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提法是否妥当?

 石头柱子 2011-09-03

2011年第5期《小学语文》刊登了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陈吉荣的一篇题为《得意 得言 得法 ——例谈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文章。文章一开头就引用了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的“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一段话,文章作者解释了崔理事长说这段话的缘由之后,紧接着又例举了大量的课例片段具体谈了今后阅读教学所应该走向的三个策略。读后,笔者在受到莫大启发之余,反复思忖,又觉得“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提法有些欠妥。

阅读教学岂能和“内容分析”说再见?说再见意味着将来的阅读课就“不可以”或“不能”进行“内容分析”了。阅读课“不”或“没有了”“内容分析”,那还能算阅读课?学生对“字词句段篇”的语文知识又从何习得?学生的“听书读写书”能力又从何得以培养?就是完全由学生自己阅读,也还是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学有所得,那才叫真正阅读呀!课文的“内容”该掌握的还是要掌握的。我们谈何可轻易说“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原意上分析,“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提法,不但很难让人理解,而且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文章作者陈吉荣写《得意 得言 得法 ——例谈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这篇文章旨在弘扬和践行崔理事长提出的将来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即今后阅读教学要“围绕能力培养点,引导学生发现,自读自悟读法”“聚焦语言训练点,注重言意兼得,巧妙领会写法”“关注方法习得点,提供学习支架,真正掌握学法”等新策略而特意撰写,可他所列举的所有案例片段却又无一不围绕着具体的学习“内容”展开的,如果真没有了具体的学习“内容”又哪来的“能力培养点”可“围绕”?离开了“内容”又从何“引导学生发现、自读自悟读法”?没有了具体“内容”也就自然没有了“语言训练点”可聚焦,那就更谈不上“巧妙领会其写法”咯!因此,笔者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在倡导阅读教学的新理念新教法的时候,所例举的案例片段本身就和“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说法是自相矛盾!这就是“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说法产生误解的一种具体表现。

从理念上分析:“要由分析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说法,可不可以不从“分析内容的教学”中“跳出或转向”,直接将段话的意思表述为:今后的阅读教学要“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这样不也很好嘛!这里的“理念”其真正的含义无非是从侧重老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从侧重老师的分析转向侧重学生自我亲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理解、领会和感悟过程,甚至从中概括出学习这类课文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实现其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其阅读品质的目标。理念非常好,非常值得推广!但未必一定要从“分析内容的教学”中跳出或转向过来。

另外,我还感觉到“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提法有点亵渎教材之意。教材可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之范本,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之原体,我们万万不可有半点亵渎!

如果真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倒也有一个更为极端的想法:干脆连教材也不要好了。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老师的语文教学,干脆就让老师和学生一起通过某个特殊的活动共同创生(或5篇或10篇)教材得了!这样创生出来的每个字、每个词、每个句子每段话直至每篇文章都源自学生自己的生活或实践活动,往往是学生记得最真切、理解得最透彻、懂得最深刻,其实用价值自然也是最高的!这个学期,我上了一堂题为《四季的脚步》的公开课,就是采用模仿第一节诗歌的写法,引导二年级学生创生其他各节诗歌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教学非常成功,赢得了各级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并被推选到县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活动中向全县作公开教学。

实现阅读教学这些新理念新策略,未必一定“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像“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这类激烈和极端的言辞,笔者私自认为今后还是少说或不提为妙,以免大家对此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