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针的操作

 杏林秋叶 2011-08-28
1、持针式: 硬柄和软柄两种皮肤针持针方式略有不同。硬柄皮肤针的持针式是用右手握住针柄,以拇指、中指挟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固定在小鱼际处;软柄皮肤针的持针式是将针柄末端固定在掌心,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其余手指呈握拳状握住针柄。

 

2、叩刺法: 皮肤常规消毒,针尖对准叩刺部位,使用手腕之力,将针尖垂直叩打在皮肤上,并立刻弹起,反复进行。常见如下两种:

  压击法 拇指和中指、无名指掌住针柄,针柄末端靠在手掌后部,食指压在针柄上。压击时手腕活动,食指加压,刺激的强度在于食指的压力。适合于硬柄针。

  敲击法 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的末端,上下颤动针头,利用针柄的弹性敲击皮肤,刺激的轻重应根据针头的重量和针柄的弹力,靠颤动的力量来掌握。适合于弹性针柄。
 

3、刺激强度 根据患者体质、病情、年龄、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强三种强度。

  弱刺激:用较轻腕力叩刺,针尖接触皮肤时间较短,局部皮肤略见潮红,患者无疼痛感觉。适于年壮体强,以及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处。

  中刺激:叩刺的腕力介于弱、强刺激之间,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患者稍觉疼痛。适于多数患者,除头面五官等肌肉浅薄处外,其余部位均可选用。

刺激强度

用针情况

叩刺局部

病人感觉

适应症

用较轻腕力叩刺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短

局部皮肤略潮红

患者无疼痛感

老年人孕妇儿童久病体弱头面五官肌肉薄处

用较重腕力叩刺针尖接触皮肤时间稍长

局部皮肤可见隐隐出血

患者感疼痛

年壮体强肩、背、腰、臀、四肢肌肉较厚处

介于弱、强之间

局部皮肤潮红,但无渗血

患者稍忌疼痛

一般情况下均可用

4、叩刺部位

  ① 循经叩刺 指沿着经脉循行路线进行叩刺,常用于颈项、背腰骶部的督脉经、膀胱经为主,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的三阴、三阳经,可以治疗其相应的脏腑经络病变。

  ② 穴位叩刺 指选取与所治病症相关的穴位叩刺,主要指某些特定穴、华佗夹脊穴和阳性反应点

  ③ 局部叩刺 指在病变局部进行叩刺,如头面五官疾病、关节病变、局部扭伤、顽癣等病证。
 

皮肤针针刺部位

  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局部叩刺,即在病变局部按经脉循行叩刺,或在其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另一种是按经脉辨证循经取穴。还有一种是整体叩刺,即先刺脊柱两旁,由背至骶,后刺项部及病变局部。对某些病变在脊柱附近及其他有关部位上所出现的一些特殊所见(如敏感点、条索状物,结节等)均为重点叩刺部位。上述三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应用。各部位叩刺顺序如下:

  头部、项部、颈部、肩胛部、脊背部、骶部、上肢、面部、眼部、鼻部和耳部。
 

皮肤针适应范围

  主要的常见适应证有如下几种:

  头痛、偏头痛,胸痛、胁痛,失眠,上下肢痛及腰扭伤,口眼喎斜,痹证,呃逆,痿证,胃脘痛、呕吐,腹痛,哮喘、咳嗽,遗尿,遗精、阳痿,心悸,眩晕,痛经,小儿惊风,目疾,鼻塞、鼻渊,瘰疬,

皮肤针注意事项

  (1)注意检查针具,当发现针尖有钩毛或缺损、针锋参差不齐者,须及时修理。

  (2)针具及针刺局部皮肤(包括穴位)均应消毒。重刺后,局部皮肤须用酒精棉球消毒并应注意保持针刺局部清洁,以防感染。

(3)局部皮肤有创伤及溃疡者,不宜使用本法。

 

【主治病症】

  一、皮神经炎、神经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荨麻疹、湿疹

  用梅花针法。病变部位平坦,范围较大者,可甩滚筒式皮肤针法,轻叩刺或重叩刺。取脊柱两侧阳性物(指脊柱两侧结节、条索状等物,下同)处,患部或患部周围皮肤,配风池、大椎、曲池、血海、三阴交等穴。

  二、近视、远视、麦粒肿、急性结膜炎、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

  用梅花针法,轻叩刺。取脊柱两侧阳性物处(对麦粒肿者重叩刺肩胛区内小米粒大、高出皮肤、淡红色、压之不退色的丘疹),配大椎、风池、百会、太阳、攒竹、四白、内关、光明、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穴。

  三、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

  用梅花针法,轻叩刺。取脊柱两侧阳性物处,耳聋配翳风、听宫、风池、百会、外关、肝俞、胆俞;鼻炎配肺俞、风池、迎香;急性扁桃体炎配大椎、翳风、大小鱼际处、合谷。

  四、头痛

  用梅花针法,轻叩刺。取脊柱两侧阳性物处,外感头痛配大椎、风池、太阳、大鱼际、小鱼际处;内伤头痛配风池、太阳、内关、足三里;后头痛配风池、天柱、后顶;前头痛及额痛配前顶、上星、印堂、合谷;偏头痛配取率角、太阳、外关;头顶痛配百会、三阴交、至阴;全头痛配足三里、合谷。

  五、肋间神经痛

  用梅花针法。轻叩刺支沟及患部肋间隙,并可重叩刺脊柱两侧阳性物处。

  六、感冒、怠性支气管炎

  用梅花针法。轻叩刺大椎、风门、肺俞、风池、外关、合谷等穴处,并可重叩刺脊柱两侧阳性物处。

  七、急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膈肌痉挛

  用梅花针法。轻叩刺胃俞、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处,并可重叩刺脊柱两侧阳性物处。

 

·                                 耳穴皮肤针法

·                     操作:令患者自行按摩双耳数分钟,至轻度潮红。耳廓消毒后,右手持消毒过的梅花针,左手拇、食、中指固定托住耳廓,进行叩刺。如用长柄式市售针具,可采取无名指和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手掌小鱼际处,以中指和拇指扶持针柄,食指按于针柄中段,用腕力轻轻叩刺所选耳穴。如用帚式针具,可用拇、中、食三指执住针柄,亦用腕力叩刺。一般为雀啄样叩刺,要求针尖与穴位皮肤表面呈垂直接触,手法可轻到重。每分钟叩打60~80下,以穴区潮红、微出血为度。治毕以消毒干棉球拭净渗血。每日1~2次,5~7日为一疗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