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2009年――2014年)

 亿万财翁 2011-09-07

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2009年――2014年)

发布日期:2011年5月18日         来源:铜仁地区渔业局      作者



 

 

 

铜仁地区大鲵养殖规划

 

(2009年――2014年)

 

(征求意见稿)

 

 

 

 

 

 

 

 

 

 

 

 

 

 

 

 

铜仁地区渔业局

2009年7月

 

第一章  自然条件综述

 

一、自然条件及生态环境

1、自然环境

铜仁地区位于黔东北部,东经107°45—109°30,北纬27°07—29°05。东西最大跨度1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10公里,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享有“黔东门户”之美誉。全区总面积18023平方公里,辖八县一市一特区和一个省级开发区,总人口约400万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养殖业提供了极好的资源条件和气候环境条件。

全区河流属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河网密度平均每百平方公里20—30公里。河流长度10公里、集雨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211条,枯水季节水域面积40.5万亩,集雨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乌江、舞阳河、锦江、小江、车坝河、石阡河、云池河、松桃河、印江河等9条,集雨面积500—1000平方公里的有马蹄河、清度河、洪渡河、洋溪为、大平河、坝坨河等6条。区内年平均温度13.3—17.5℃,最热为七月,月平均温度为24—28℃,最冷为元月,月平均温度为4—6℃。年最高温度一般为35—38℃,全年正积温为5000—6500度,无霜280—300天。水温随气温的变化而浮动,年均水温比月均气温高并有利于鱼类的越冬和生长。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1400毫米,最多可达1765毫米,最少是678毫米,降雨量集中于4—10月。

2、生态环境

我区溪流、泉、陷穴、伏流甚多,据统计全区冷水资源约50m3/s,水质良好,环境僻静,森林植被完整,生物种类繁多,具有极其适宜大鲵生存、生长和繁育的独特生态条件,野生大鲵资源在区内梵净山一带和石阡五德镇等地分布极为丰富。

野生大鲵栖息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在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具外鳃的幼鲵喜群居在溪河支流的小水潭内。大鲵多单独分散活动,穴居时不喜集群,人工养殖的大鲵,不论是幼鲵还是成鲵均群居。大鲵有喜阴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的特点。

二、大鲵资源及保护现状

1、大鲵资源

我区大鲵资源丰富,各县、市、特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梵净山一带的江口、松桃、印江县和石阡、思南等县。据统计:江口县野生大鲵数量为0.6—1.3万尾,松桃县大鲵的数量约为0.5-1万尾。松桃县1970年统计,大鲵储存量达3万公斤,一九九八年曾捕获过41公斤巨型大鲵。由于过渡捕捞,资源数量急剧下降,到1984年,储量下降至1.5万公斤,1992年储量下降到0.8万公斤。今年2月,松桃县冷水乡桐子坪村黄泥岔组冷水河边一条山洞溪流有大量大鲵苗流出,5月在瓦溪乡小沟村的山洞溪流里又有230多尾大鲵苗流出。

2、保护现状

由于环境污染,人为捕捉、走私、贩运,使大鲵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分布范围逐年缩小,部分县、市、特区的大鲵资源濒临绝迹,大多数山涧溪流基本绝迹,加强大鲵资源的保护迫在眉睫。

(1)保护措施

①开展野生动物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我区结合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在全区广泛深入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区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普遍得到提高。

②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违法行为。一是加强对宾馆酒楼、运输通道、大鲵资源重点区域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强对驯养户的规范管理;三是在我区主要进出关口设卡,对进出水产品进行严格检查。

③保护大鲵生态环境,划定大鲵保护区。如松桃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已于2007年5月将冷水乡、乌罗镇的溪河划为大鲵自然保护区。

(2)存在的问题

①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到位,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意识有待增强。

②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以及电、毒、炸鱼现象时有发生。

③自然环境恶化、水量减少、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梯级电站的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各类水生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和许多水生种质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资源衰竭,加剧了大鲵种群数量的减少。

④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仅有少量民间投资。在开展大鲵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执法工作无保障,严重制约了大鲵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大鲵生产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1、大鲵生产现状

近年来,我区大鲵养殖发展迅速,在松桃、江口、石阡、铜仁等县市开展人工养殖大鲵。到目前为止,松桃县已有5户养殖户驯养大鲵,驯养尾数为1560余尾,有原种亲本400余尾。江口县人工养殖大鲵已有5户,养殖规模700余尾。铜仁市已建有大鲵养殖基地3个,建标准化养殖池140余口,养殖大鲵450余尾,平均规格2公斤左右,最大个体达10余公斤。石阡县冷水溪建规模为:办公楼400平方米10间、科研实验室4间100平方米;修建养殖场4000平方米、饵料鱼养殖池2000平方米64口;引购大鲵种283尾的珍稀养殖场。

此外,铜仁市金梨园原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铜仁市梵净山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大鲵仿生态繁殖及规模化人工驯养基地,拟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运行模式,对大鲵进行人工驯养与繁殖。

2、已有经验

1989年松桃县年蓼皋镇中坪村农民利用水井驯养大鲵做试验, 1993年试验成功,1994年驯养大鲵61尾,放养时平均每尾幼鲵重0.5公斤,经过5年的精心管理,最大个体达13.5公斤;1999年松桃县水产站修建大鲵池21口,驯养大鲵21尾,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最大个体达5.6公斤。2002年,石阡县五德镇烂沟村成立的黔东珍稀养殖场,养殖大鲵500组。

3、具体做法

①利用本地民间资金,发展大鲵养殖

由于我区是欠开发、欠发展地区,政府对大鲵养殖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目前,区内大鲵养殖资金全部为民间资金,如松桃县黄板乡散水村一村民投入80多万元户建大鲵养殖场600平方米,已驯养大鲵750多尾。

②分户养殖模式快速发展,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江口县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综合效益,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家庭养殖大鲵已有5户,养殖规模700余尾,大鲵养殖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4、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①政府缺乏规划和引导,导致大鲵养殖处于无序状态。

②没有规模化、规范化的大鲵驯养繁殖基地,导致苗种来源困难。

③由于政府没有资金投入,民间资金投入小,导致养殖不集中,规模小。

④由于养殖技术落后,服务水平跟不上,养殖产量较低。

⑤无专供大鲵养殖的饵料鱼基地,大鲵饵料供给无保障。

 

第二章  大鲵发展潜力及市场分析

 

  大鲵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由于其叫声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隶属大鲵属的还有日本大鲵(大花椒鱼),属隐鳃鲵科的有美国隐鳃鲵。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大鲵性成熟晚,繁殖率低,加之历史上地质地貌多次变迁,大鲵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其野生资源已日趋枯竭,大鲵有3亿多年的历史,是从水生到陆生过渡进化的典型动物,是现存个体最大的两栖类动物,有“活化石”的美称。

我国于1989年将大鲵列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根据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积极鼓励驯养繁殖与合理开发利用。养殖者只要依法办理相关“许可证”,国家是支持鼓励的。“保护法”明确指出:“在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科学研究和驯养繁殖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

近十年来,国内大鲵的驯养繁殖已有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举世注目的丰硕成果。从大鲵苗种繁育方面,规模从小到大,出现了集约化工厂化人工繁殖与仿生态繁殖的格局,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大鲵人工繁殖苗种已超过30万尾,并涌现了一些年繁殖量超万尾的重点企业,为大鲵规模化养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国内已涌现几百家“持证”养殖大鲵的企业与个人,在政府的主导下,如湖北的房县、陕西的汉中等,涌现了山区农户利用生态优势驯养繁殖大鲵,保护珍贵资源,增殖、发展野生资源的热潮正逐步兴起。国内大鲵驯养繁殖总量在45万尾以上,并且每年以稳步增长的势头向前发展,从而在整体上大大缓解了大鲵资源濒危的局面。大鲵养殖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增长点,也是山区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和朝阳产业。

一、大鲵发展潜力

1、大鲵药用价值

早在李时珍的药典名著《本草纲目》、及《本草拾遗》等药典中有:“治痴疾、治斑疾”等记载,表明大鲵入药,在提高人的智力、美容,益肤方面的显著功能。后经临床观察与不断实践证明,大鲵确有滋阴补肾、补血行气之功效,对贫血、霍乱,痢疾、麻疹、血经等皆有一定的疗效。民间利用大鲵治疗烧伤、消化不良等等的偏方应用甚为广泛。所以大鲵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药用动物。

2、大鲵开发价值

研究发现,大鲵营养价值高、而且全面,它富含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活性钙等,作为人的营养补给它可列为上等珍品佳肴;从保健来看,大鲵含有50多种活性物质,其中突出的是肝脏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硫蛋白(MT),它能清除人体的有害“自由基”,能吸取结合有害的重金属离子排除体外,而起到 “排毒”作用,它能有效改善人体的血液微循环,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方面功效;从美容、化妆等方面,大鲵皮肤含有较多的活性胶原蛋白,实验证明,它对人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不产生排异性,尤其是排毒功能,可以在美容产品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竞争力与优势;从医药方面,最近发现大鲵的白色分泌物中,含有一种新的抗癌物质,中、美科学家正在联合研究之中,另一方面从中医药学的原理,其药用价值更为广泛。

3、大鲵观赏价值

世界上只有美国隐鳃鲵和日本山椒鲵的零星分布。美国隐鳃鲵分布在美国东部,由于河流淤积、筑坝成湖、捕杀与过度采集,水污染等原因,资源已经濒临灭绝;日本大山椒鲵,主要分布在日本岛的南部,虽被列为一级保护,但由于捕杀和河流水质污染等原因,资源也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就资源而言,中国大鲵处于绝对优势。它还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从水生演变成陆生动物,为最典型的过渡动物,它有“活化石”之称,最近调查发现,大鲵还出现了“白玉色”,“红色”与“金黄色”的珍美绝品,所以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神奇而美丽的观赏动物,又是难得的动物进化研究的好材料,其身价越来越高。

4、大鲵的科研价值

大鲵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在研究动物进化及其它科研与教学方面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5、大鲵野生资源逐渐枯竭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大鲵的数量在50万尾左右,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非法大量捕杀,加上大鲵自然繁殖低等因素,大鲵的资源仍将急剧下降。因此,开展大鲵的养殖,是保护这一特有物种的重要手段,对大鲵进行有效人工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必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大鲵市场发展分析

1、随着我区经济不断发展,人民众群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观念也发生改变,水产品在改变人们膳食和营养结构作用明显,水产品需求将越来越大。

2、据统计我区每年市场水产品需求1.6万吨左右。2008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9600吨,我区目前水产品市场缺口大约0.6万吨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对水产品需求将会进一步加大。目前,区内大鲵市场供应为空白。

3、大鲵从古代的药用到70年代作为营养补品原料供给,大量捕捉及环境破坏,致使大鲵物种面临濒危。80年代国家立法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人工繁殖技术突破,带来21世纪大鲵资源保护、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春天,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价值不断提升与显现。

4、大鲵养殖是新的水产养殖品种,因其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资金投入较大,养殖技术和大鲵繁殖率低等影响,养殖规模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我区周边重庆、怀化、吉首等地、洲、市目前没有大鲵养殖基地,而我区地处山区,水质清凉,具备一定的资源,群众自发性养殖为大鲵的养殖与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5、目前大鲵市场价格与日飚升,大鲵价格由70年代10元/kg,到现在的1000元/kg,增长100倍。目前大鲵作为商品,市场只属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6、大鲵的市场无限广阔,蕴藏营养美食、保健、美容、医药、观赏、科学研究的巨大市场与无限商机,将逐步地向多功能、全方位利用的空间方向发展,这是总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规划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鲵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以市场为导向,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农民增收增效为目标,坚持“保护与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确保大鲵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坚持依法打击非法捕捉,支持驯养繁殖,鼓励人工养殖,实施人工增殖,合理经营利用的原则,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全区渔业资源。

 2、统筹兼顾,科学发展。坚持以保护求开发,以开发促保护,使大鲵养殖开发、资源养护和环境保护相统一,推进大鲵养殖全面协调发展,解决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落实“以养为主”的方针,重点突破制约大鲵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提高大鲵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项目拉动产业,科技支撑发展。在充分利用国家及省地各项优惠政策外,加大大鲵养殖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及融资渠道。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突破性成果的产生和创新效率的提高。

二、总体发展目标

(一)发展目标

利用1—5年的时间,着力大鲵良繁体系建设,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繁育技术创新,使大鲵受精率、孵化率、出苗率达到70%以上,同时加强商品大鲵养殖技术的创新,到2014年,全区建成大鲵商品养殖基地50个,带动发展大鲵养殖5000户以上,全区养殖数量在60万尾以上,全区大鲵产值突破12亿元。以后逐步扩大规模及发展范围,成为我区水产养殖的品牌产业。

(二)分年度实施计划

1、2010年建立大鲵原种繁育基地3个,饲养大鲵原种300对,投产后,年生产子一代大鲵苗种7万尾以上,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建成饵料生物生产1基地,年生产饵料生物1000吨。

2、2011年建立子一代大鲵繁育基地4个,饲养子一代大鲵亲本1000对,投产后,年生产子二代大鲵苗种60万尾以上,年产值2.5亿元以上。

3、2011年建立大鲵水域环境监测、疫病防控体系,确保养殖大鲵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4、2012年建立商品大鲵养殖基地(养殖小区)20个,每个基地养殖商品大鲵2000尾,基地(小区)带动农户100户,每户饲养商品大鲵100尾,养殖周期2年,平均个体2kg,预计产值4.8亿元以上。建饵料生物生产3基地,扶持农户发展池塘养殖300亩、稻田养殖5万亩,年生产饵料生物4000吨。

5、2013年建立商品大鲵养殖基地(养殖小区)20个,每个基地养殖商品大鲵2000尾,基地(小区)带动农户100户,每户喂养商品大鲵100尾,养殖周期2年,平均个体2kg,预计产值4.8亿元以上。

6、2014年建立商品大鲵养殖基地(养殖小区)10个,每个基地养殖商品大鲵2000尾,基地(小区)带动农户100户,每户喂养商品大鲵100尾,养殖周期2年,平均个体2kg,预计产值2.4亿元以上

 

第四章   规划布局

 

根据大鲵生物学特性,结合我区适宜养殖大鲵水域分布的实际,以梵净山区域资源优势为重点发展,辐射周边发展,逐步推进。规划布局原则是:龙头企业抓繁育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基地建设,辐射带动农户发展。根据全区适宜大鲵养殖水域分布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条件和大鲵养殖区域的完整性,将我区大鲵养殖规划为:大鲵原种繁育基地;子一代子繁育基地;商品大鲵养殖基地;饵料生物供给基地;大鲵养殖水域监测及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一、大鲵原种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任务:为大鲵子一代繁育基地提供良种供给;为原种保护区提供人工增殖苗种,承担大鲵养殖技术研究。

实施地点:松桃乌罗镇冷家坝村牛角洞、江口怒溪乡地楼村凉风洞、石阡中坝乡高坡村冷水溪。

实施规模:2010年建设3个大鲵繁育原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养殖池共15000㎡。

生产指标:饲养大鲵原种亲本300对,投产后年繁育大鲵子一代幼体7万尾以上。

实施保障措施:

1、按照相关程序合法采集大鲵野生亲本进行驯养繁殖;

2、在大鲵原生态产地利用原生态水源修建原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繁育池,确保项目建设成功;

3、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对养殖企业优惠使用或无偿使用项目建设用地;

4、每年向野生原种保护区人工增殖子一代大鲵10%以上。

二、大鲵子一代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任务:为商品大鲵养殖基地提供良种供给,同时作为商品大鲵生产示范基地,从事商品大鲵规模养殖。

建设地点:铜仁市渔塘乡旗屯村尚家坡组澎水垄、松桃县冷水乡双龙村犀牛洞、江口县闵孝镇广寨村鱼良溪、石阡县五德镇团结村。

建设规模:2011年建设4个大鲵子一代原生态、仿生态和全人工繁育池、商品大鲵养殖池共30000㎡,饲养子一代大鲵亲本1000对,投产后,年生产子二代大鲵幼体60万尾以上,年生产商品大鲵4万尾以上。平均每个繁育基地产子二代大鲵幼体15万尾以上,生产商品大鲵1万尾以上。

实施保障措施:

1、通过大鲵子一代繁育基地提供良种进行培育亲本。

2、加强监管,依法购买大鲵良种亲本进行饲养繁殖。

3、积极争取国家投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优惠使用或无偿使用项目建设用地。

4、生产的子二代大鲵幼体可通过出售给农户饲养或赊销给农户,回收商品大鲵时抵扣幼体成本等办法。

三、商品大鲵养殖基地建设

建设任务:合理有效利用全区适宜大鲵养殖的渔业资源,逐步推进大鲵商品养殖基地发展,以基地带动农户参与,推动新农村建设进度,促进农户创收。

建设地点:按适宜大鲵养殖水域规划50处,分布于各县(市、特区),见商品大鲵养殖规划表。

建设规模:每个基地带动农户100户,每户农户饲养大鲵100尾。2012年建设商品大鲵养殖基地20个,2013年建设商品大鲵养殖基地20个,2014年建设商品大鲵养殖基地10个,共建50个商品大鲵养殖基地。

生产指标:大鲵经过2年饲养,平均个体达到2公斤可以作为商品大鲵上市,1户农户可生产大鲵200公斤,1个基地可产大鲵4000公斤,50个基地及辐射带动农户可生产大鲵1200000公斤,按每公斤1000元计,总产值可达12亿元。

实施保障措施:

1、加强大鲵子一代繁育基地的建设与运作,确保种源供给和种质保证;

2、组织养殖户技术培训及实地考察学习;

3、制定“公司+农户”养殖的相关细则,确保降低农户生产风险。

4、统一供给饵料。

四、饵料生物供给基地及冷藏设备

建设任务:通过网箱养鱼、池塘养鱼、稻田养鱼等方式,保证全区大鲵养殖基地及部分农户所需配套生物饵料统一供给。

建设地点:网箱基地建于铜仁市三级电站、松桃道塘库区、石阡思林蓄水上游库区、思南思林电站库区,池塘、稻田养殖分布于各县(市、特区)商品大鲵养殖基地区域内。

建设规模及生产指标:设置4个网箱养殖基地,池塘300亩,稻田5万亩,年产饵料生物5000吨。冷藏设备建4个,建在子一代繁育基地处,贮量按每个100吨设计。

实施保障措施:

1、饵料生物的生产必须无公害、安全、健康。

2、按照大鲵生活生长要求,饵料生物的生产不能添加任何添加剂。

3、从事饵料生物生产的水域要经科学检测,饵料生物体内不能含超过影响大鲵生活生长的物质或元素。

4、饵料生物生产基地不超过大鲵养殖基地50公里范围,交通、电力、通讯设施齐备。

五、建立大鲵养殖水域监测及疫病防控体系

建设任务:确保大鲵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地点:各县(市、特区)

建设规模:地区建1个大鲵疾病监测及防疫检疫站,各县(市、特区)建疫病监测室,配备完善检测设施设备。

实施保障措施:

1、机构人员由各县(市、特区)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技术人员具体操作。

2、配制完善各项检测设备、设施。

3、加强大鲵养殖生产技术研究,着力监测监控大鲵疫情疫病动态。

4、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制定疫病应急预案。

 

 

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资金概算

 

一、繁殖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7800万元

1、建原生态、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的大鲵原种繁育基地3个,总面积1.5万㎡,饲养大鲵亲本300对(600尾),年繁殖子一代大鲵幼苗7万尾,项目投资:3000万元。

2、建原生态、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的大鲵子一代繁育基地4个,总面积3万㎡,饲养子一代大鲵亲本1000对(2000尾),年繁殖子二代大鲵幼苗60万尾,养殖商品大鲵4万尾。项目投资:4800万元。

二、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3.3亿元。

五年内在全区10个县(市、特区)扶持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组织建50个养殖基地带动发展大鲵养殖农户5000户以上,户均养殖大鲵100尾,全区养殖大鲵50万尾以上。项目总投资:3.3亿元。

三、建立大鲵养殖水域监测及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项目,项总目投资:800万元。

建铜仁地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其职能是逐步实施大鲵检验检疫制度,建立大鲵病害疫情监测制度,实施大鲵疫病防治预案,及时控制和扑灭病害的蔓延,减少养殖损失,促进大鲵养殖持续、健康发展。地区站200万,各县60万,项总目投资:800万元。

四、大鲵饵料生物配套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项目投资:1000万元  

建4个网箱养殖基地共20000平方米,扶持农户发展池塘养殖300亩,稻田养殖10万亩,年产饵料生物5000吨及配套4个100吨的冷藏设备,项目投资:1000万元。

 

第五章 实现规划目标的对策措施

 

一、规划编制的依据

根据省农委渔业局关于《大鲵养殖规划》布置工作紧急会议精神。

三、实现规划目标的对策和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建议成立铜仁地区大鲵资源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区大鲵资源及项目资金进行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协调指导,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迅速做大做强大鲵产业。以大鲵为重点的畜牧渔业作为我区主导产业之一,为大鲵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为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注入了新的活力。

2、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促进大鲵养殖规模化发展。要实现大鲵养殖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目标,应建立多渠道的投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的发展专项资金,招商引资,入股合作等多种形式筹措大鲵养殖发展资金,把大鲵养殖作为地方特色产业来抓,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保持良性发展态势,稳步推进大鲵养殖健康发展。

3、依法规范管理,为大鲵养殖规划营造良好的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对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捕捉、运输、经营利用和驯化繁殖要进行严格管理、严格审批、严格按照农业部印制的四证一表要求,使捕捞、运输、经营利用、驯化繁殖大鲵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依法严厉打击盗捕、贩卖等各种违法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配合、协作,为大鲵养殖规划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为大鲵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养殖模式的嫁接,提升大鲵养殖技术和产品的科技含量。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科研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科研与生产的联合,建立稳定的科研基地,形成完备的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筑巢引凤,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大鲵专家教授共同参与,制定奖励机制,对在大鲵研发工作中取得重大技术成果的给予重奖。

5、抓示范,以点带面,促进大鲵养殖技术全面提高。大鲵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生物学特性,对养殖池的建造、饵料投喂、饲养管理各个环节的要求极高,龙头企业应先抓好1-2个示范基地,组织农户实地考察学习,印发培训资料,刻制光盘等手段,灌输农户科学养殖大鲵技术,让具有养殖大鲵水域条件周围或小区的农户通过养殖大鲵快速致富。

6、培植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协会及合作组织,挖掘市场潜力。积极培育和扶持具有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发展基地,基地由企业组织农户参与,或公司加专业协会等发展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向深度、广度发展、开发大鲵潜在价值产品的研究,延长产业链,形成科研、发展、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附件:1、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一览表

2、规划布局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