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开始推广铜陵模式 今年1月,铜陵市在总结铜官山区的经验后,开始推广铜官山区经验,在全市大规模撤销街道办,至今年8月底,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4月26日,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邀请中组部、全国人大,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河南、湖北、贵州等省有关单位聚集铜陵,对铜官山区撤销街道办的综合体制改革运行进行论证。 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在会上表示,铜官山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第一个在城区范围内全面改革街道办事处体制的样板。尽管铜官山区的改革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是,“方向是正确的”。 7月29日,安徽省召开全省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对铜陵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推广。 同样是在这个会议上,民政部副部长姜力正式宣布,将铜陵市铜官山区纳入“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铜官山区的改革经验被总结为“铜陵模式”,这也是全国范围内唯一一家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铜陵市市委副书记张岳峰说,铜陵市改革的方向是向下的,资源也是向基层配置的,但是在居民的满意度上,应该说还不能完全实现原来设定的目标,“在居委会功能的建立和发挥上,在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上,还有进一步探索的空间。” 按照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司长詹成付的说法,“铜陵模式”除了要进一步深化居民自治外,还有待进一步理顺市与城区之间的权责,避免因压力型体制使社区承受重负。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陈荞 民政部:街道办撤销是趋势 本报记者 陈荞 今年7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各省市对此纷纷出台相应的贯彻措施。 作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铜陵模式”是否存在持续发展性?有无可能在全国推广实行?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又将朝哪方面发力?近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专访了民政部基层政权司副司长王金华。
附:何谓《铜陵模式》?铜陵模式是指铜陵市在2011年全面撤销街道办事处,成立大社区,减少街道这个管理层级,强化居民自治功能,提升为民服务水平。铜陵模式概括起来就是“1234”,即“一个减少、两个实现、三个完善、四个强化”。一个减少:撤销街道,成立大社区,减少管理层级;三个完善: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和社区义务服务体系;四个强化:强化党的核心功能、居民自治功能、社会管理功能和居委会监督功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