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回归统编是开倒车
![]() 新一轮的教材修编工作自今年7月份全面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范围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所有教材。其参照系是教育部不久前下发的新课程标准。但教育部在7月份召开的
新一轮的教材修编工作自今年7月份全面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范围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所有教材。其参照系是教育部不久前下发的新课程标准。但教育部在7月份召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工作会议”上表示,语文、历史、德育等另行安排。而多位文科出版社负责人告诉媒体,文科教材恐将回归统编。 据报道,对于这一条消息,教育部以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了媒体采访要求。而如果消息属实,教材从多元化编写格局回归统编,则不是教材编写的进步而是倒退。 事实上,此前推进的教材多元化编写,从多元化和开放角度来说,还很不够,教材编写本质上还是行政部门主导,整个编写过程还比较封闭。一般来说,是由有关教材编写负责部门,组织或委托专家编写,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编好后,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查,审查通过的教材即交付出版,而这些教材,按规定,行政部门所管辖区域的中小学都应该选用。如此这般,教材的竞争本不充分,同时,对于教材的编写质量,也多有争议.因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以及与学校教育关系密切的家长们,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有在教材出来之后,才发现教材编成这样,但此时教材已经编定了。 一些地方编写的教材,尤其是文科
教材,近年来就陷入这样的争议。其中,引起广泛关注的教材争议,就有中学语文教材减少鲁迅的文章、入选金庸的文章,以及一些编者按照自己的意图,对一些经典原著进行改头换面,等等。 对此,有一种呼声是,对各个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要加强行政监管。这种建议恰恰违背教材编写的规律。诚然,目前教材编写存在诸多质量问题,但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是行政监管不够,而是仍然采取行政主导模式,造成多元化不够、开放度不够。只有持续推进教材编写的开放、多元,才能让教材编写重视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质量也可在竞争中提高。 在国外,教材编写质量的提高,是通过教材编写、选用的竞争机制实现的。首先,教材有多个机构独立编写,而不是由教育行政机构指定或委派;其次,各学校使用何种教材,不受行政机构干预,而由社区教育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决策选定。在选教材时要评价教材与本地区、本校办学风格的适应性,不少学校甚至就是自编教材。这样,教材编写者要让自己的教材被更多的学校选中,就必须在编写教材时,广泛听取学校、教师和家长的意见,而不能闭门造车,或者把主要精力用在与行政机构的交往、公关中。 这样的教材编写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当然,有人
新一轮的教材修编工作自今年7月份全面启动,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范围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所有教材。其参照系是教育部不久前下发的新课程标准。但教育部在7月份召开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修订工作会议”上表示,语文、历史、德育等另行安排。而多位文科出版社负责人告诉媒体,文科教材恐将回归统编。 据报道,对于这一条消息,教育部以不方便回答为由拒绝了媒体采访要求。而如果消息属实,教材从多元化编写格局回归统编,则不是教材编写的进步而是倒退。 事实上,此前推进的教材多元化编写,从多元化和开放角度来说,还很不够,教材编写本质上还是行政部门主导,整个编写过程还比较封闭。一般来说,是由有关教材编写负责部门,组织或委托专家编写,专家按照自己的想法编好后,提交给管理部门审查,审查通过的教材即交付出版,而这些教材,按规定,行政部门所管辖区域的中小学都应该选用。如此这般,教材的竞争本不充分,同时,对于教材的编写质量,也多有争议.因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使用教材的教师、学生以及与学校教育关系密切的家长们,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只有在教材出来之后,才发现教材编成这样,但此时教材已经编定了。 一些地方编写的教材,尤其是文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