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之南》解说词精选<五、六><转〉

 南北文化 2011-09-06

《河之南》解说词精选<五、六><转〉  

2007-06-13 15:20:2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 订阅

龙门石窟
 
 
清明上河图
 
第五集 大河之光
   汉光武帝刘秀陵园,掩映在洛阳城郊的麦田里。西汉末年王莽乱政后,光武中兴,刘秀在兵戈未息之际,便在洛阳城重新兴建了太学。
   东汉时期,以《诗》、《书》、《礼》、《易》、《春秋》等儒家经典为核心的经学成为显学,无数大师们的名字折射着五经的光辉,闪烁于儒学的堂奥。
   据偃师发现的“辟雍碑文”中描述,东汉洛阳太学发展至西晋时期,作为“天子之学”场地的“辟雍”,聚集学生7000余人,太学学生来自十五个州,由此可见洛阳太学的盛况。
   汉使由洛阳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国求佛。第二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雍门外,根据天竺佛寺式样,建造了中国官方第一座寺院。因为是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来,寺院就命名为白马寺。
   佛教的传入,使中国文化第一次接受另一个人类重要文明的影响。2000年来,佛教相当程度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特质,及至禅宗确立,佛教才通过文人士大夫们真正融入中国文化的土壤。
   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传教而建的,而它的声名远扬则源于另一位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达摩被称作禅宗的始祖,是他将禅的种子移植到中国,在这里开花,结果。

第六集 大河之歌
   1986年6月,舞阳县贾湖,同样一个美丽的季节,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8000年前的骨笛出土了。沿着音乐的河流,我们寻找诗歌的故乡。
   公元220年,悠悠洛水,神情忧伤的曹植,或许是思念曹丕妃子甑后,或许是寄托君臣之道,或许是祭奠流逝的感动,曹植洋洋洒洒地写下了《洛神赋》这篇旷世奇文。赋是在汉初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成于洛阳才子贾谊之手,鼎盛于司马相如。
   而至阳夏诸谢的田园歌唱中,渐趋低回,直到唐代又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中原横空出世,那就是“诗圣”杜甫。
   “惜我命之穷,颠倒不见收。青山老更斥,饿走半九州”。这是杜甫对自己的真实写照。民间疾苦,社会乱离,天道不公,杜甫有着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所以“三吏”、“三别”所达到的诗歌高度绝不是偶然的。
   唐诗,一个以时代命名的诗歌,一个直接记录了唐王朝精神标尺的诗歌,在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吟唱声中徐徐谢幕了。
   随着北宋工商业的繁荣,勾栏瓦肆的民间唱曲脱胎换骨,慢慢演变为“宋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