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家巷:重现小桥流水历史风貌

 苏迷 2011-08-22
 提起苏州古城区的中张家巷,不少人觉得非常惋惜。因为历史上的中张家巷也是小桥流水、枕河人家风貌,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部分中张家巷河道被填埋,成了一条不通活水的黑臭河道。昨天上午,记者从苏州市水利局了解到,为配合平江历史街区改造,水利部门将承建中张家巷河上的5座桥梁,以提升平江历史街区风貌意境。目前,相关规划已经获政府部门审批。“中张家巷河道恢复工程是平江历史街区的配套工程。”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中张家巷河道恢复工程于2010年8月就已经立项,主要是为完善苏州古城河道水系,传承和保护苏州古城水文化,提升平江历史街区风貌。

    该工程西起平江路西侧的平江河、东到仓街东侧的护城河,全长约600米,工程主要内容为河道及驳岸工程(包括开挖河道) 600米、桥梁5座、防洪泵闸1座,道路修复、管线入地、景观绿化等。而且,中张家巷河道恢复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苏州古城内恢复的第一条河道。它的恢复,将连通起平江河与护城河,对延续古城“水陆并行、河街相临”双棋盘格局、传承保护古城水文化、丰富水上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目前中张家巷河上已有一座虹桥,位于仓街与中张家巷河交叉口。由市水利部门承建恢复的5座桥梁分别为南张家桥、东板桥、 1号桥梁、 2号桥梁、 3号桥梁。其中,南张家桥历史上就存在,位于平江路与中张家巷交叉口;恢复南张家桥对提升平江历史街区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而东板桥、 1号桥梁、 2号桥梁位于南张家桥的东侧;3号桥梁则位于仓街虹桥与护城河之间。这些桥梁的恢复新建,除了文化和旅游意义外,更主要是为方便附近居民出行。“恢复和新建的5座桥梁的材质均为老石材,与目前平江历史街区的主色调一致。”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恢复建设的南张家桥与目前的官太尉桥相仿,属于板桥结构;待建的东板桥与思婆桥相仿,但会加上栏杆,而且比思婆桥更加美观;目前命名的1号桥梁、 2号桥梁均为拱桥结构,类似来远桥,但结构和外观也会有一些变动,会更加漂亮; 3号桥梁跟目前的斟酌桥相仿,也是板桥结构。“仓街以东区域今年8月底9月初动工,其他的还在进行协调。”该工作人员表示。(记者 张登峰 实习生 孙敏 配图 李慧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