分享

堂吉伟德:发言人迷失并非个体之悲剧

 红瓦屋图书馆 2011-08-21

堂吉伟德:发言人迷失并非个体之悲剧

堂吉伟德 评论作者

从某种意义上,对铁道部原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个人,公众其实并无恶意,但由于对其所代表的铁道部不满,才会将所有的关注点聚集,一切怨气向一人发泄。作为新闻发言人的王勇平,只不过成了一个“靶心”而已。但愤懑的情绪宣泄之后,冷静思考的媒体及网友才意识到,这场舆论发力或许有些偏向,对于王勇平个人未必公正。

新闻发言人首先是人,因此总会难免犯错。“反正我信了”和“奇迹”即便是代表公权,但顶多是一家之言。尽管此调与悲情和愤懑的整体论调格格不入,却未必不是真实意图的表达。话虽雷人,理却直白,他不过是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而已。更为关键的是,这种想法其实是“心照不宣的秘密”而已。

听惯了新闻发言人的陈词滥调,看惯了新闻发言的谨慎、少言、故弄玄虚,公众早已经失望透顶。正是因为这样的群体“同质”,小部分个性鲜明的发言人才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遗憾的是,在职业习惯与个人操守之间,不乏挣扎和割裂之士,一方面这些人必须为其所代表的组织发言,因此就避免不了循规蹈矩,应付了事;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鲜活具有思想的个体,再加上个性的使然,不能在行为上随心所欲,但在技巧上却能挥洒自如,并因自身鲜明特点去获得认同。从某种角度而言,正是因为这种表现欲才导致了其表达方式上的格格不入。

敢言但又不能说真话,这就是一些个性发言者所面临的职业冲突。就像个性官员一样,他们想在体制内有所突破,但又无法摆脱体制的束缚,最终的结局可能是两头都不讨好。要么潜伏于体制,于退休之后“放一炮”;要么偏于群众,却为体制所格格不入。

假若发言人都如同王勇平,那么他也不会被上下所不容。与其说这是王勇平个人的悲剧,不如说是整个发言人制度的悲哀。当一种制度成为一种摆设之后,发言就完全是“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畸形。说体制内的话,民众不答应;说体制外的话,组织不高兴。处在夹缝中的新闻发言人,要么让职业随个性而消失,要么让个性随职业而泯灭。新闻发言人的尴尬,恰是时下新闻发言人制度畸形的结果。

一个新闻发言人的留下与离去,改变不了整体格局。我们怀念个性,是因为“同质”严重。新闻发言制度的悲哀在于无以依托的正常游戏规则,那么只好将希望寄托于发言者个性之上。这样本末倒置的心理“托底”,或许才是造就“王勇平式”悲剧的根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