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蟹脱壳

 昵称6830605 2011-08-22

河蟹蜕壳管理

蜕壳生长是河蟹一生中最大的特点,在河蟹生态养殖过程中,确保河蟹顺利蜕壳和提高蜕壳以后螃蟹的规格是提高养殖成活率与养大蟹的关键所在。但是常有河蟹因不蜕壳或蜕壳不完全而发生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河蟹怎样才能安全度过蜕壳期呢?

 

 

一、   河蟹蜕壳不遂及伤亡原因:

1、 蟹种问题:

  蟹的品种不适应当地水域环境。

  蟹苗本身体质弱,免疫力低。

  性早熟蟹种,因体内性腺激素分泌加强,蜕壳激素分泌受到抑制,导致脱壳不遂。

2、 营养不良:

  长期缺乏钙、铁等必需元素,导致甲壳生长不好,体质差,蜕壳困难。

  河蟹饲养过程中缺乏必需的脂肪酸,导致河蟹生长缓慢,消化吸收能力下降,摄食量减少,也会影响河蟹蜕壳生长。

3、 缺乏适宜的蜕壳环境:

  水体受到重金属或农药污染,影响脱壳,导致死亡;

  河蟹蜕壳生长的适温为19℃—29℃,最适水温为20℃—28℃。池水水温过低、过高或温差变幅大等,均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

  河蟹蜕壳的适宜PH值为79,最适PH值为7.58.5。若池水PH值小,偏酸性,则导致甲壳软化、不利于钙质等吸收;但PH过高,甲壳过于坚硬,亦不利于河蟹蜕壳生长。

  脱壳期使用了刺激性药物,会有部分死亡。

  水草少,无附着物,不能顺利脱壳。

  水位太高,在1.5米以上,无浅水区;水位变动太大影响蜕壳。

  河蟹长期生活于低氧环境,影响其摄食、消化和吸收,易导致河蟹厌食症、营养吸收不良,体质下降,导致河蟹不蜕壳或蜕壳不遂而死亡。

  池底环境恶化,有机物质增多,氨氮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增高,而水体长期得不到改善,河蟹会产生慢性中毒,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不能正常蜕壳而造成死亡。

4、 蟹体受伤或有疾病:

  河蟹长期患病,摄食减弱或不食,体质下降。

  受纤毛虫寄生的河蟹有时也会引起脱壳不遂。

二、   帮助河蟹顺利蜕壳的对策:

1、 蟹种的选择:应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性早熟现象的优质蟹种

2、 合理投饵、营养均衡:

  平时定期泼洒矿物质补充剂,如“金盖”,防止水体中的矿物质缺乏,产生脱壳不遂。

  每次脱壳来临之前(一周左右),严格保证饵料的新鲜,增加精饲料和动物性饵料的含量,至少占到1/2以上,保持饵料的适口性和充足(多点投喂),避免软壳蟹被残食,力求同步脱壳。

3、 水质管理:

  解毒:以防水源有污染,河蟹脱壳前可用“润康”进行解毒。

  脱壳高峰的前期(3-5天)换入新鲜的水,并适当降低水位(<1.2;脱壳期间保持水位和水温的相对稳定。

  在大量脱壳前,使用1-2氧状元”,改善底部环境。

  池塘的斜坡做得不要太陡,应该缓缓的这样会在岸边自然形成一定的浅水区,有助于河蟹脱壳。

  脱壳高峰期间,避免在水中泼洒刺激性药物(如:生石灰,三氯类消毒剂,除藻剂,除青泥苔药物,CuSO4 等);同时,应减少在池塘中作业的次数,防止河蟹受到惊吓;

  平时定期泼洒矿物质补充剂,如“金盖”,防止水体中的矿物质缺乏,产生脱壳不遂。水质偏瘦时,更要泼洒“金盖”,使用周期为15天用一次。使用“金盖”比生石灰的好处在于:前者既能补钙,又能补磷,而钙磷对于河蟹的脱壳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用“金盖”对河蟹的脱壳无刺激,而生石灰会刺激河蟹,产生脱壳死亡。

  水质长期偏酸时,应经常泼洒生石灰,每亩用10-15斤,每隔4-5天用一次。注意:大量使用生石灰应避开河蟹脱壳高峰期PH过高可用“润康”解毒。

  有条件的池塘应种植水草,确保一定量的水草是防止脱壳死亡的好办法。

定期使用底碧洁改底,碧波零氧菌调水,以防止水质恶化,为河蟹蜕壳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64 次
编辑次数:1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1-08-22
创建者:苏刚

相关词条

  • 无相关词条

我的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