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关系研究需考量宗教因素

 3gzylon 2011-09-03
 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宗教与国际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一个较为落后的领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的复旦大学教授徐以骅先生指出,当前国内宗教与国际关系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重文化轻宗教”,宗教现象通常被作为文化之一部分来加以讨论。第二,对各种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恐怖主义尤其是对伊斯兰恐怖主义等特定议题的专门研究相对发达,但明显存在“短、平、快”缺陷。第三,尚存在宏观叙事和时事分析有余、实证和比较研究不足,尚未建立较为系统的理论分析架构等缺陷,尚无重大的标志性成果。第四,对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动态不够掌握,缺乏对国外有关成果较为全面的介绍、翻译乃至批评机制。第五,普遍存在着国际关系学者不通宗教、而宗教学者不谙国际关系的学科脱节现象,国际关系学与宗教学基本上仍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笔者认为,要相对全面地认识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无疑需要在宗教因素与国际关系之间建立一种相联接的理论框架。也就是说,认识和研究国际关系中的宗教因素,既要从宗教的特殊属性尤其是构成要素出发理解宗教因素,又要将宗教因素融入国际关系理论的框架之中,进而实现“将宗教融入国际关系”的目标。下文尝试从认同、意识形态、政治实体三个层面简要考察宗教因素的特点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表现。

  群体认同视角

  宗教认同因素与国际关系的联接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最主要的体现在于宗教认同的群体建构功能对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塑造。

  从宗教认同对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来看,宗教认同既可以作为单一民族国家的民族文化和精神认同,对统一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发挥社会整合作用,如犹太教、神道教、伊斯兰教什叶派对于以色列、日本、伊朗国家认同形成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宗教或教派认同也可以作为多民族国家族裔群体的精神信仰消解国家认同,以宗教认同为基础形成诸多的次国家行为体,黎巴嫩伊斯兰教什叶派、逊尼派、基督教徒三大族裔群体的矛盾,埃及科普特基督教徒与阿拉伯穆斯林的矛盾,苏丹北方阿拉伯穆斯林与南方黑人基督徒的矛盾,都对这些国家统一的国家认同构成了威胁,甚至构成导致国家分裂的重要因素之一(如苏丹)。宗教或教派也可以通过超国界或跨国界的宗教认同形成跨界宗教集团或国际宗教组织,进而对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施加影响。无论是次国家的族裔—宗教认同,还是超国家的泛宗教认同,都可以对国家认同进而对国家主权产生消解与侵蚀作用,这在冷战后的民族分离主义浪潮中体现得十分突出。宗教认同冲击国家认同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宗教复兴对世俗化和现代化的排斥,进而导致“宗教原教旨主义”和“宗教民族主义”对世俗化或世俗民族主义的挑战。

  意识形态视角

  基于宗教价值认同的宗教政治文化和宗教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十分复杂,它突出表现为宗教理念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并通过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的政治理念渗透于国际关系之中。在国际关系中,存在各种与宗教相联系的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例如,犹太教的“特选子民”和“弥赛亚”(救世主)观念不仅渗透于各种犹太复国主义思想之中,还产生了犹太教复国主义这一特殊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潮。受基督教新教影响的宗教价值观深刻地渗透于美国的外交理念中,并突出表现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国家”、美国肩负着改造世界的“使命”、“美国代表着铲除邪恶的正义力量”三大理念。20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新右翼的崛起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伊斯兰政治思潮尤其是泛伊斯兰主义和宗教激进主义的政治理念,同样对部分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沙特外交政策中的泛伊斯兰主义理念,伊朗外交政策中的“输出伊斯兰革命”理念。宗教意识形态不仅可以影响国家行为体的政治理念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可以塑造和影响非国家行为体。在当今世界,既有追求宗教普世理想,致力于和平、发展、人权、人道救援等领域的宗教非政府组织,也有扭曲和滥用宗教教义的宗教极端主义和宗教恐怖主义。
政治实体角度

  宗教不仅可以通过群体认同和意识形态作用于国际关系,而且可以通过与国家、次国家、超国家的政治实体的结合作用于国际关系。宗教权力同国家行为主体的结合具有很大的互补性,一方面,宗教资源借助国家权力机器扩大其影响力,获得了物质手段;另一方面,国家行为主体通过运用宗教资源巩固其对内统治,增强对外号召力。

  宗教与族群、部落等传统政治势力的结合体现在众多宗教土壤深厚的社会。由于国家权力为部分族裔—宗教团体所垄断(如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逊尼派、叙利亚的什叶派支派阿拉维派、巴林的逊尼派),而其他族裔—宗教团体(如萨达姆时期的伊拉克什叶派、叙利亚的逊尼派、巴林的什叶派)则往往构成政治反对派,从而使这些国家的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争夺往往在不同的族裔—宗教团体之间展开。族裔—宗教团体的斗争往往还会因宗教或教派的跨国性以及谋求外部支持或引发外部干预,进而影响国际关系。

  宗教与政党的结合表现在宗教政党或具有政党色彩的宗教组织作用的日益增强,如伊朗伊斯兰联合党(其前身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党)、印度人民党、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前身为土耳其繁荣党)等宗教色彩浓厚的政党相继成为执政党。以色列的全国宗教党、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教师联合会、摩洛哥正义与发展党、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党、埃及穆斯林兄弟会、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都是不容小觑的政治力量。另外,宗教利益集团与宗教色彩的国际组织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刘中民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