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经络之谜,将中医进行到底

 昵称1769601 2011-08-24

 

在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还有个影响世界的经络发现故事:当时,朝鲜有一个名为金凤汉的科学家,宣称找到了经络,并将之命名为 凤汉管 。这个发现轰动了世界医学界,也引发了各国对经络研究的兴趣,日本随即组织了大批的科学家进行经络的研究,扬言在15年内解开经络之谜。当然,视中医为祖先遗产的中国也很紧张地组织了大批科学家到朝鲜去实地学习,并加紧研究。

接下来的几年,全球科学家不断要求朝鲜公布研究成果,朝鲜却始终拿不出具体的证据。最终,金凤汉由于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而跳楼自杀,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这件事之后,使得从事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非常尴尬,许多人放弃了研究,更有一些偏激的人干脆直接否定了经络的存在,把经络看成是迷信的一部分。

此时的中国医界分成了两派:一派人认为没有经络只有穴位,否则不能解释针刺麻醉的现象;另一派人还是坚持经络的存在,但是拿不出具体的证据,这些讨论也就越来越低调。

经络研究的转机是从1972年开始的。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陪同他参观了中国的 针刺麻醉

当时,尼克松看到的场景是这样的:一根细长的银针轻轻地捻入病人的手部,然后接通电流就可以起到麻醉病人的作用,医生就能够给病人做甲状腺切除手术。而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没有一点痛苦的表现。这个手术现场震惊了美国总统,面对神奇的中医,尼克松大惑不解。现场医生告诉他,那是因为银针扎在 合谷穴 上,循经感传到头颈部位,可以起到麻醉作用。就在一些人认为针灸麻醉是一个骗局的时候,随同代表团访华的新闻记者詹姆斯·莱斯顿突然急性阑尾炎发作,要进行手术,我们的医生同样用针灸麻醉的方法割除了他的盲肠,詹姆斯·莱斯顿丝毫没有感觉到痛苦。 针刺麻醉 已经用于甲状腺切除术和拔牙等几十类手术中,而针灸麻醉在中国古代医书中早有记载和应用。

西方麻醉技术会让病人不省人事,而且还会有副作用,严重的甚至瘫痪。而中医针灸麻醉手术,病人全程都是清醒的,还会说话,甚至还会喝点水。有一位病人在手术结束时,还能坐在手术台上和医生护士握手致意。在另一例切除甲状腺瘤的手术后,病人竟能从手术台上下来走到轮椅旁。

尼克松从没有听说过经络,于是他便问那位医生: 什么是经络?它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那位医生和他的同事面面相觑,却无法准确地回答尼克松的问题。周总理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表情凝重,心里压着一块大石头。

在尼克松访华结束后不久,周总理就迅速召集在京的医学院校、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尼克松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周总理向与会的专家们庄重地提出要求:一定要尽快将经络的实质搞清楚,中医的经络理论,不要墙内开花墙外结果。此后,国家科委(后来改为科技部)将 经络研究 列为国家重点科技研究项目,组织大量的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1976年,首次发现了人类存在隐性循经感传线(被国际公认称为LPSC线)。这是人类第一次揭示了人体体表普遍(人群中95%以上)存在14条和古典经脉线相吻合的、连续而均一的、能够重复而确切定位的、高度敏感的线,其宽度仅为1~3毫米,而且位置稳定不变。

过去,人们一直以 经络看不见、摸不着 的理由来否定经络的客观存在。我们用以下三种科学方法:电激发下的机械探测法、皮肤电阻抗测法和叩击声音探测法,终于证明了经络的客观存在,解开了经络之谜。

1.电激发下的机械探测法(经络的循经敏感特性) 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

我们使用的测试方法是在受试者的古典经脉线的井穴上放置一个小电极 刺激电极,再把另一个大电极放在对侧腿的脚踝部。通脉冲电(电流很弱)后,受试者在井穴处就会有麻的感觉。这时用尖头的小橡皮锤在受试者的皮肤上沿古典经脉垂直方向叩击,当受试者有酸、麻、胀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有时还会上下 窜动 ,说明这是一个高敏感点。于是,我们就用红笔做上标记,然后再寻找下一个敏感点。如此反复实验,当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后,我们发现,它正好与古典经络图上经络的分布相符合。这条敏感线被命名为 隐性循经感传线(LPSC) 。这条线在98%的人身上都能被测定出来。

2.皮肤电阻抗测试法(经络的低电阻特性) 循经低阻线(LIP)

这个测试法使用的是特制电阻测定仪,测试电源为低频脉冲电源。电源的两个电极是探测电极和参考电极。参考电极拿在受试者手上,我们用探测电极对古典经脉线沿垂直方向进行扫描。于是发现当探测电极触及受试者经脉线时,电阻会突然下降,这是一个低电阻点,称为循经低阻点(LIP),我们在受试者身上用绿点表示。当把所有的低电阻点连成一条线时,它也正好和古典经脉线一致,并且和用电激发下的机械探测方法测出的红点连线重合在一起。

3.叩击声音探测法(经络的高振动声特性) 循经高振动声线(PAP)

使用尖头橡皮锤和医用听诊器也能测出经脉线。具体方法是:用小橡皮锤按第一种方法在受试者身上沿古典经脉线进行垂直叩击,叩击力量要均匀。每当小锤叩击到经脉线上时,就会听到一个音量加大、声调高亢洪亮,如叩击在空洞地方的那种 空空 的声音。我们把它叫做经络的高振动声,把这种点叫做高振动声点,并用蓝点标记。待把所有蓝色的高振动声点连成一线,恰好又和前面的红点和绿点连线相重合。我们把依据敏感性、低阻抗和高振声的特点测定出来的经脉线叫做 实验经脉线 ,它只有1毫米宽度,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终生不变的。

在实验中,我们还有三点令人兴奋的发现。

第一,用上述三种方法测出的胃经在小腿上的实验经脉线和《内经》中的描述一样,具有两条而不是目前常用的经络图上所记载的一条线。这两条线在膝下三寸之处会合成为一个点,这个点就是著名的长寿保健穴位 足三里 所在处,也只有1毫米宽度。

第二,在胸部的胃经循行到乳头中点下的乳根穴,呈折线循行到胸部近中线,然后继续平行而下,这条实验经脉线的循行路线竟然也和古典图谱及铜人模型标记吻合。

第三,经过胸部的其他三条经脉(脾经、肾经和任脉)的实验线也同样和铜人图吻合。因此,对于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能够这样精确地测绘出如此复杂的经络循行图,确实令后人感到震惊和钦佩。

总之,上述三种现代生物物理科学方法证实了中国古代《黄帝内经》中论述的14条经脉的存在。另外,我们还通过形态学方法,发现经络的三种特性都可以在显微镜下找到其存在的根据。这就是经络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立体结构调整控制系统。

最近十多年来国内外还有很多学者,分别用声学、光学、电学、热学、核学及化学等多种手段证实了经络的客观存在,为今后深入探讨其气血运行作用原理和实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揭开经络之谜,将中医进行到底 - Tina - 娜娜的足迹

西医是一门技术,中医是一门艺术

西医是显微镜,它看得仔细真切;中医是广角镜,它的视野很宽广。西医治病靠的是技术,听诊器、血压表、X光机、CT、核磁共振……医生根据这些医疗设备检测出的结果来判断你身体的状况。中医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任何医疗设备,只凭一个人的火眼金睛。所以,中医是一门艺术。技术靠科学的发展。艺术靠人的悟性。中医不像西医那样,胆固醇是多少就是多少,不需要你去体会,而中医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离开了悟性便寸步难行。一个没有音乐耳朵的人欣赏不了音乐,一个没有悟性的人一定把不准病人的脉。中医是“至精至微之道”。所以千百年来名医很少,扁鹊、华佗、张仲景,他们像莫扎特、肖邦一样稀少。

聪明人学不好中医,只有智慧的人方能成大器。如果你不是一个有慧根、有悟性的人,根本就读不懂《内经》。西医是一门技术,强调逻辑推理,强调思辨,只要人聪明就能学好。正因如此,西医人才可以批量造就,西医才能成规模。西医是一门技术,因为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直接对抗疾病,它采用的是鲧治水的方法。中医是一门艺术,因为中医常常围魏救赵,四两拨千斤,它采用的是大禹治水的方法。科学技术可以发明创造,“无中生有”申请专利;而中医只能洞察发现,“有中生有”。

西医是微观科学,中医是人生哲学

《内经》说“上工守神,下工守形”,西医研究的是解剖学意义上的人体,中医是一门哲学,是哲学就应该有哲学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阴阳。阴阳是中医最最核心的东西,离开了它,中医便不存在了。《内经》中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西医治标,中医治本”就是因为中医抓住了阴阳,抓住了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内经·素问》开篇有一段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之。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恬淡虚无”是指心胸开阔,将一切都看得很淡,不斤斤计较,这样一来,体内的精、气、神就会顺畅地运行;“精神内守”是指人心无杂念,不受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的诱惑,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又怎么会生病呢?有人说:“《内经》的东西,只要有一句话你悟透了,那你一辈子都吃不完。”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说:“《内经》一句救苍生。”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晚学盲言》中说,“中国人言心,每指其整体,而颇不重视其部分。部分从整体生,不明其整体,即无法了解其部分。这是中国人观念”,“用一‘气’字,即指其生命总体之综合存在”;“中国医学则重在躯体中之一气。生命终了称断气。此一‘气’字,西方医学所不论,今国人亦称之曰不科学。实则天有阴阳四时之气,地有山川陆海之气,身家国天下,亦各有其气。有生气,有死气,盛衰兴亡,莫不有其气。上下四方,古今中外,通为一气。中国此一‘气’字所指,今姑称之曰能世界,以别于质世界”。

“西方人看重部分,中国人则看重整体。在医学上,西医更分别看重其身上之各部分,中医则看重其各部分所合成之一整体。西医重视血,中医重视气。血是具体的,分别流行于身体之各部分。气则不具体,不能从身体各部分中抽出一气来,气只是血之流通的一抽象功能。有了气,血才通。无气则血不行。气绝则人死,中医重视气,西医少提及。”

 

西医养身,中医养生

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通过饮食营养和运动健身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强壮。他们一般是借助健身器械做大量运动,与人的心理或精神因素并无直接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养身”在西方更为发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养生”还有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等不同的称谓,而含义大致相近,今天我们日常话语中保留下来的主要有“养生”一词。养生所谓的生,是指生命、生存、生长;所谓的养,就是保养、调养、补养。简单地说,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即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进行的保养身体、防御疾病、延缓衰老、增进健康、提高快乐指数、提高生命质量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精神追求。 归结养生的一个总法则,就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也就是说,在养生的时候要达到三个合一:形神合一,内外合一,动静合一。形神合一就是既要注重精神调养,也要注重形体保健和锻炼;内外合一就是内求内在的安静,同时也要注意与外在的气候变化等的协调适应;动静合一是说不能光练动功不练静功,动静要合一,而且要适度。 

西医研究药,中医调理人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始终以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为着眼点,这种研究方法,使我们永远用已知的眼光看待疾病,如果像西医一样,把致病因子作为疾病的重点来研究,那我买永远只能追在疾病后面跑。而且,随着抗生素的过多过滥,微生物的耐药性不断加强,抗生素的疗效在不断下降,甚至抗生素的毒副作用已经超过了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如果我们不管微生物引起的致病因子多复杂,而是根据疾病的症状来推断人体内平衡破坏的程度,从而帮助修复人体内平衡。这种疾病研究方法才是符合生命科学的法则,才能走得远,不至于走入牛角尖,死胡同。

 

西医是贵族的医学,中医是穷人的稻草

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只覆盖20%人口的卫生服务。医院总是盖更大的楼,进更好的设备,给更贵族化的人服务。科学在不停的发展,为了追上科学发展的脚步,医院只能一再投资高科技,在贵族化的路上越走越远。

美国一年的卫生医疗费用是1.3万亿美元,而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才3.5万亿美元,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全部用来解决中国13亿人吃药,我们吃药的总量也只是美国的五分之一,西医如何保障十三亿人的医疗问题?

看病和治病在西医这里是分开的,如果治病需要十元钱的话,“看”这个病可能得需要九十元。只要你有钱,把各种检验做一遍,虽然你不是医生你也看到了你的病,如果全部检查完了,你没看到你的病,那么,对不起,医生也没法知道你是什么病。上医院看病,感觉就是一会掏钱给医生戴上X镜,一会戴上超声镜,还有什么CT,什么核磁共振等等。如果病人不投币给医生戴眼镜,医生就无法工作。即便终于"看到"自己的病,要想治病又是另一套工程,甚至有的病看的到却无法治,只能维持。那看与不看,意义何在?

西医的贵族性还表现在离开大医院,离开设备,医生就很难说是个医生。医院中许多有高级职称的医生是只会操纵一种仪器的技术人员。让他们到没有仪器的乡镇医院,到社区门诊,他们就不是医生了。光说医生们拼命往大医院挤,没有可调动的仪器,光杆医生还叫医生?光说百姓趋高,现在医生这个名字不再是个体意义的,而是整体的,是一个大医院中的人和仪器的总称。可这个占有全部医疗经费的大“医生”只能给百分之二十的人治病,这百分之二十的人还必须是有钱人,因为这个大“医生”的新陈代谢功能特别强,消耗量很大。于是,恶性循环,大医院之外无医生,百姓进不去大医院就只有等死。

中医,在社会上可以充当杀富济贫的调剂角色。

为什么中医有许多补养和调养方剂?那就是中医的贵族医疗。总有一些相对富裕的人要无病防病,小病大养,养生保健,把治贵族病挣来的这部分钱用在穷人的救命上,给富人以充分治疗,给穷人以必要治疗,这样就不会出现见死不救,拒医停药这种违反医德的事了。

 

       西医"治病",中医"救命"

西医的着眼点是在“病”上,而中医的落脚点是在“命”上。有“命”,“病”尚可治,没“命”,便是华佗再世也回天无力。西医为了攻“病”便是攻了“命”也在所不惜,正是“治病保不了命”病到让人全身瘫痪,也不一定要人命,而非要治这样的病很可能就要了人的命。

中医关于命、气血、精神等理论或许可以解答我们对霍金这样人的生存疑问。中医的精神是指精血和神识。中医认为,人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中医是把物质做为第一性的了,然而中医又认为,神为形之主,神统摄着人的身体。从这一点上看,中医又无比强调精神的重要作用。神以精血为基,精血为阳气之依归,阳气在人体中的升降运行才是人的生命,而“命”才是人的最本质特征。瘫痪人有病也有命,其“神”的统摄作用没放弃,精血还在为命所用,为神所用,还在为霍金思想的产生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霍金思想的洞穿力全世界人都感受到了。从命这个角度看,霍金等人的生命不仅是顽强的,甚至可以说是健康的,所以外邪不侵。

 

现代西医是这样看待疾病带来的痛苦:人体被看作天生就是软弱无能的,没有外力帮助人体就会坐以待毙,身体自己对疾病没有抵抗能力;因此多采用对抗的治疗原则,认为只有人为地干涉消除身体不舒服的症状,才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把身体所有变化(包括好转的变化)多当作敌意,于是发现病变就切除、手术、放疗、化疗。

      中医看病叫调理,西医看病是治病。调理就是要让全身的气血平衡,而治病则是要把病控制住。调理的方法是疏导;治病的方法是对抗。人什么部位不舒服了,中医首先要围绕气血来辨证,看身体是阴盛呢,还是阳盛;是寒证呢,还是热证;是表证呢,还是里证;是虚证呢,还是实证。然后,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经过一番疏导调理之后,人的气血慢慢平衡了,疾病自然就好了。

      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支气管炎,西医主张消炎止咳,中医倡导宣肺化痰。先让西医治,症状很快消除,但随即又复发,不能去根;请中医来调,体质确有增强,但是症状却难以消除,最后变成老慢支。中医西医都望而生畏,故有“内科不治喘”的老话。

      一间房子,堆满垃圾,招来苍蝇无数。西医说,我有特效杀虫剂,只要一喷,苍蝇马上被消灭。果不其然,西医拿着喷枪,一会儿的工夫,苍蝇便尸横遍野,全部被歼,但屋里的垃圾西医却不管清除;没过多久苍蝇们闻着垃圾的味又来了,而且比第一次更多,因为屋里更脏了。西医再来喷药,喷着喷着,苍蝇们不再害怕这种味道了,西医也就只好向苍蝇们投降了。换来中医,中医说,为什么会招来苍蝇,那是因为屋里垃圾太多,只要把垃圾清除,苍蝇便自然不会再来了,所以要先打扫房间,清除垃圾;苍蝇嘛,先不去管它。经过中医的清理,屋里垃圾确实见少,可苍蝇却不见少,因为苍蝇也在繁殖,尽管垃圾少了,但现有的垃圾也足够它享用一段时间的,中医终于也有些累了、烦了,便歇下来,苍蝇们便更猖狂了。这就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无法治愈的根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