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经理过九关之经理也需要适度包装

 mihu16 2011-08-30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困惑:难道管理者就必须要有刻板的形象?管理者一定需要外在的威仪?

有一次,有一个服装公司的董事长找到我,说碰到个棘手问题。他新招了一个总经理,不知道为什么,到现在都一个月了,仍然不能掌控局面。看到这种情况,董事长很着急,约我跟他们的新总经理见见面。

我们约在一个茶坊见。我的车到的时候,那位董事长正好也刚到门口。有一个女孩子,一溜小步快跑,过来帮我开车门。这个女孩子看着很年轻,一头短发,穿了一条背带裤,胸前印着个巨大的米老鼠。

我猜这是他们公司做行政的小姑娘,到了茶坊坐下来,董事长就跟我介绍:“这是我们新来的总经理。”

我当时就傻了。

了解下来发现,这位总经理在服装行业非常有经验,业务能力绝无问题。关键是他们公司有个部门经理,比新总经理大几岁,在公司服务很久了,对新总经理颇为不服,在她的带动下,其他部门的人对新总经理也不是非常配合。

那天聊得比较多。我给这个新总经理一些建议,其中一个建议是:她必须改变自己的形象。

可能有些人对此不以为然,我们也看到过很多老板或者大人物,穿衣服都十分随意,比如,郭士纳到IBM的时候,不是穿了很随意的衬衣吗?通用汽车的某总经理,甚至会穿有破洞的西装,或者不成对的皮鞋来上班。这些人不是工作上都做得很好?有什么必要要求大家容颜整饬、周吴郑王呢?

在职场,当你优势明显的时候,你可以不遵守行为规则。就像华罗庚,直到逝世,他都只有初中学历,可是他,实在惊才绝艳,举世无双。一个这样的人,当然不需要任何学历,也不需要任何资历证书。

可是我们行么?在跟别人距离相近,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根本被人威胁、谈不上优势的时候,遵守行为规则是非常必要的。要以学历证明你的分量,以合适的形象帮助自己建立威望。中国人有句老话叫做“君子不重不威”,就是说的这样一个道理。

管理者的职业形象,具体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

唇为枪,舌为剑

权威者说话的特征是:

 慢,每分钟180字到200字;

吐字清晰;

声音低;

表情庄重,眼神专注,手势要少而有力。

你看电视里高层领导讲话都是很慢很沉稳的,这样比较容易让人听明白,也让人感觉他的话有分量。

如果你的话本身很在理,但是你讲得飞快,声音轻飘,没有停顿和重音,再加上眼神畏缩、表情不自在,似乎自己都很尴尬,巴不得早点说完,那么,很有道理的话被你讲出来,都会变得很没道理。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讲的东西其实不靠谱,但是手势有力、眼神坚定、表情刚毅,吐字非常清楚有力,条理十分清晰,听起来就感觉蛮有道理。

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具有良好的公众表达能力是基本技能之一。很有意思的是,外企的经理通常都有很好的表达能力,但是民企经理的水准就差了一大截,甚至在大型民企可能看到总经理级别的人讲话还像蚊子哼哼,别说感染力,要听清楚都不容易。因为他们平时太不注重这种训练。

人靠衣裳马靠鞍

职业装对男性来说,就是衬衫西装;对女性来说,是素色的套裙(长裤永远不是正装)。

职业装比较中性,它会让人忽略性别特征,代表的是工作的形象,自然而然地赋予人庄重的气质。

我在黛安芬工作的时候有两位老板,都是香港人,一年四季都穿着标准的职业装。在广州这么炎热的地方,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两位穿过短袖衣服。

态度决定一切

有人说:“嘻嘻哈哈地当领导是不行的。当领导就要比较严肃,温和,举止有度,谈笑有节,对人彬彬有礼,无懈可击——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持距离。没距离,就没威信。”

还有人说:“无论别人的事情做得怎样,领导都要显得有点不爽、有点不耐烦,总之,看起来你必须是个不容易取悦的人,下属才会对你心生畏惧。”

这样的做法,过于精巧,未必值得。

但是,任职之初,为了避免“熟了就没规矩”,跟下属保持适当的距离是必要的。

有一位新经理,有个下属跟他玩“自来熟”,一见他就称兄道弟,走路说话都没有分寸,也没礼貌。

部门有一次开会的时候,新经理手上拿了一份文件,正准备给各下属传阅,这位下属伸手就从上司手上“抢”过文件,开始看起来。

这时候,新经理叫着这个下属的名字跟他说:“某某某,请你自重。从我手上拿文件,需要先征得我同意。”

严肃地叫全名,本身就意味着距离,加上凝重的表情,会有明显的警告作用。

为了不使这位下属太过难堪,新经理在一个私下的场合,跟这个下属明确提出行为要求,包括以职位称呼,不能随便碰自己的东西,以
及“

以后你到我办公室,如果我没有请你坐,你就先站着”。

几个回合下来,这个下属就老实了。对新经理规规矩矩,客客气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