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第四次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五: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大步走来

 难得再糊涂 2011-08-25

玉溪大河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兰溪桥

  2008年10月29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来到玉溪,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连连夸奖:“云南还有这么好的地方,风光旖旎,像欧洲的小城一样。”

  谭利华,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北京交响乐团首席指挥。他说,玉溪城市建设有气魄、生态环保好、经济发展迅速,已经凸显出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态势。

  马盖斯·卡迈勒,突尼斯驻华大使馆参赞。他说,生活在这个美丽干净的城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众口一词的赞赏。不难看出,玉溪五年“城事”,是成势的五年,是崛起的五年,是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

  因水建城

  玉溪,因水而得名。然而贫水的玉溪坝子,“碧玉清溪”曾经只是玉溪人对家园的美好想象与期待。因此玉溪人不会忘记这座城市的又一个“生日”——

  2007年12月26日,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竣工。抚仙湖、星云湖湖水转头东向,越过关山,从出水口瀑布飞流直下进入玉溪市区,玉溪大河的“碧玉清溪”得以再现。水景长廊绕城而过,“生态水面”依偎城中,水,再次轻柔地抹湿了这片富庶的土地。以水为魂,高原水乡终于开始了一种被滋润的生活。

  三届市委以来,我市以生态立市战略为向导,抓住泛亚铁路和昆曼公路大通道建设的有利时机,利用出流改道工程每年流入中心城区的1亿立方水资源,以水为特色,以聂耳文化为灵魂,推进了一批生态、文化、旅游、市政、交通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了气势磅礴的出水口生态公园、美轮美奂的聂耳音乐广场,完成了10华里玉溪大河生态工程,中心城区“三河两山两区一老城”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框架基本形成,20平方公里的生态文化区雏形凸显,“三水归流”、路坝合一、金柿银杏与名木古树、“两湖大瀑布、十里柿子树”等景观远近闻名,给玉溪平添了许多城市魅力,中心城区成为玉溪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休闲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

  随着玉溪大河抗旱防洪二期工程的即将竣工和棋阳路拓宽改造二期工程的加快实施,一批生态、文化、旅游、市政、交通重大项目将为现代宜居生态城市的建设打牢更加坚实的基础。

  巨变五年

  城市的实力决定区域的实力,城市的形象决定区域的形象。

  在过去的五年,玉溪,在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无论是实力还是形象,都攀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五年,玉溪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由“十五”末的31%提高到40.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8平方米扩大到14平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100%,城市大气污染指数年均小于100,空气质量居全国109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第8位。

  玉溪相继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2011中国十佳低碳生态城市”、“2011中国十佳优质生活城市”等荣誉称号。中心城区空气质量居全国113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第8位。

  和中心城区同步,三分之一的县区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各县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逐年加大,围绕景区景点建设、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道路建设、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等重点,五年来全市共投资31.42亿元,新建、改扩建道路172条。易门大龙口引水工程及景观改造、华宁泉乡广场、通海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各县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等一批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运营,解决了一些严重制约城镇发展的瓶颈问题,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品位逐步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2005年以来,自来水厂从14个增加到17个,供水用水普及率从不足60%提高到95%。

  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加快,我市以8县县城、23个重点集镇和13个旅游小镇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6个乡镇被命名为云南省生态乡镇。以“三湖一库”为重点的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明显,抚仙湖水质继续保持Ⅰ类,星云湖、杞麓湖水质明显改善,圆满完成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任务。淘汰落后产能稳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水平得到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7%,实现与全省同步降低能耗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