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半砖雕门楼最为壮观精致,据说一座在山塘街浦家墙门,一座在砂皮巷,还有半座在东美巷,可惜都已灰飞烟灭,现在谁也说不清楚。苏州日报《老苏州》版的吕编辑征集稿件说,要求说说这两座半砖雕门楼。
砖雕其实在秦汉时就有,只不过当年是用砖坯翻模之法形成的浮雕效果。真正的砖雕工艺出现在宋代的苏州,至明朝嘉靖年间,苏州的砖雕技艺已达到极至。所以苏州的砖雕门楼,以其刻画细腻、刀法圆润、线条流利、典雅精美,被称之为最具特色的中国建筑艺术典型代表。苏州砖雕名家辈出,高手林立,留下的砖雕门楼多达一百余座,何止传说中的两座半?如苏州的东山、大石头巷、山塘街、梵门桥弄、东花桥巷、滚绣坊、卫道观前、仓桥浜等等地方,都有精美的门楼。 在众多精美砖雕门楼之中,当年曾有外人问苏州人,有几座砖雕门楼最为精致、堪称代表时,苏州人只得伸出一只手掌,意思是五座。若要举例的话,其一是东山的明善堂,明代雕刻的门楼很是古拙朴素,飞檐翘角、气宇轩昂,其雕刻之精,在江南明代建筑中罕见;其二是东山的瑞霭堂,也是明代门楼,为单坡硬山顶,斗拱飞椽,刻有松树灵芝、喜鹊梅花、凤穿牡丹,鲤鱼跳龙门,笔锭(必定)高升等吉祥图案。其三是大石头巷吴宅的“四时读书乐”砖雕门楼,雕琢非常精细,上枋雕有福禄寿三星,左右雕有王母等神仙及吉祥动物。下枋以元代翁森诗为题,雕有春夏秋冬“四时读书乐”,布局严谨,人物生动,景物丰富,意境深远;其四是梵门桥弄陆宅的门楼,紧贴砖细照壁,硬山顶,垛头用小型薄砖细平砌,下枋、兜肚至上枋全为素面,上为一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