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务朝下延 幸福往上升

 3gzylon 2011-08-28

    在安徽铜陵市全市23个社区里,每栋居民楼下都有一块这样的“温馨提示牌”,每一位居民有事就打一个电话。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让铜陵实现了为民服务的朝下延伸,居民幸福感的向上提升。

    “四”变“三”,层级减少效能提升

    “功能太齐全了,居民来一趟,大事小事都办好了。”77岁的马美里,退休后曾经在社区里做过党务工作,目睹和体验着社区服务的变化。

    最让老人感慨的,是铜陵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效能原则。作为全国第一个全面推行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地级市,铜陵立足于精简管理层级、实现区与社区直接互动,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实现了服务效能的提升。自2010年7月以来,先后撤销了市辖区的10个街道办事处,从原来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调整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

    “四”变“三”,形式上是减法,实际上却是加法。实现了区直接服务于社区之后,铜陵市把原街道党工委及群团、武装和原街道办事处相关公共管理、服务、部分审核审批职能下放社区,并设立区直相关部门与社区联席会议制度,共议社区建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
“小”变“大”,机制创新服务优化

    柔力球、木兰扇、扭秧歌……每天早晨和傍晚,铜陵市的石城广场上,男女老少济济一堂各得其乐。广场所在的幸福社区副主任李茂林介绍,现在的社区是“办公场所最小化、文艺活动场所最大化”,为更多居民从家里“走出来”创造了条件。

    李茂林所说的“小”与“大”,源自铜陵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小”变“大”。根据交通、环境、面积、人口等不同标准,铜陵市统筹人财物资源,把原来的61个社区整合为23个。社区由“小”变“大”,最直观的反映是资源配置也由“小”变“大”——改革后,铜陵每个社区直接服务居民的工作人员由过去的10多人增加到22—40人;工作经费由过去的每年3万元增加到30万—50万元,社区居民文化活动用房面积翻了一番。

    资源集聚社区,为机制创新和服务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铜陵社区全面推行网格管理和组团服务,按照每300户1人规格划定责任区,配备网格管理责任人,变坐等接待为主动上门服务。

    同时,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小组建在楼栋里,通过楼栋“为民服务网格责任牌”、上门发放联系卡、开设服务热线,实现社区信息快速收集;通过社区QQ群,A、B岗网格对接,实现信息快速发布;通过上门服务、代理服务、一站式服务和取消“坐班制”,实现社区事务快速处理。
 “替”变“让”,社区自治居民满意

    “政府全买单,居民不买账”,是社区工作者普遍面对的一种“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在推进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铜陵把去行政化、强化居民自治作为主攻方向,变过去的“替民做主”为“让民做主”。

    “替”变“让”的一字之差,决定着工作出发点和效果的迥异。铜陵市出台实施了完善社区居委会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全面开展社区居委会直选,成立居民代表大会和议事委员会,依托居民小组、楼栋健全群众性组织,民主协商公共事务。“我们居委会成员都是居民代表一票一票选出来的。”天桥社区副主任潘美香说,在新体制下,无论是小区整治,还是建设活动场地,只要与居民利益相关的工作,就必须听证或问卷调查。“没有85%以上的赞成票,就不能去做。”潘美香说。

    “铜陵改革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给各地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模式。”专程到铜陵调研的民政部领导评价,“铜陵模式”符合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符合实际,对于推进我国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报记者李陈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