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破坏人体“生物电”和谐

 崔纽藏 2011-08-23

一位患者反复晕厥,不知病因。苏大附一院近日成功地为他在左胸皮下植入了一个微型的U盘——“心电事件记录仪”,以明确是不是阵发性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

人体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但是,生物电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这个带电的机体,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才最好呢?

采访专家:省人民医院老年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周传伟

1 生命活动均与生物电有关

医生为什么要为患者植入微型“人体U盘”?

因为人体广泛地存在着生物电现象。其中心脏的跳动,就是由生物电驱动的。植入此“心电事件记录仪”,就是为了持续记录心电在活动中的变化,以对心脏疾病作出诊断。

为什么“U盘”植入皮下即可?

因为心脏及其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来。

其实,人体任何一个细微的活动都与生物电有关。

如,在神经系统中,兴奋就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我们平时说的“神经冲动”,其实就是“电信号”。

肌肉运动,也是由大脑发射的电信号来控制的:“通电”肌肉收缩,“断电”肌肉松弛。

生命基本活动的实质,其实就是电信号的传递。

如,一个路上的行人,看到一辆汽车迎面驶来,就急忙躲避,这一简单动作就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电活动。

首先,由汽车反射的光线通过眼球进入视网膜,在视网膜上光能转换成电能,形成可传播的电信号。

视觉神经把汽车的形状、位置、运动状态等各种信息(电信号)输入到中枢神经,大脑经过亿万个细胞的电活动,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判断,作出需要躲避的决定。

然后,把动作指令以电信号的方式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下达到肌纤维,引起收缩运动。许多肌肉协调动作,从而实现了躲避汽车的宏观行动。

总之,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大脑根据兴奋做出反应,发出指令,效应器官接到指令后完成相应的动作。这一过程传递的信息——兴奋,就是生物电。

2 每一个细胞都是微型发电机

生物电是从哪来的呢?来源于细胞,我们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台微型发电机。

细胞内、外存在着多种离子,由于这些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和分布不平衡,导致细胞膜两侧的正、负电荷不相等,这样细胞膜内外两侧就产生了电位差。

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突然发生了变化,就是这种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产生了生物电流。

从感觉器官到大脑中枢再到效应器官,生命组织一个个细胞的排列,就像是一个个小“电池”的串联。从外来信息刺激感觉器官细胞,激活了第一级小“电池”开始,一个个小“电池”相继兴奋,终把兴奋传到效应器官,从而产生效应器官的功能活动。

3 生物电变化很有规律

人体生物电系统是和谐有序的。

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只要处于静息状态,这些离子的浓度和分布就是相对稳定的,其静息电位总是稳定在一定水平上的。而这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脑、心脏、骨骼肌和平滑肌、视网膜等,是由一受到刺激,即可产生动作电位的可兴奋组织(或细胞)组成的。在生命活动中,由于细胞动作电位不断地发生和传播,从而形成复杂的电流回路和电场分布,这里的生物电变化,也是很有规律的。

如,心脏跳动时会产生1~2 毫伏的电压,眼睛开闭产生5~6毫伏的电压,读书或思考问题时大脑产生0.2~1毫伏的电压等。

如果不合规律了,那就是生病了。

如,心脏按窦房结的节律,每分钟60~100次地跳动,向机体泵血。如果这个节律乱了,可能造成心输出量的急骤降低,使大脑得不到最低限度的血供,人就会发生意识障碍,这就是“晕厥”了。

再则,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地不在产生脑电波。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δ、θ、α、β四个波段。

但是,如果因某种刺激使脑内许许多多神经细胞同时兴奋、同时放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风暴”,那就是“癫痫”发作了。

我们在医院常见的心电图、脑电图就是为了记录心脏、大脑的生物电变化,以发现有何病变的。

4 空气负离子是大自然的赠予

我们这个带电的机体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环境呢?

坏环境:

研究发现,过强的环境电磁场会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人体产生一些严重疾病。

20世纪70~80年代流行病和生物物理学家们注意到,极低频电磁场产生的电离辐射同人的癌症和其它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英国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职工、居民暴露于低频电磁场时,白血病、癌症及其它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增高。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批科学家对美国24个州签发的14万余张死亡证明书进行的分析表明,在电磁场环境中工作的妇女,乳腺癌的死亡率比正常情况高38%。

从生物电的角度看,癌症就是人体局部组织产生了高负电位。

好环境:

一位朋友说,她发现许多老病人到海南居住后,病情都有稳定或好转的变化。为何会如此?

专家分析,有个原因,是那里的空气富含负离子。

空气中的带电粒子——离子所予的电能,是自然界赋予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物质。这种生理现象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所以我们离不开空气离子,尤其是负离子。它们通过人体的吸入,会优化人体的生物电的状态,影响着人体的各个器官,其作用十分广泛。

空气负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呢?

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物质、雷雨、风暴、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被释放出的电子经过地球吸收后再释放出来,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即成为负离子。

瀑布、森林、海滨通过水分子及植物光合作用,也会产生大量的负离子。

因此,朋友,让我们“居有绿”吧,让我们经常到树林、草地、海边、水边去散步吧,让我们多多地呼吸那些含有大量负离子的新鲜空气吧!  李兰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