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典文学:乐府

 小袤 2011-09-06

中国古典文学:乐府

 

乐府中国传统诗歌诗体的一种,与古体诗近体诗构成古典诗歌中的三大类,原指合音乐以唱的歌诗。

由于乐府是合乐的声诗,以后凡是可传唱的诗,广义上都可称为乐府,因此乐府不仅是齐言的诗,连长短句的,也被士人俗称为乐府,如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张可久集《小山乐府》等便是。

“乐府”是封建王朝建立的管理音乐的一个宫廷官署。乐府的名称起源于,到汉时沿用秦时的名称,汉惠帝时设乐府令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公元前112年)立乐府署,当时是管理音乐的官府,并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所以“乐府”原义是指,汉武帝时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者简称“乐府”,其含义成为一种诗歌体裁。由于该官署是采集赵国秦国楚国各地的讴谣,后人便以乐府或乐府诗作为民歌的代称。汉以前的民歌,称风、辞,如诗经中的国风楚辞中的九歌,汉人乐府最早称“歌诗”,也就是可以歌唱的诗。其后文人也大量仿制民歌来写诗,于是有民间无名氏的乐府和文人乐府的区别。

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沿袭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古代乐府是合乐的诗,如今曲谱的部分已失传,惟歌词流传下来,今从标题上,依然可以看出合乐的痕迹,很多标题上有歌、行、吟、曲、乐、弄、操、引等字眼的,往往是合乐的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的特色,在于“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故多长篇的叙事诗,如陌上桑(讽刺上层社会之丑态)、孤儿行、孔雀东南飞(描述爱情、家庭悲剧)等。

六朝乐府大都是“缘情而绮靡”的小诗,故大半为抒情诗,如子夜歌华山畿、襄阳乐等,而相对于北朝的雄浑大方(如木兰诗)。 

唐代诗人作乐府诗,有沿用乐府旧题以写时事,以抒发自己情感的,如《塞上曲》《关山月》等,也有即事名篇,无复依傍,面对眼前事物,自制新题,以反映现实生活的,如杜甫的丽人行》、兵车行》、《哀江头》;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等,往往被称为“新(题)乐府”,实际是并不配乐的古体诗,以示与已传世的乐府曲目的区别。

这类“新(题)乐府”还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