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36)马大箓巷

 吴越尽说 2019-09-26

苏州百巷(36)马大箓巷


    

    都说苏州园林甲天下,而除了广为人知的名园,有些精巧小园,其实就藏于苏州那些纵横交错的深巷中,鲜为人知却安然自得。



柴园


曲园

畅园

 

 
                                                                               五峰园

    苏州的街巷就像是一个丰富的宝库,偶然经过,却总有惊喜。马大箓巷就是这么一条宝藏小巷。



马大箓巷


    马大箓(lù)巷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原作马大录巷,民国《吴县志》、《姑苏图》标马大箓巷。《宋平江城坊考》疑“大箓”指马光祖。



    这马光祖何许人也?据记载,马光祖曾任浙西安抚史,当时,江南一带闹灾荒,老百姓没有粮食,偏偏位高权重的荣王府内囤积了大量粮食。马光祖为了救灾,不顾安危,亲自上王府陈说利害关系,最终说服了荣王放粮救灾。



    马光祖不仅关心百姓生计,还以礼待士,在民间口碑极好。如今较为普遍的说法是马大箓巷就是马光祖的居住地,所以后人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巷子,也是为了纪念他。这“大录(后演变为'箓’)”二字应是一种尊称,是统领、统管的意思。



师俭园


    藏于马大箓巷的精巧小园师俭园是第三批被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代,主人姓季,原为季宅。



    园内有两座道光年间的砖雕门楼,保存较好,其一刻有“慎修思永”,另一座有冯桂芬题额:“师俭贤后”,园子也因此得名。



    师俭园虽并不对外开放,但在门外,尚能看到亭子与绿植伸出墙外。不知住在园内的人,是否日日有景可赏,有花可闻,有诗文可诵?想来令人心驰神往。



    师俭园还有一点与别处不同:它在庭院中复制了江南地区已经很少见的水天井,在多雨的苏州,雨水会顺着四周的屋檐汇入天井,那时就如溪水轻敲石块般悦耳,其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



顾宅


    师俭园对面是马大箓巷26号的顾宅,北门在高师巷23号。顾宅建于清末,坐北朝南,现存砖雕门楼两座,十分精美



    一座为“保世滋大”,出自《颂》:“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这座门楼的精巧之处在于砖雕上的“暗八仙”,即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笼、鱼鼓、横笛、阴阳板,是八位仙人所执器物。


高师巷北门


    另一座门楼为“黼绂文章”,出自《荀子非相》:“故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绂文章”,落款是彩瓷名家汪国华。



    如今顾宅被改建为精品民宿,但还是保留着古建原有的气质底蕴,让前来游玩的旅客,在这座百年老宅中,感受到深宅大院的气派与低调和姑苏生活独有的风情与古朴。



和平里书场


    “正月里梅花开,二月里玉兰开放,三月里桃花满园尽开放,四月里蔷薇花开,牡丹花儿斗芬芳,五月五日龙船会,揽船摇放浜……”住在马大箓巷的老人们一定听过这吴侬软语的低吟浅唱,苏州评弹的醉人音律已在这里婉转回响了多年。



    听评弹统称为听书,专门表演评弹的场子叫书场。和平里书场就位于马大箓巷12号,原为邱宅,一落五进,是明代建筑,有邱氏“慎修堂”。



    后来太平天国时设军械所于此,曾出土过石炮弹、铁地雷等兵器。而如今,却时时回荡着咿呀软语。兵器与评弹,冷硬与温暖,在时间的流转下,这里碰撞出了最奇妙的反应。



    说起书场,苏州大市范围内大约有一百多家,而“和平里书场”绝对是最具年代感的那一个。



    这里不为盈利,更像是给附近的老人们休闲的地方,每天定时过来,在院子里聊聊天、下下棋、喝喝茶,票价也不过5元,就可以听上几个小时的评弹。



    不过,目前和平里书场正在进行改造维修,暂停演出,想来一饱耳福的小伙伴还请耐心等候。但没关系,小i这还有一小段珍藏视频哦,给大家过过耳瘾。

    马大箓巷虽不过二百多米长,但巷内多深宅大院。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处,还有9号的周宅,原14号的牙刷公所。16号曾是医师朱蕴良家,颜文樑成名作油画《厨房》(获1929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荣誉奖),曾经悬挂在他的厨房里。


周宅



    待书场重开之时,不如在午后的时光,来这里喝上一壶清茶,听上一曲评弹,探一探这条宝藏小巷!




马大箓巷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东起王天井巷,西至中街路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