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旁观者效应”实验

 昵称1769601 2011-08-24

“旁观者效应”实验 - Tina - 娜娜的足迹

       1964年3月,在纽约昆士镇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成为《纽约时报》头版新闻的震惊全国的谋杀案:年轻的酒吧经理吉娣·格罗维斯那天晚上加班,于凌晨3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杀死。莫斯雷是商务处理机的操作员,此前与吉娣毫不相识。他曾经杀死过另外两名妇女,是一个血债累累的惯犯。

  使这场谋杀案成为重大新闻的原因是,莫斯雷的整个杀人过程历时半个多小时:莫斯雷第一次刺中她后,并没有刺中要害,她不停地尖叫和大声呼救;看看没有什么动静,莫斯雷离开几分钟后再次折回来刺她;又停了几分钟,他看见她还在挣扎,又回头刺她,直到她再也没有任何反应。

  在此期间,差不多有38个人从公寓窗口听见和看到她被刺中的情形,但没有一个人下来保护她。躺在血泊中的她自始至终没有得到一个人的帮助,甚至没有人报警。

       两位年轻的社会心理学家,纽约大学的副教授约翰·巴利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师毕博·拉塔内经过周密的筹划和精心的准备,几周之后,启动了一项针对旁观者在不同环境下的应急反应的实验。

  他们征集了纽约大学心理学专业的72名学生参加实验,分为二人组、三人组或六人组。为减少暴露个人问题时的尴尬程度,他们被各自分配在隔开的工作间里,按安排好的顺序通过对讲机发言。

  为取得真实的实验结果,实验的目的保密。参与者与另外的一人或两人或五人谈话,事实上他们所听到的所有声音都是事先的录音。

  第一个说话者总是一位男生。他谈到了适应纽约生活及学习的难处,精神压力很大,睡眠也不好,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有时会出现半癫痫症状。下一轮讲话时,他的声音开始发颤,言语结巴,呼吸急促,前言不搭后语地叫道:“哎哟,我的老……老毛病又……要犯了!”接着开始憋气并呼救:“我快要死了……哎哟……救救我……啊呀……发作……”然后,他大喘一阵,似乎已经晕厥过去了。

  实验结果表明,在认为只有自己与癫痫病者对话的受试者中,85%的人甚至在病人大口喘气前即冲出工作间报告;在认为还有其他4人也听到病人发作的受试者中,只有31%的人采取行动。过后,研究者问参与者别人在场是否影响其反应时,他们都说没有,他们真的没有意识到其他人在场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巴利和拉塔内终于找到了发生在克尤公园里的谋杀现象的社会心理学解释,把它称作“应急状态下旁观者介入的社会抑制”,或简称为“旁观者效应”。正如他们所假设的,正是由于在紧急状态下有其他目击者在场,才使旁观者无动于衷。旁观者效应,他们解释道,不是在于旁观者的“病态”人格,而是在于旁观者对其他观察者的反应。 旁观者数量越大,旁观者效应越明显。总体来说,当紧急情形出现时,如果只有一人在场,约有半数的人会伸手相救;如果知道还有另外一个人在场,援助者只有33%;如果知道还有更多的人在场,援助者只有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