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
|
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
憎寒壮热无汗,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舌干,咽喉不利,涕唾稠粘,便秘溲赤,舌苔黄腻,脉数有力.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
|
麻黄、荆芥、防风、薄荷、大黄、芒硝、滑石、黑山栀、连翘、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石膏、黄芩、桔梗、甘草
|
(通圣)将军石荷栀芩术草防,
芒桔川白麻归荆石姜翘。
(通神)将军石河值勤住草房,
忙借船摆妈归金石姜桥。
|
36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
协热下利证
|
解表清里
|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
葛根、炙甘草、黄芩、黄连
|
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觪表。
葛根芩连草,,清里又觪表。
|
37疏凿饮子★
《济生方》
|
阳水实证
|
泻下逐水,疏风发表
|
遍身水肿,气喘,口渴,二便不利
|
商陆、泽泻、赤小豆、羌活 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 槟榔、茯苓皮
|
(疏凿)椒通羌艽商,槟榔腹泻茯豆姜。
(疏凿)交通抢救商,宾郎腹泻服豆浆。
|
4.清热剂
|
|
|
|
|
|
4.1清气分热
|
|
|
|
|
|
38白虎汤★
《伤寒论》
|
阳明气分热盛证
|
清热生津
|
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
|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
(白虎)粳石母甘,(好残酷)。
(白虎)精食母肝,(好残酷)。
|
白虎加人参汤
《伤寒论》
|
白虎汤证
|
清热,益气生津
|
汗吐下后,里热炽盛而见四大症者
|
知母 石膏 炙甘草 粳米 人参
|
白虎加人参汤,淸热益气生津尝。
|
白虎加桂枝汤
《伤寒论》
|
温疟
|
清热,通络和营卫
|
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
知母 炙甘草 石膏 粳米 桂枝
|
(清热通络吃),白虎加桂枝。
|
白虎加苍术汤
《伤寒论》
|
湿温病
|
清热祛湿
|
湿温病。身热胸痞,汗多,舌红苔白腻。风湿热痹,如上
|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苍术
|
白虎加苍术,湿温病得除。
|
39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
|
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
|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津,脉虚数
|
石膏、竹叶、半夏、麦门冬 人参、炙甘草、粳米
|
竹甘夏石人麦米。
竹竿下十人卖米。
|
4.2清营涼血
|
|
|
|
|
|
40清营汤★
《温病条辨》
|
热入营分证
|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
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神烦少寐,谵语目喜开,或闭不一,斑疹隐隐,舌绛干,脉数
|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
(淸营)翘黄地竹犀丹麦银元。
(淸营)娇皇帝住西单卖银元。
|
41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
1热入血分证 2热伤血络证
|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身热谵语,斑色紫黑,吐血,便血衄血,尿血,舌绛,脉数
|
犀角(水牛角代)、生地、 芍药、 丹皮
|
犀地牡丹芍,(清热凉血好)。
西地牡丹少,(清热凉血好)。
|
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
|
瘟疫热毒 气血两燔证
|
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
瘟疫热毒,气血两燔证
|
生石膏、水犀角、川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
|
清瘟栀丹膏地桔竹草,参知翘犀芩连芍
清瘟智丹高地截竹草,深知桥西芩连少
|
神犀丹
《温热经纬》
引叶天士方
|
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
|
清热开窍,凉血解毒
|
温热暑疫,邪入营血证
|
水牛角 石菖蒲 黄芩 生地 银花 金汁 连翘 板蓝根 香豉 元参 花粉 紫草
|
天玄银翘蒲蓝紫,金地(神)犀芩香豉。
天悬银桥铺蓝紫,金帝(神)犀浸香池。
|
42黃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
|
三焦火毒热盛证
|
泻火解毒
|
大热烦躁,错语不眠,口燥咽干,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紅苔黃,脉數有力
|
黄连 栀子 黄芩 黄柏
|
黄连芩栀柏。
黄连请侄伯。
|
43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
|
大头瘟
|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
恶寒发热,咽喉不利,舌燥口渴,头面红肿痛,目不能开,舌红苔黃,脉浮数有力
|
黄芩、黄连、陈皮、生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升麻
|
(普济)荷(坤)参芩翘马,蓝胡陈梗连甘蚕牛。
(普济)和(坤)生擒俏马,兰狐陈更连赶残牛。
|
4.3清热解毒
|
|
|
|
|
|
44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上中二焦火热证
|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
身热口渴,胸膈烦热,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吐衄,便秘溲赤
|
连翘、川大黄、朴硝、甘草、山栀子仁、薄荷、黄芩、竹叶、蜜
|
(凉腷)竹甘栀连,黄朴蜜薄芩。
(凉腷)竹竿支帘,皇甫谧拨琴。
|
45仙方活命饮★
《校注妇人良方》
|
痈疡肿毒初起
|
清热解毒,消肿潰堅,活血止痛
|
红肿焮痛,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黃,脉数有力
|
金银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制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陈皮
|
银风芷药贝草天,当甲没乳角陈酒(仙方)
迎风只要背朝天,当甲没乳叫陈酒(仙方)
|
五味消毒饮
《医中金鉴》
|
疔疮初起
痈疡疖肿
|
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
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
(五味消毒),野花蒲天地。
(五味消毒),野花铺天地。
|
四妙勇安汤
《验方新编》
|
脱疽
|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
脱疽。热度炽盛,患肢黯红微肿灼热,溃烂腐臭,疼痛剧烈或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
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
|
四妙勇安,银草归元。
四妙勇安,引草归原。
|
4.4清脏腑热
|
|
|
|
|
|
46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
|
心经火热证
|
清心利水养阴
|
心胸烦热,面赤口渴,口舌生疮,小便淋痛,舌红脉数
|
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
|
(导赤)竹甘通地。
(导赤)竹竿捅地。
|
清心莲子饮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心火偏旺,气阴两虚,湿热下注证
|
清心火,益气阴,止淋浊
|
遗精淋浊,血崩带下,遇劳则发;或肾阴不足,口舌干燥,烦躁发热
|
黄芩 麦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炙甘草 石莲肉 白茯苓 黄芪 人参
|
(清心莲子)前人芩,芪石骨草麦苓(隐)。
(倾心练字)前人勤,奇石古草卖灵(隐)。
|
47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
|
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胆湿热下注证
|
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
头痛目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有力,胁痛 口苦,耳聋 耳肿,阴肿阴痒,小便淋浊,带下黄臭
|
龙胆草 柴胡 泽泻 木通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 生甘草
|
胡归生龙子,芩山草朩泻。
乌龟生龙子,群山草木谢。
|
泻青丸
《小儿药证直诀》
|
肝经郁火
|
清肝泻火
|
肝经郁火。目赤肿痛,烦躁易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小儿急惊,热盛抽搐
|
当归 龙胆草 川芎 山栀子 大黄 羌活 防风 竹叶
|
黄龙羌(上泻青),川芎栀子当风。
黄龙墙(上写青),川熊之子当疯。
|
当归龙荟丸
《丹溪心法》
|
肝胆实火
|
清泻肝胆实火
|
肝胆实火。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或大便秘结,小便赤涩
|
当归 龙胆草 栀子 大黄
黄连 黄柏 黄芩 芦荟 木香 麝身
|
当归龙荟(丸)大黄,黄连觪毒麝木香。
|
48左金丸
,六一丸★
《丹溪心法》
|
肝火犯胃证
|
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
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
黄连、吴茱萸 (6:1)
|
(左金)茱连。
(佐金)珠联。
|
戊己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肝脾不和引起的胃痛吞酸,腹痛泄泻
|
疏肝理脾,清热和胃
|
肝脾不和引起的胃痛吞酸,腹痛泄泻
|
黄连 吴茱萸 白芍
|
(戊己)药黄萸。
(戊己)要黄鱼。
|
49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
|
肺热喘咳证
|
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
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黃
|
桑白皮、地骨皮、炙甘草、粳米
|
白骨粳(泻白)草
白骨精(泻白)草。
|
葶苈大枣泻肺汤
《金匮要略》
|
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
泻肺行水,下气平喘
|
痰涎壅盛,咳喘胸满
|
葶苈 大枣
|
葶苈大枣(泻肺),下气平喘行水。
|
50苇茎汤★
《备急千金要方》
|
肺痈
|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
身有微热,咳嗽痰多,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黃腻,脉滑数
|
苇茎、薏苡仁、冬瓜、桃仁
|
苇仁瓣桃。
伟人搬桃。
|
51清胃散★
《兰室秘藏》
|
胃火牙痛
|
清胃凉血
|
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舌红苔黄,脉滑数
|
黄连、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升麻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
(清胃)当地连升丹。
(清味)当地炼升丹。
|
泻黄散
《小儿药证直诀》
|
脾胃伏火
|
泻脾胃伏火
|
脾胃伏火,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
|
藿香 山栀 石膏 甘草 防风
|
(泻黄)甘石防山藿。
(谢黄)干事放山火。
|
52玉女煎★
《景岳全书》
|
胃热阴虚证
|
清胃热,滋肾阴
|
头痛,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
|
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
玉女膏熟地麦母牛。
玉女高熟地卖母牛。
|
53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
湿热痢疾
|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
下痢脓血,赤白相兼,或白多赤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黃腻
|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
芩香莲当官,大草药榔。
秦香莲当官,大吵要郎。
|
黄芩汤
《伤寒论》
|
热泻热利
|
清热止利,和中止痛
|
热泻热利。身热口苦,腹痛下利,舌红苔黄,脉数
|
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
黄芩药甘枣。
皇亲要甘栆。
|
香连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湿热疾痢
|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
湿热疾痢,脓血相兼,腹痛,里急后重
|
黄连 木香
|
(香)连朩香。
|
54白头翁汤★
《伤寒论》
|
热毒痢疾
|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
便脓血,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脉弦数
|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
白头翁连柏秦。
白头翁练百琴。
|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
产后热痢
|
清热解毒,燥湿凉血止痢
|
|
白头翁 甘草 阿胶 秦皮 黄连 黄柏
|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 产后血虚热痢尝)。
|
4.5清热祛暑
|
|
|
|
|
|
55六一散★
《伤寒直格》
|
暑湿证
|
清暑利湿
|
身热烦渴,小便不利,泄泻
|
滑石、甘草
|
(六一儿童玩)滑甘
(六一儿童玩)滑杆。
|
益元散
《伤寒直格》
|
暑湿证
|
清心解暑
兼能安神
|
暑湿证合兼心悸性忡,失眠多梦者
|
滑石 甘草 辰砂 灯心
|
(益元(六一(加)灯砂
(议员)六一(加)灯纱
|
碧玉散
《伤寒直格》
|
暑湿证
|
清解暑热
|
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
滑石 甘草 青黛
|
六一黛碧玉。
六一带碧玉。
|
鸡苏散
《伤寒直格》
|
暑湿证
|
疏风解暑
|
暑湿证兼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
|
滑石 甘草 薄荷
|
鸡苏荷六一。
急速贺六一。
|
56桂苓甘露饮★
《宣明论方》
|
暑湿证
|
清暑解热,化气利湿
|
发热头痛,烦渴引饮,小便不利,霍乱吐下
|
滑石、茯苓、甘草、白术 泽泻、官桂、石膏、寒水石、猪苓
|
桂苓甘(露)膏寒滑, 泽白猪。
桂林甘(路)高寒滑,择白猪。
|
57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
暑热气津两伤证
|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
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
西洋参、西瓜翠衣、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
|
(清暑)西斛荷叶翠,麦草知粳连。
(清树)西湖荷叶翠,麦草枝精连。
|
清暑益气汤
《脾胃论》
|
平素气虚
又受暑湿
|
清暑益气
除湿健脾
|
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苔腻, 脉虚
|
黄芪 苍术 升麻 人参 炒曲 橘皮 白术 麦门冬 当归身 炙甘草 青皮 黄柏
|
芪柏曲甘二术,麦当二皮麻人。
岐伯驱赶二猪,麦当二皮骂人。
|
4.6清虚热
|
|
|
|
|
|
58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
养阴透热
|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
青蒿、鳖甲、细生地、知母、丹皮
|
贾母地青丹。
贾母递清丹。
|
59清骨散★
《证治准绳》
|
虚劳发热
|
清虚热,退骨蒸
|
潮热骨蒸,唇红颧赤,困倦盗汗,心烦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
(清骨)二胡艽知青草甲骨(文)。
(青骨)二胡教知清抄甲骨(文)。
|
秦艽鳖甲散
《卫生保鉴》
|
风劳病
|
滋阴养血,清热除蒸
|
风劳病。骨蒸盗汗,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午后潮热,咳嗽困倦,脉微数
|
地骨皮、柴胡、鳖甲、秦艽、知母、当归、青蒿、乌梅
|
秦艽鳖甲骨母归,柴胡(除蒸采)青梅。
秦舅別家姑母归,差虎(出征采)青梅。
|
60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
|
阴虚火旺盗汗
|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
当归、生地黄、熟地黃、黄芩、黄连、黄柏、黄芪
|
当归三黄芪二地。
当归三皇气二帝。
|
5.温里剂
|
|
|
|
|
|
5.1温中祛寒
|
|
|
|
|
|
61理中丸★
《伤寒论》
|
脾胃虚寒证
|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
脘腹疼痛喜温欲按,自利不渴畏寒肢冷,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沉细
|
干姜、人参、炙甘草、白术
|
(理中)人姜术甘。
(李仲)人将猪赶。
|
附子理中丸
《阎氏小儿方论》
|
脾胃虚寒
重证
|
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
脾胃虚寒,风冷相乘,脘腹疼痛,霍乱吐利转筋
|
人参 白术 干姜 炙甘草 黑附子
|
附子理中丸,温阳又祛寒。
|
桂枝人参汤
《伤寒论》
|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
|
温里解表,益气健脾
|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鲠,表里不解
|
干姜 桂枝 人参 白术 甘草
|
桂枝人参(汤),白术甘草姜。
|
62小建中汤★
《伤寒论》
|
虚劳里急证
|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腹痛喜温喜按,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虚烦心悸,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脉细弦
|
饴糖、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
|
三(小建中)糖药桂。
三小见中堂要跪。
|
黄芪建中汤
《金匮要略》
|
劳虚里急
诸不足
|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
劳虚里急,诸不足
|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黄芪
|
黄芪建中,补气温中。
|
当归建中汤
《千金翼方》
|
产后腹痛
|
温补气血,缓急止痛
|
产后腹痛
|
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饴糖 当归
|
当归建中,缓急止痛。
|
大建中汤
《金匮要略》
|
虚寒腹痛
|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
虚寒腹痛
|
蜀椒、干姜、人参、胶饴
|
糖蜀人干姜(有大建)。
唐蜀人干将(有大建树)。
|
63吴茱萸汤★
《伤寒论》
|
虚寒呕吐证
|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
食谷欲呕,畏寒喜热,或胃脘痛,吞酸嘈杂,或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或少阴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
吴茱萸 人参 大枣 生姜
|
吴萸人姜枣。
吴萸扔姜枣。
|
小半夏汤
《金匮要略》
|
呕反不渴
|
和胃止呕,散饮降逆
|
呕反不渴,心下有支饮者,以及诸呕吐谷不得下者
|
半夏 生姜
|
小半夏生姜半斤, (和胃降逆散支饮)。
小半夏升姜半斤, (和胃降逆散支饮)。
|
5.2回阳救逆
|
|
|
|
|
|
64四逆汤★
《伤寒论》
|
少阴病
|
回阳救逆
|
四肢厥逆,恶寒倦卧,腹痛下利,舌淡苔白,脉微
|
生附子、干姜、炙甘草
|
四逆附子草干姜。
四妮父子炒干姜。
|
通脉四逆汤
《伤寒论》
|
少阴病
|
回阳通脉
|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或利止,脉不出
|
甘草 附子 干姜
|
通脉四逆姜加量。
|
四逆加人参汤
《伤寒论》
|
少阴病
|
回阳益气,救逆固脱
|
阴寒内盛,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脉微而复自下利,利虽止而余正仍在者
|
生附子 干姜 炙甘草 人参
|
四逆加人参汤,益气固脱又回阳。
|
百通汤
《伤寒论》
|
少阴病
|
通阳破阴
|
少阴病,下利脉微者
|
葱白 干姜 附子
|
(白通)葱姜附。
(白通)葱将富。
|
参附汤
《正体类要》
|
阳气暴脱
|
益气回阳
|
阳气暴脱
|
人参 附子
|
参附汤,来回阳。
|
65回阳救急汤★
《伤寒六书》
|
寒邪直中三阴,真阳衰微证
|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
恶寒踡卧,四肢厥冷或身寒战慄,唇指青紫,神衰欲寐,吐泻腹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数甚或无脉
|
熟附子、干姜、肉桂、人参、白术、茯苓、陈皮、炙甘草、五味子、半夏、麝香、生姜
|
附子五人半草姜,茯术肉皮香
父子五人拌草姜,服猪肉皮香
|
回阳救急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
少阴病
|
回阳生脉
|
少阴病下利脉微,甚则利不止,肢厥无脉,干呕心烦。
|
黑附子 紫瑶桂 别直参 原麦冬 辰砂 川姜 姜半夏 湖广术 北五味 炒广皮 清炙草 真麝香
|
五附桂半参麦草砂姜术皮香。
|
5.3温经散寒
|
|
|
|
|
|
66当归四逆汤★
《伤寒论》
|
血虚寒厥证
|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手足厥寒,肢体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
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炙甘草、通草、大枣
|
通枣草药,桂当细辛。
童造草药,贵当细心。
|
67黄芪桂枝五物汤★
《金匮要略》
|
血痹
|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
肌肤麻木,脉微涩而紧
|
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
|
黄芪桂枝药姜枣(五物),麻木不仁血痹消
|
68阳和汤★
《外科证治全生集》
|
阴疽属于阳虚寒凝证
|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
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酸痛无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细
|
熟地、鹿角胶、肉桂、麻黄、白芥子、炮姜、生甘草
|
(阳和)麻熟地姜芥草鹿肉。
(阳和)麻熟地姜芥炒鹿肉。
|
小金丹
«外科证之全生集»
|
寒湿痰瘀
|
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
寒湿痰瘀所致的流注,痰核,瘰疬,乳岩,横痃,贴骨疽,蟮拱头。初起皮肤不便,肿硬作痛者
|
白胶香、草乌、五灵脂、地龙、土鳖、乳香、没药、当归、麝香、黑炭
|
三香灵龙鳖药归(小金丹)墨乌。
三香玲珑別要归(小金丹)抹屋。
|
犀黄丸
«外科证之全生集»
|
瘰疬,流注等
|
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
乳岩,横痃,瘰疬,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
|
牛黄 麝香 乳香 没药
|
(犀黄)牛没乳,(吃)米饭香。
|
6.补益剂
|
|
|
|
|
|
6.1补气
|
|
|
|
|
|
69四君子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脾胃气虚证
|
益气健脾
|
面色恍白,语音低微 ,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
参苓术草(四君子)。
森林树草(四君子)。
|
异功散
«小儿药证直诀»
|
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
饮食减少,大便溏薄,胸脘痞闷不舒,或呕吐泄泻
|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生姜 大枣
|
(异功)四君加陈皮,健脾和胃又益。
|
六君子汤
«医学正传»
|
脾胃气虚兼痰湿
|
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
食少便溏,胸脘痞闷,呕
|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陈皮 半夏 大枣 生姜
|
六君四君加陈夏。
六君四君挟陈虾。
|
香砂六君子汤
«古今名医方论»
|
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
|
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
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呕吐痞闷,不思饮食,脘腹胀痛,消瘦倦怠,或气虚肿满
|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陈皮 半夏 砂仁 木香 生姜
|
香砂六君子汤加生姜,健脾和胃尝。
|
保元汤
«博爱心鉴»
|
虚损劳怯,元气不足
|
益气温阳
|
倦怠乏力,少气畏寒,以及小儿痘疮,阳虚顶陷,不能发起灌浆者
|
黄芪 人参 炙甘草 肉桂 生姜
|
(保元)芪人姜肉草。
(保元)旗人将肉炒。
|
70参苓白术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脾虚挟湿证
|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
饮食不化,胸脘痞满,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
|
人参、白术、白茯苓、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甘草、山药、大枣
|
参苓术草秸连豆砂薏山药。
森林术草接连斗杀一山妖。
|
资生丸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
胎元不固
脾虚健运
|
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
妊娠三月,阳明脉衰,胎元不固。亦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脘腹作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证
|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广陈皮 山楂肉 甘草 怀山药 川黄连 薏苡仁 白扁豆 白豆蔻仁 藿香 莲肉 泽泻 桔梗 芡实 麦芽
|
(资生)陈泽连藿夎豆楂,参苓白术散去砂
(资深)陈泽连伙卖豆渣,参苓白术散去砂
|
71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
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 ,面色恍白,大便稀溏.脱肛,子宫脱垂,久泄久痢,崩漏,气短乏力.身热,自汗,渴喜热饮 ,气短乏力
|
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
(补中益气)甘胡,皮人芪麻当术。
(补中义气)赶虎,皮人骑马挡猪。
|
举元煎
《景岳全书》
|
气虚下陷证
|
益气升提
|
|
黄芪、炙甘草、人参、炙甘草、升麻
|
(举元)芪麻人甘术。
(举元)骑马人赶猪。
|
升陷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
大气下陷证
|
益气升陷
|
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
|
生黄芪 知母 柴胡 桔梗 升麻
|
(升陷用)芪知柴梗吗?
(升陷用)七支柴梗吗?
|
升阳益胃汤
«内外伤辨惑论»
|
|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
脾胃虚弱,湿热滞留中焦。怠惰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肿,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
黄芪 半夏 人参 炙甘草 独活 防风 白芍 羌活 橘皮 茯苓 柴胡 泽泻 白术 黄连 生姜 大枣
|
(益胃)四君少放屁,胡泻二活连夏芪。
依偎四君少放屁,胡泻二活连下棋。
|
72玉屏风散★
《究原方 医方类聚》
|
表虚自汗
|
益气固表止汗
|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
|
黄芪、防风、白术
|
玉屏风,芪术防。
欲停风,齐住房。
|
73生脉散★
《医学启源》
|
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
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
|
人参、麦冬、五味子
|
生脉麦五味人参, 热伤气阴此方治
生脉买无味人参,热伤气阴此方治。
|
74人参蛤蚧散★
《御药院方》
|
肺肾气虚喘息,咳嗽
|
补肺益肾,止咳定喘
|
喘息咳嗽,痰稠色黄,咳吐浓血,胸中烦热,身体羸瘦,遍体浮肿
|
蛤蚧、人参、甘草、杏仁、茯苓、贝母、桑白皮、知母
|
贝知蚧(咳喘),草杏桑茯人。
卑职皆(咳喘),吵醒桑夫人。
|
人参胡桃汤
«夷坚己志»
|
肺肾两虚
|
补肺肾
定喘逆
|
肺肾两虚,气促痰喘者
|
人参 胡桃肉
|
人参胡桃(汤,用时加)生姜
|
6.2补血
|
|
|
|
|
|
75四物汤★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
营血虚滞证
|
补血和血
|
心悸失眠,头晕目眩,面色无华,月经不调,量少或经闭不行,脐腹作痛 ,
|
熟地、当归、川芎、白芍
|
当地(四物)药芎。
当地(饲物)药熊。
|
桃红四物汤
《医宗金鉴》
|
妇女经期超前
|
养血活血
|
妇女经期超前,血多有块,色紫稠粘,腹痛等
|
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桃仁 红花
|
桃红四物,血养瘀逐。
|
胶艾汤
«金匮要略»
|
妇人冲任虚损
|
养血止血,调经安胎
|
妇人冲妊虚损,崩漏带下,月经过多,淋漓不止等
|
川芎 阿胶 甘草 艾叶 当归 芍药 干地黄
|
胶艾四物加草酒,补血止血调经好。
|
76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
血虚发热证
|
补气生血
|
肌热面红,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疮疡溃后,久不愈合
|
黄芪、当归
|
当归(补血)芪,(生血又补气)。
当归(补血)奇,(生血又补气)。
|
77归脾汤★
《济生方》
|
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
|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体倦食少,盗汗虚热
|
黄芪、龙眼肉、白术、茯神、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
|
(归脾)四君枣芪归,远志龙眼香。
(归脾)四君找奇龟,远知龙眼香。
|
6.3气血双补
|
|
|
|
|
|
78八珍汤★
《正体类要》
|
气血两虚证
|
益气补血
|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四肢倦怠,气短懒言,饮食减少,头晕目眩
|
人参、熟地黄、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
八珍四君四物(加)三。
|
十全大补汤
«太平惠民合剂局方»
|
气血不足
|
温补气血
|
气血不足,饮食减少,久病体虚,脚膝无力,面色萎黄,精神倦怠,以及疮疡不敛,妇女崩漏
|
人参、地黄、肉桂、川芎茯苓、白术、炙甘草、黄芪 川当归、白芍药、生姜、大枣
|
十全八珍芪桂。
十全八珍奇贵
|
人参养荣汤
«三因极-病证方论»
|
积劳虚损
|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
积劳虚损,气血不足,四肢沉滞,骨肉峻痛,行动喘咳,小便拘急,腰背强痛,心虚惊悸,咽干唇燥,饮食无味,形体瘦削等
|
黄芪 当归 桂心 炙甘草 橘皮 白术 人参 白芍 熟地黄 五味子 茯苓 远志 生姜 大枣
|
人参养荣远陈桂,姜枣八珍除芎芪五味
人参养荣愿陈贵,江嫂八珍除熊妻无畏
|
79泰山磐石散★
《古今医统大全》
|
堕胎,滑胎
|
益气健脾,养血安胎
|
胎动不安,屡有堕胎,宿疾 ,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饮食
|
人参 黄芪 白术 炙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药 熟地黄 川续断 糯米 黄芩 砂仁
|
泰山磐石断米砂,八珍无苓芩芪(加)
泰山磐石断迷沙,八珍无岭亲戚(家)。
|
保产无忧散
《女科-产后编》
|
妊娠胎动
|
益气养血,理气安胎
|
妊娠胎动,腰疼腹痛,势欲小产,或临产时,交骨不开,横生逆下,或子死腹中
|
当归 川芎 炒黑芥穗 艾叶 枳壳 炙黄芪 菟丝子 羌活 厚朴 川贝母 白芍 甘草 生姜
|
芍姜艾芪芎厚贝,芥羌甘枳菟子归。
少将爱骑熊后背,借枪赶只兔子归。
|
6.4补阴
|
|
|
|
|
|
80六味地黄丸★
《小儿药证直诀》
|
肾阴虚证
|
滋阴补肾
|
腰膝酸软,牙齿动摇,足膝作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牙齿动摇,足膝作痛 ,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
|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
灵山地黄,牡丹茱萸泻。
灵山地黄,牡丹茱萸谢。
|
知柏地黄丸
«医宗金鉴»
|
阴虚火旺证
|
滋阴降火
|
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腰膝酸痛,遗精等证
|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知母 黄柏
|
知柏地黄丸,阴虚火旺疗。
|
杞菊地黄丸
«医级»
|
肝肾阴虚证
|
滋肾养肝明目
|
两目晕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等证
|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枸杞子 菊花
|
杞菊地黄丸,滋肾又养肝。
|
麦味地黄丸
《寿世保元》
|
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
滋补肺肾。
|
肺肾阴虚,或喘或咳者
|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麦冬 五味子
|
麦味地黄丸,咳喘盗汗宜。
|
都气丸
«医贯»
|
肾虚气喘,或呃逆之证
|
滋肾纳气
|
肾虚喘逆
|
熟地 山萸肉 山药 泽泻 丹皮 茯苓 五味子
|
(都气)六味(加)五味。
|
81左归丸★
《景岳全书》
|
真阴不足证
|
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
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舌干口燥
|
熟地 山药 枸杞 山萸肉 菟丝子 鹿角胶 龟板胶 牛膝
|
(左归)杞地萸山药,莬丝(缠)牛板鹿胶。
(昨归)基地遇山妖,吐丝(缠)牛扳鹿胶。
|
左归饮
«景岳全书»
|
真阴不足证
|
补益肾阴
|
腰峻遗泄,盗汉,口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尖红,脉细数
|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炙甘草 茯苓 山茱萸
|
(左归饮)地,药杞茯萸甘。
(左归淫)帝,要几付鱼杆。
|
82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
|
阴虚火旺证
|
滋阴降火
|
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足膝疼痛 ,咳嗽咳血,心烦易怒
|
熟地、龟板、黄柏、知母、猪脊髓
|
柏知地龟密脊(补阴)。
百只地龟密集(补阴)。
|
83炙甘草汤,复脉汤★
《伤寒论》
|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虚劳肺痿证
|
滋阴养血,益气温阳,复脉止悸
|
心动悸,脉结代,虚羸少气,舌光少苔,质干瘦 ,咳嗽,咳痰不多,涎唾多 ,虚烦不眠,自汗盗汗,大便干结,脉虚数,咽干舌燥
|
生地、炙甘草、生姜、人参、桂枝、阿胶、麦冬、麻仁、大枣
|
(复脉)胶参麦草地,麻桂大人姜酒。
(复脉)浇省麦草地,麻桂大人奖酒。
|
加减复脉汤
«温病条辨»
|
温热病后期,邪热久羁,阴液亏虚
|
滋阴养血,生津润燥
|
温热病后期,邪热久霸阴液亏虚,身热面赤,口干舌燥,脉虚大,手足热甚于手足背者
|
炙甘草 干地黄 生白芍 麦冬 阿胶 麻仁
|
麦地草芍麻仁胶,(加減复脉润血燥)。
麦地草少麻人浇,(加減复脉润血燥)。
|
84一贯煎★
《继名医类案》
|
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
|
滋阴疏肝
|
胸脘胁痛,吞酸吐苦 ,口咽干燥,舌红少苔 ,疝气瘕聚
|
生地、北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子、川楝子
|
当地一贯杀狗卖金鍊。
当地一贯沙枸麦金楝。
|
85百合固金汤★
《慎斋遗书》
|
肺肾阴亏,虚火上炎证
|
滋阴保肺,止咳化痰
|
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头晕目眩,午后潮热
|
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白芍、当归、贝母、生甘草、元参、桔梗
|
地地麦草药,百元皆归母(固金)
弟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固金)
|
86补肺阿胶汤★
《小儿药证直诀》
|
小儿肺虚有热证
|
养阴补肺,清热止血
|
咳嗽气喘,咽喉干燥,喉中有声,痰中带血
|
阿胶、牛蒡子、炙甘草、马兜铃、杏仁、糯米
|
牛马行嚼草米。
牛马杏胶草米。
|
87益胃汤★
《温病条辨》
|
阳明温病,胃阴损伤证
|
养阴益胃
|
不能食,口干咽燥
|
生地、麦冬、冰糖、玉竹、沙参
|
益胃玉地麦沙糖。
益胃玉帝卖砂糖。
|
6.4补阳
|
|
|
|
|
|
88肾气丸★
《金匮要略》
|
肾阳不足证
|
补肾助阳
|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 ,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泻,痰饮,水肿,化液,水饮内停,脚气,转胞,消渴
|
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
|
(肾气)附桂牡(吃)黄萸药茯泻。
(神气)富贵母(吃)黄鱼要腹泻。
|
加味肾气丸
|
肾虚水肿
|
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
肾(阳)虚水肿,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
附子、官桂、茯苓、 泽泻、 山茱萸 山药 车前子 牡丹皮牛膝 熟地黄
|
(济生的)牛车肾气。
(济生的)牛车神气。
|
十补丸
«济生方»
|
肾阳虚损
精血不足
|
补肾阳,益精血
|
肾阳虚损,精血不足证
|
附子 五味子 山莱萸 山药 牡丹皮 鹿茸 熟地黄 肉桂 茯苓 泽泻
|
肾气喂鹿,肾虚(十补)。
|
89右归丸★
《景岳全书》
|
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证
|
温补肾阳,填精益髓
|
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软弱 ,阳痿遗精,阳衰无子,小便自遗 ,饮食减少,大便不实
|
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当归
|
山鹿杞杜附桂,当地萸丝(右归)
山鹿嫉妒冨贯,当地鱼丝(又贵)。
|
右归饮
«景岳全书»
|
肾阳不足证
|
温补肾阳,填精补血
|
气怯神疲,腹痛腰峻,肢冷脉细,舌淡苔白,或阴胜格阳,真寒假热之证
|
熟地 山药 枸杞子 山茱萸 炙甘草 肉桂 杜仲 制附子
|
黄萸(右)桂,(饮)杞附仲草药。
黄鱼(又)贵,(饮)几附中草药。
|
6.6阴阳并补
|
|
|
|
|
|
90地黄饮子★
《黄帝素问宣明论》
|
暗痱
|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
舌强,不能言 ,足废,不能用 ,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
|
熟地黄、肉苁蓉、巴戟天、山茱萸、石斛、附子、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冬、菖蒲、远志、生姜、大枣、薄荷
|
地荷附官苁远冬茯斛,菖姜枣巴萸味。
地河副官从远东赴湖,尝姜枣巴鱼味。
|
91龟鹿二仙胶★
《医便》
|
真元虚损,精血不足证
|
滋阴填精,益气壮阳
|
全身瘦削,阳痿遗精,腰膝酸软,久不孕育 ,两目昏花
|
鹿角胶 龟版胶 人参 枸杞子
|
龟鹿二仙参枸杞。
龟鹿二仙生狗奇。
|
92七宝美髯丹★
《本草纲目》
|
肝肾不足证
|
补益肝肾,乌发壮骨
|
须发早白,脱发,齿牙动摇,腰膝酸软,梦遗滑精,肾虚不育
|
赤、白何首乌 赤、白茯苓 牛膝 当归 枸杞子 菟丝子 补骨脂
|
七宝赤白乌归杞茯脂牛菟。
七宝赤白乌龟欺负纸牛兔。
|
7.固涩剂
|
|
|
|
|
|
7.1固表止汗
|
|
|
|
|
|
93牡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自汗,盗汗
|
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
身常自汗,夜卧尤甚,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红,脉细弱
|
牡蛎、黄芪、麻黄根、小麦
|
芪麻麦牡蛎
骑马卖牡蛎
|
7.2敛肺止咳
|
|
|
|
|
|
94九仙散★
《卫生宝鉴》
|
久咳肺虚证
|
敛肺止咳,益气养阴
|
久咳不已,咳甚则气喘,自汗,痰少而粘,脉虚数
|
罂粟壳、人参、款冬花、桑白皮、桔梗、五味子、阿胶 乌梅、贝母
|
桑白五人枣梅款,母姜胶罌桔(九仙)。
桑白五人早没款,甶将教嬰结(九仙)。
|
7.3涩肠固脱
|
|
|
|
|
|
95真人养脏汤★
《卫生宝鉴》
|
久泻久痢
|
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
泻痢无度,滑脱不禁,甚至脱肛坠下,脐腹疼痛,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迟细
|
罂粟壳、人参、当归、白术、肉豆蔻、肉桂、炙甘草、白芍、木香、诃子、
|
(真)人诃朩桂罌药当术草寇。
(真)人和穆桂英要挡住草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