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进中举——以前是本人疯,家人劝;现在是家人疯,本人劝

 文轩书屋.伤心 2011-09-05
有一个歇后语,叫范进中举——喜疯了,这其实是来源于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一个故事,我们通常说这个故事是通过描写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运用夸张 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他喜极而疯的全过程,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以及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其实这个本没有错,话 说有一人名叫范进,人称“现世宝”,娶了一位妻子,老丈人姓胡,屠夫,他参加科举考试,过了秀才,考了多次乡试,最后一次次考中了,当上了举人,书中说中 了举,就改称“老爷”,这不得了,中举就能当官呀,小官,当官不是进士才行,举人就可以当官了,不过就是当个小官,其实中了进士一开始也是小官,除非你是 状元,榜眼、探花最多也就是先去当地方官,只不过那些小官稍比中了举人重要一点,毕竟哪里来那么多空的大官位呢?好了!范进同志一听最终终于考上了举人, 疯了!为什么疯了!1、家庭的压力。范进同志和他的老婆大人小日子过得有点拮据、拘谨,老丈人让他的乘龙快婿自力更生,少许帮助,这对于一个未成功名的读 书人来说难呀,这是一个心结。2、自身与金钱的压力。还有,知道为什么范进同志总在他老丈人面前抬不起头吗?一是没养好老婆大人,除了老丈人从本职工作就 能看出他性格本身就这样外,关键是范进每次去科举考试他老丈人给了赞助费,可范进不领他老丈人的情,老考不上,这就慢慢积蓄成了压力,是范进身上永远的伤 疤3、光芒毕竟不是人人都看得见。毕竟考上举人了,整整仪貌,官府看上了,就有收入了,难耐心中积攒多年只压抑,一朝迸发。事情的结局是老丈人狂翻了几耳 光,醒了,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大家听起来是不是很亲切,尤其是年轻人,是呀,这纵然是体现了封建制度下科举考试之残酷和当时读书人之可怜,但当时 是什么,所有人都兴奋(这是当然的)但范进最兴奋,疯了不是么?现在有没有这种情况?有呀!初考(上幼儿园)、小考(小学升初中)、中考、高考,问问中国 千万学子,当你考完这四个试之一,甚至是你的小测验,无论考好坏,谁着急呀?谁兴奋呀?一定是你周围的人,尤其是你父母,绝对超过了你!为什么?1、年 龄。现在人高考的时候恐怕古人很多都成家了,“三十而立”?唐朝人的平均年龄不过26,所以30岁才考虑结婚问题是不可能的。既然结了婚,这一点古人比现 代人先进,结婚后就要脱离父母,只能你管父母,不能父母管你(当然这里的管不包括父母情不自禁的对儿女的道德及行为教育),所以儿女常常能够报喜不报忧 (这也是体谅父母嘛!)所以,现在孩子们考试,家长管呢,比孩子更关注,孩子关心的是他们自己的未来,家长关心的是他们未来的未来。2、心态。现在家长心 态不好,99分都批评“为什么没考100分呀?”其实99分已经不错了,逼的孩子不能给家长一点余地,这纯属是自讨苦吃。所以,我们从“范进中举”身上应 该看到的,不仅仅是古代的黑暗,还应该看到现在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