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

 富硒帮富硒食品 2011-08-30

秸秆氨化技术原理和好处

在秸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无水氨、尿素或异尿素等溶液进行处理,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和营养水平的处理方法,称之为秸秆氨化处理技术。秸秆氨化是迄今为止最经济、最简便而实用的秸秆饲料化处理技术之一,也是我国目前在畜牧业生产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我国秸秆氨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1987年农业部开始在全国推广应用,1989年被列为全国农重点推广的10项实用技术之一。1993年全国氨化秸秆达1169.15万吨,1995年达到了215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一、秸秆氨化的原理
    秸秆氨化可以提高秸秆的消化率、营养价值和适口性,是由于氨化对秸秆可以起到碱化、氨化和中和作用。
 
 碱化作用 氨化用氨水是氨、水和氢氧化氨的混合体,一部分氨溶于水,与之结合成为氢氧化氨;同时一部分氢氧化氨又分解出游离氨。氢氧化氨是碱性溶液,可以使木质素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分离,使纤维素、半纤维素部分分解,细胞膨胀,结构疏松。随之在牛羊瘤胃中的微生物直接与之接触,纤维素酶将其分解,使家畜可以利用。同时,少部分的木质素被溶解成为羟基木质素,使消化率提高。
 
 氨化作用:氨遇到秸秆,就与秸秆中的有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成为铵盐(醋酸铵)。铵盐是一种非蛋白氮化合物,是瘤胃微生物的氮素营养源,在瘤胃中的瘤胃脲酶的作用下,铵盐被分解成为氨,同瘤胃中的有机酸作为营养物被瘤胃微生物利用,产同氮、氧、硫等元素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菌体蛋白。每千克秸秆可以形成40克铵盐,在瘤胃中形成等量的菌体蛋白。铵盐可以替代反刍家畜蛋白质需要量的25-50%
 
 中和作用:氨与秸秆中的有机酸结合,消除了醋酸根,中和秸秆中的潜在酸度。由于瘤胃呈中性,PH7左右,中和作用使瘤胃微生物更加活跃,故可以提高消化率。同时,铵盐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可促进乳脂肪和体脂肪的形成。
宜春高新技术专利产品开发中心对本文具有编著权,凡转载者请通知本站。
   
同样,尿素也可用来氨化秸秆。秸秆上有可分泌脲酶的细菌微生物,在适宜温度(20--30℃)和湿度(30—50%)的条件下,存放3—5天,脲酶可把尿素分解成为氨和二氧化碳。这种氨可以产生象氨化一样的作用。
   
经过上述氨化作用而得到的秸秆,与未处理的秸秆比,反刍动物家畜的采食量可以提高20%,消化率可提高20—30%,粗蛋白质含量可提高一倍以上。一千克氨化秸秆相当于0.4—0.5千克的燕麦的营养价值。

二、氨化秸秆的好处
   将秸秆进行氨化处理后再喂家畜,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
1
、若用氢氧化钠碱化处理秸秆,会使家畜饮水量增大,排尿量增多,尿中的钠量大大增加,施肥后使土壤碱化,而氨化处理后的秸秆牛尿中含氨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保持土壤肥力有好处。
2
、氨化处理可以提高秸秆有机物质消化率10—12%,粗蛋白质含量由3—4%提高到8%或更高。
3
、氨化秸秆的能量含量虽比氢氧化钠处理的秸秆能量提高稍有逊色,但也接近于氢氧化钠处理的秸秆。
4
、氨处理后的秸秆能使牛的食入量增大,适口性也好,采食时间较不处理者大大缩短。
5
、处理的成本低,经济效益高,方法简便易行。
6
、氨可以防止饲料的霉变,能杀死野草籽,能很好地保存水分较多的粗饲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