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

 虾虾爱呆呆 2011-08-25

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探析

[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调查问卷为资料,分析了目前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因素,就如何提高老年人幸福感提出几点建议,并探讨今后研究的方向,通过多方干预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逐步提高和改善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问题越来越重视。最近国家统计局提出将幸福感纳入国家统计指标,用以衡量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在不断上升,老年人的幸福感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幸福感存在诸多影响因素,揭示老年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对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生存质量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研究老年人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作用途径,我们采用了《综合幸福感问卷》,对随机抽样的32060岁及以上广州市社区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其中年龄最大的为92岁, 平均年龄为67岁,总体幸福感分值均数为6.56,标准差为1.45,最高分9分,最低分1分。认为生活幸福的老年人占73.6%。幸福感各个维度分值显示出老年人高自我价值、高生活满意、高健康关注以及低消极情感,表明广州市的老年人幸福感较高。本文着重就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如何提高老年人幸福感进行分析。

    一、 客观因素与老年人幸福感

(一) 性别、年龄与幸福感

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和友好关系等四个维度上,80岁及以上老年组得分明显低于70岁及以上和60岁及以上老年组。但各年龄组之间,总体幸福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总的幸福感上,男女差异不显著,但在幸福感的不同维度上,两性的差别还是存在的,调查显示,女性的积极情感水平较男性高,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体验上较男性强烈,但在总体幸福感水平上与男性相差无几。

(二)婚姻状况与幸福感

   婚姻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调查结果矛盾。一部分数据显示无配偶者比有配偶者幸福度低,认为丧偶老年人应尽快摆脱因丧偶造成的孤独感,解决问题的可能办法是再婚得偶。另一数据显示,婚姻状况对幸福感无显著影响,寡居者的心理卫生状况与在婚者并无显著差异。问卷显示无配偶者幸福度总分和满意感偏低,但不排除部分是因为低收入的缘故,另一方面无配偶者倾向于较少为子女操心,这却有利于提高正性情感。因此我们认为,如果无配偶者在收入方面有保障,与子女间关系融洽,无需为他们多操心,那么无配偶本身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可能不很显著。

(三)身体健康与幸福感

  本次调查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调查人数的56.7%,患有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占调查人数19.5%,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越好,总体幸福感越高。日常生活能力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的减弱,会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调查显示日常生活无困难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高于日常生活有困难的老年人,整体存在明显差异。心理方面,抑郁、焦虑和敌对三个因子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抑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受到老年人生理健康水平的制约,生理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抑郁水平比较高 幸福感体验比较低 此外独居老人的抑郁水平和敌对水平能较好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焦虑水平的影响则不明显。

(四)经济收入与幸福感

     广州市区的老年人年收入偏高,大多有较高水平的退休金,加上有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总体幸福度相差不大。月收入1000以下的老人的总体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长增高趋势明显,1000以上的幸福感大致相近。分析得知,老年人在个人收入满足个人日常消费前提下,经济收入对提升幸福感作用不明显,但在此水平线下,经济收入与幸福感增长几乎成正比。对比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表现得更为明显。如公费医疗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感有基积极显著的作用。广州市区的老人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因此,增加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完善农村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并逐步协调城乡和地区经济发展,有助于从整体上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二、主观因素与老年人幸福感

(一) 应激水平与幸福感

对生活事件的认知评价影响心理健康,不良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老年人幸福感。抑郁情绪与幸福度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研究者的结果一样1)(2,提示抑郁是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情绪因素。

(二) 社会关系与幸福感

最近研究表明,家庭关系状况、人际关系状况、亲密朋友数量在老年人幸福感的各个维度和总体幸福感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即社会关系不仅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而且还影响心理幸福感3。家庭关系和人际关系越好、亲密朋友越多的老年人其幸福感越高,反之则越差。

(三) 信仰与幸福感

信仰状况不同的老年人群在健康关注、自我价值和负性情感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无信仰的老年人在健康关注和自我价值维度上得分高于有信仰的,而在负性情感维度上低于有信仰的老年人。有无信仰对于总体幸福感没有太多影响。

(四) 休闲与幸福感

有两种及以上兴趣爱好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高于没有兴趣爱好的老年人。有无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和人格成长等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兴趣爱好越广泛的老年人幸福感越高4。对养老环境满意程度不同的老年人在生命活力、健康关注、利他行为、自我价值、生活满意、负性情感、友好关系和人格成长等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养老环境满意的老年人总体幸福感高于不满意的老年人。对养老环境越满意的老年人幸福感越高。

、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方法

一、客观方面  据文献报道5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及对生活事件合理的评价,会使不同年龄、性别、经济水平的老年人有一样的幸福感。故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老年人的工作,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相关政策和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制,积极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支持和鼓励老年人投身到社会中去,从而获得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必要时采取法律途径保护老年人权益。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加强老年人学习和活动,不仅能提供新知识,而且其中带来的刺激也能提高幸福感。对于单身及再婚老年人,生活上亲人应相互照顾,使其精神及心理得到放松。

二、认知方面  随着年龄的发展,整个过程有获得和丧失,而老年人经受更多的是丧失。虽然说老年人经厉过漫漫人生,但由于其生活在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中,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老年人仍渴望获得更多新知识、新观念。认知与情感、行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去调整和增长认知,使老年人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体验到属于自己的满足、快乐,从而提高幸福感。

1 张丽辉,王伟,饶文军,等。天津市178名老年人幸福度与社会心理因素调查。 老年学杂志,1991113):140-141

2 张军,李宜军。社区老年人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新医学,20013212):751

3 傅素芬,陈树林。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59-162

4 李娟,吴振云。北京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1922):70-72

5 刘萃侠,肖健,耿晓峰。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测量结果的正向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浅析。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4):204-20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