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倍数的认识

 落英缤纷刘 2011-08-24
 

打造轻松愉快的课堂

——“倍的认识”案例评析

 

周一早上,我给本组数学教师上了一节教研课——《倍的认识》。整节课中,我激情投入,孩子们也学得神采奕奕。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有如下几个闪光点:

一、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孩子乐学。

 “倍的认识”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我和孩子们首先从背7的乘法口诀引入,对口诀时我注意到个别孩子有紧张情绪,有个别孩子在东张西望。我说:“今天我们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高兴吗?”孩子们大声地回答:“高兴!”“好啊,那我们就要像平时一样,眼睛看着老师,跟上老师的思路,好不好?”“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起立!”“老师好!”“孩子们好!”

[评析: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却是组织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简单的开场白,一开始就分散了学生对听课老师的注意,把孩子们的目光全部吸引到执教教师身上,一声“孩子们好”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缓解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师:现在我请三个女孩子上讲台来。再请六个男孩子上来。女孩子站一排,男孩子站一排。男女同学互相对齐。你发现了什么?

1:男同学比较多。

2:男同学正好多了3个。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多出来的是哪3个呢?(生上来指。)这么说男同学的人数里正好包含着几个女同学的人数?(2个)我们就说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大部分声音说1倍,有小部分说2倍)

[评析:虽然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倍”,但孩子们并非一张白纸,关于“倍”他们或多或少地有过接触,每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积累了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师:真了不起!你们说出了一个“倍”字。像这样,男同学人数里包含了23,我们就是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新的知识“倍的认识”(板书)。

师:现在,请孩子们认真看着老师,看看老师画了什么?

生:两个苹果。

师:第一行老师画了两个苹果。继续观察。

生:第二行画了4个苹果。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第二行的苹果是第一行的2倍。

师:对!说得太好了。再观察,(又画上两个苹果)现在谁是谁的几倍呢?

生:第二行的苹果是第一行的3倍。

师:哦,到底是不是3倍呢?我们一起来圈一圈,看一看。(把第二行苹果两个两个地圈起来)原来呀,第二行有32,所以我们就说第二行苹果数是第一行的3倍。

[评析:32是学生原来认识的知识点,现在转化成“倍”的说法,从现场画图进行数形结合,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轻松。]

二、利用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让孩子爱学。

(一)直面教师的错误。

当孩子们口头说出谁是谁的几倍后,我在黑板上板书:

       )是(      )的(    )倍。

由于我的粗心,把“是”字写成了“的”字,写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我解嘲道:“看,老师真是太粗心了,把这么重要的一个字写错,你们可不要学习老师的粗心哦。”孩子们笑了,我继续说:“不过,老师自己发现了错误,并勇敢地承认了,最后还自己改正过来,你们要不要鼓励一下冯老师呢?”孩子们会意地鼓起掌来。我微笑着接受孩子们的掌声,说:“知错就改的孩子还是好孩子。”

[评析:一个教师如果能放下成人的面子向孩子认错,这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相信,下次孩子们面对其他孩子课堂上的错误就不会带着嘲笑的成份了。]

(二)学生出错也不怕。

当孩子们画第二行小棒数是第一行的5倍时,我提醒:“怎么画第二行的小棒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第一行的5倍呢?”我请了特别活跃的小强上来板演。当他画完,我问:“孩子们,他画对了吗?”

生:“对了!”

师:可是我对他画的小棒有一点点不满意,谁能猜一猜,我为什么不满意呢?

生:他画的小棒离黑板边太近了,看不出来是第一行的5倍。

师:嗯,你说得有道理,除了这一点,我还觉得有一些不满意。谁再大胆猜猜?小强可是个非常乐意接受教育的孩子哦。我们猜出来了,他还应该感谢我们呢。

生:小强画的第二行小棒太长了,而且是越来越长,看起来不像是第一行的5倍。

师:你的意思是说第二行小棒既然是第一行的5倍,第二行的每一个3根小棒就要画得和第一行的3根一样长,是这样吗?

生:是的。

师:(对着小强)你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让我们感谢回答问题的同学,更要感谢小强同学,是他的错误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要画图表示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就必须以第一行为标准,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啦,掌声送给他们!(小强面带微笑,开心体面地回到座位。)

[评析:有人说:教室是孩子出错的地方。当孩子出错时,教师的态度显得尤其重要。试想,如果我直接说:“小强画错了,谁能指出他的错误呢?”孩子们自然会带着嘲讽的语气指出,最终出错的孩子只能悻悻地回到座位。这样的后果只能让不积极参与课堂的孩子暗暗庆幸,让积极的孩子从此变得消极。]

三、设计充满童趣的游戏,让孩子想学。

(一)变魔术

当学生发现第二行苹果是第一行的3倍后,我说:“请孩子们闭上眼睛,不许偷看啊,老师要变魔术啦。”

然后,我在第一行两个苹果的后面再画上一个苹果。

师:好啦,现在请张开眼睛,认真观察,你知道当你们闭着眼睛的时候,老师变出了什么吗?(好多孩子都发现了,高兴地举着小手。)

师:老师这一变呀,第二行的苹果数还是第一行的3倍吗?

生:不是,第二行的苹果数是第一行的2倍。

[评析:这里让孩子们知道第一行的1倍量很重要。如果教师强加给孩子这样的想法,他们未必理解,通过变魔术的说法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参与课堂,自然而然地突破了难点。]

(二)拍手游戏

做数学游戏是低年级孩子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这节课的内容正好适合运用拍手游戏,这个游戏能使教师迅速地了解全班孩子关于“倍”的知识掌握程度。

师:现在请孩子们跟着老师做拍手游戏。听清楚啦,老师拍几下,你们拍的是老师的2倍。

师:开始!(师拍两下)

刚开始,总会有多出来的拍子,我笑着说:“比刚才又好了一些,再来一次完美的结局好不好?”多做几下后,正确率越来越高,孩子们也越来越兴奋,因为他们太想达到完美无缺了。

四、提出挑战性的问题,让孩子会学。

师:下面请孩子们按老师的要求摆小圆片。预备,开始——第一行摆1个。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2倍。(孩子们很兴奋,这也太简单了吧。)

师:注意啦,现在请在第一行摆2个小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3倍。

孩子们很自然地和同桌合作,轻松摆出。

师:现在请在第一行摆2个小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孩子们手忙脚乱摆了一阵。脸上露出难色。)摆好了吗?

生:老师,不够摆。(生面面相觑。)

师:怎么办呢?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么摆出23倍的?用你自己的4个小圆片够摆吗?

生:不够。(很快,有几个四人小组自然组合,摆出了24倍。)

师:会和别人合作的孩子是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合作精神。

[评析:这个环节,体现了孩子们因为需要而产生的自主合作精神。人们常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