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4.葫芦笙文化节万人狂欢 姚安彝族文化揭开面纱

 zhp红土地 2011-08-24
葫芦笙文化节万人狂欢 姚安彝族文化揭开面纱


    各级领导与彝族群众同歌共舞(左起:左三为姚安县委宣传部长席会丽、左四为云南省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伟教授、左五为省扶贫办革命老区处副处长张平)



    欢乐葫芦笙舞



    万人同跳葫芦笙舞



    毕摩祈福



    彝族群众与游客同跳葫芦笙舞



    跳出红红火火的幸福生活



    展销会上选购彝族服饰



    万人葫芦笙舞狂欢

    通讯员  高 怡  李 祥  

    金秋送爽,福禄呈祥。8月8日,是中国的传统立秋日,姚安县在左门乡举办第四届彝族葫芦笙文化节,慕名而来的游客和四乡八寨的彝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相聚在姚安县左门乡干海子,共同欢庆2011中国?姚安彝族葫芦笙文化节。

    原生态文化多姿多彩

    左门乡位于姚安县城西部,距县城约40多公里,革命历史悠久,是边纵八支队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镇。这里是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这里彝族风情独特,民风纯朴,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里生态良好,风景宜人,群山环抱,原始森林葱郁,花椒园美丽迷人,渔泡江神奇秀丽,葫芦笙在这里吹响,梅葛在这里传唱,这里还是“梅葛”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彝族葫芦笙之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左门乡4500多彝族群众至今仍保留着古老的彝族传统习俗,其中葫芦崇拜的习俗一直留传至今。彝族人民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善良淳朴,不论男女老幼唱歌跳舞与生俱来,这块神奇美丽的土地蕴育了丰富多彩的彝族文化,因而使葫芦笙舞这一原生态民族艺术得以发扬光大。左门彝乡有全县独一无二的原始森林,森林资源、林下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享誉全州,过去被人们戏称为“姚安的小西藏”,现在可以说是“姚安的香格里拉”,它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有被称为“天上的村庄”的花椒园,有被称为彝族农耕文化活化石的左门箐水碓群和大竹箐水碓群,原生态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节日活动异彩纷呈

    8月8日,左门乡干海子变成了歌的世界、舞的海洋。一大早,四乡十里的彝族群众穿着绚丽多姿的彝族服装,背着弦子、葫芦笙纷纷从各地赶来,他们自发地组成万人葫芦笙队跳起了欢快的葫芦笙舞,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也加入队伍,同他们一起跳起来。百名彝族青年男女站在左门乡街道两旁,吹起芦笙、跳起舞,向远方的宾朋好友献上彝家人祝福的酒,欢迎远方的客人。左门乡小小的街道热闹异常,姑娘小伙们绚丽的服饰,让来此参加活动的客人眼花缭乱,羊汤锅、生态腊猪肉、荞粑粑蘸蜂蜜等彝家美食让客人留连忘返,土特产店里挤满了前来购买核桃、野生菌、荞粉等土特产的游客,而那些变化多端的原生态古朴舞蹈,更是让人们目不暇接。

    在悠长的过山号中,三色秋杆缓缓树起,在毕摩的祈福仪式后,第四届中国葫芦笙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序幕,掀起了歌舞的热浪。歌舞《舞动的芦笙》、原创歌曲《左门等你来》、民族舞蹈《狮刀舞》等原生态彝族歌舞把参加活动的各位来宾和群众们吸引到了主会场,人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山头上、房顶上挤满了前来观看节目的群众。当夜幕降监的时候,熊熊的篝火燃起,葫芦笙歌手吹奏起动听的葫芦笙,游客和彝族群众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芦笙舞,他们通宵达旦,共同欢度葫芦笙文化节。

    活动当天还举行了大型商品物资交流活动、农村土特产品展销会、招商引资洽谈会等活动。云南省扶贫办革命老区处副处长张平、云南省农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李伟等省、州领导参加了活动,各位领导和来宾还参观了彝族刺绣展示、“葫芦文化展示”展板,深切地感受了博大精深的葫芦文化。

    据了解,该县为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造“中国福地、福禄之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每年的农历立秋时节在左门乡举办“中国?姚安彝族葫芦笙文化节”。通过开展原生态彝族葫芦笙歌舞表演、万人葫芦笙舞狂欢和葫芦笙文化展示,以及富有彝族特色的商贸交流活动,弘扬左门乡的文化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不断扩大姚安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推进“南永经济带”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建设。

    (本版图片均为李祥摄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