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摹王羲之兰亭序高级教程(三)

 天宇娇子 2011-08-23

 

临摹兰亭序笔法:折

横折:     横画行笔至转弯处,作提按圆折直下,转折不露圭角。
竖折:     先作竖画,至转折处作顿挫提按,折锋向右,如写横画,收笔回锋。
左斜折:     最后二笔,逆锋入纸后,向左微斜而下,转折后向右作点画。
右斜折:     横画行笔至转折后,向内微斜而行,然后出钩,其折圆浑。


临摹兰亭序技巧:点画联系

横联横:目、言中间两横形断势连,短而有力;坐、无两横都有牵丝相连,上横短下横长。
横联竖:     ‘横画收笔处笔上翻连着写竖,有牵丝露出,横竖笔热不连,于横画收笔时带着写竖,第三横收笔处上挑写竖。

横联钩:     ‘横后连写戈钩,长横收笔时将笔从原线内回至中间写竖钩。长横后顺势写竖钩,横后将笔上翻,从右方直接写竖钩。

横联撇: 横后顺笔连着写撇,其撇不出锋。横的上挑反笔向左撇出,其撇出锋。横后收笔处反笔写撇,横画挑出写长撇,势连笔不连。

横联点:     ‘中间横后连写三点,中页字上横收笔时笔从原路回锋至中间写点。字第二横后也以此法写点,此连法外形不露,不见牵丝,横与点有牵丝相连。

竖联竖:     ‘两竖的起笔变化明显,两竖都是从左起笔,左竖低右竖高,修、形两竖起收笔完备,写得都很果断有力。
竖联横:     ‘竖后上挑写横,左竖连着写横,左竖与上横都各自起笔,其形断,竖画后回笔向上接写上横。

竖联点:     ‘左竖上挑,凌空取势,抛笔写点,最后中间短竖后写左右点,长竖后写长点,其形在连与不连间,中示字的点附于竖上。

点联横:     ‘斜点带写横画,上点重,横画长,点与横之间相距较远,此字点画少,故意将字写长。点与横之间距离近,点重横轻。
                  

点联竖:     ‘左点上挑接写月字的左竖,的竖心是先写左右点,再写长竖。的三点水上挑写山字的中间一竖,将上短撇写成横点,然后竖下。
点联撇:     ‘点后遥写一撇,距离拉长,字形即扁,平点后上挑调正笔锋后顺势写长撇,字上两点后将笔上翻,以反笔写撇,最后两笔是点后写撇,其势较顺。
撇联点:     ‘撇重点轻,字较稳固,最后是撇轻点重,因点所处位置不同,此处点重,也使字稳固,撇斜点平,利于下部点画安排,撇开后笔呈抛物线状,写出最后一点。
撇联横:     撇画多数出锋,与横画在形上的联系较难,顺其势而不必一定以牵丝相连,如竹、九、託字,而字将左撇回锋向上连写横画,是极活泼的用笔。
撇联竖:     ‘单人旁,撇竖不相连,形断意连,撇开轻而挺,竖重而稳,字下部丘撇后回锋向上写竖,形也不连,斤字旁上撇重而斜竖画亦重,在字中为最重两笔,很突出。
点联横:     ‘斜点带写横画,上点重,横画长,点与横之间相距较远,此字点画少,故意将字写长。点与横之间距离近,点重横轻。
撇联捺:     ‘撇捺相连,取势自然,字撇捺特长,很是潇洒,撇的出锋处接着写捺,撇由重转轻,捺由轻转重,撇轻而捺重,撇短而捺长。

临摹兰亭序技巧:结体变化

大小左小右大,有以小附大之态,左右绞丝点画相同而一大一小,形态不同,左小右大,是以小衬大,的宝盖极大,反觉得很稳重。
疏密左密右疏,相互协调,字右旁上疏下密,字相向之势,中间疏,左密右疏,使字不感闷塞。
欹正左正,右有下俯之势,为欹,左正右欹,以欹靠正,左正右欹,山字特欹向右倾。        
参差口字上靠为缩,差字形长为伸,及伸缩之法,(同暂)左为伸,右为缩,左低右高,使左右参差,中间横画有长短参差,不使字平板。
轻重上重下轻,上轻下重,左重右轻,左与下重,右特轻,变化巧妙。
长短左短右长,突出右旁寺字,左长右短,不使齐平,左右遥相呼应,左长右短,左长右短,相向而相偎。         
宽窄类、朗、彭都是左宽右窄,使字能分出主次,字左窄右宽,都是以窄附宽之势。
高低左旁示字的点特高,形成左高右低,左旁山字写在高处,使字重心稳固,的刀字略有升高,左低右高的形成在于右旁的撇高高升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