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 文静 我国第一本DM杂志《生活速递(Life Express)》于1998年11月创刊于北京,之后,DM杂志作为一种新兴广告载体在大城市逐渐流行开来,各大城市企业以及广告从业者们纷纷效仿。由于DM杂志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读者基础,也曾一度被人们喻为“快速成长的轻骑兵”。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诸如《生活速递》这样自诞生就迅速实现盈利并至今仍维持良好运作的DM杂志全国范围内也不到百家。目前市场上众多的DM杂志中,实现盈利的仅为1%左右。由于政策限制以及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等等原因,每年都会有近一半杂志停刊倒闭,但每年也都会有更多数目的“新人”加入。这个新兴的行业既困难重重,又充满着希望,充分认识其困境,努力提高杂志的艺术性、可读性,加之合理的经营模式、政府的强力支持,才能使这棵幼苗茁壮成长。 一、DM杂志的困境 1、政策法规 DM杂志在中国的标准称谓是: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国家对DM杂志有这样几个硬规定:杂志名称必须带有“广告”两字,英文不得大于中文;内容必须全部是广告内容;必须全部免费发行。如此看来,中国的DM杂志与国外DM杂志拥有正规期刊身份明显不同,中国DM杂志准确的定义应该就是一本纯粹的广告册。于是,以杂志的形态出现却没有杂志的身份成了中国DM杂志行业的一大硬伤。 2、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 DM行业完全属于市场化运作,提前于中国的传媒行业进入了完全竞争市场,目前尚属于无政府主义的无序状态,甚至恶性竞争。DM杂志的从业者大多为广告人,对传媒行业的理解较浅,传媒专业知识也相对匮乏;而有媒体经验的从业人员也很难放弃“正室”转行进入这个前景尚不明朗的“偏房”。同行之间相互压价是存在于各种行业的低级竞争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的DM杂志当然无法幸免。特别是刚进入此行业的广告公司,通常依靠人脉关系先给潜在广告主免费送上若干期广告以期换得广告主的长期投放。由于印刷精美的DM杂志制作成本很高,如果周转资金不足或者无法短期内得到读者及客户的认可,印制和发行总成本持续高于广告收入后,不超过一年,这些新进入者便狼狈退出。 3、单兵作战 DM杂志因为其不合法“媒体”的本质,经营者手中握着合法的工商手续,却又很难摆脱“天生黑户”的命运:投资者因担心政策风险、商业风险对其避而远之;其他广告代理公司因其同为广告企业基本不会接受为其做广告代理;简单的行业内同质化竞争也使得行业协会与行业同盟多年无法形成。所以,中国的DM杂志,几乎都是孤军奋战。 4、同质化竞争 DM杂志诞生伊始就是纯粹的市场化产物,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首先,DM杂志政策上进入门槛比较低,150万元的注册资金从业三年的公司就可以申请;操作上看上去也很简单,再加上DM杂志这种新生态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成功模式可供遵循,众多广告公司蜂拥而至。于是,相互间的简单模仿便成了在市场中渡河的惟一木板,DM杂志行业内同质化相当严重。05年,仅南京地区就出现定位于房地产行业的五六本DM杂志同台竞技的场面。 5、粗制滥造 众多的DM杂志为了节约成本仍在使用“剪刀加浆糊”的编辑模式来制作自己的杂志,原创性不够;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滥用“美女”图片,缺乏创新性;排版凌乱,色彩运用协调性差,无节奏感,艺术表现力差强人意。读者不能从品味杂志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感,逐渐也就失去了再阅读的兴趣。 二、经营策略 1、数据库经营 工商管理机构规定,DM杂志的最低印数是5000份,多数地区经营超过一年的DM杂志发行量一般在1万以上,通常为1万到5万不等,而DM杂志大多将读者锁定为发达城市的“三高”群体,加上杂志的传阅率,也就相当于有数十万读者有机会接受到DM杂志上的广告信息。较常见的投放DM杂志广告的有以下类别:餐饮、房产、美容保健、休闲娱乐、金融理财等,它们构成了DM杂志几乎所有的客户行业。这些行业都有以下共同特征:通常新兴行业,大多规模比较小,属于快速消费品类,与人们休闲生活密切相关。这样的企业建立自身数据库目前尚有一定难度,而基于一定性质的数据库营销又是他们必须进行的,因此他们选择直接利用DM杂志的读者数据库。DM杂志的发行可以看作是基于读者数据库资料展开的“一对一营销”,对已经具有自身数据库的较大规模企业进行辅助,为尚不具备自身数据库的企业疏通了信息传达渠道。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DM杂志正在引导着中小企业数据库营销的普及。 2、准确的读者定位 DM杂志能够准确掌握的读者是杂志直邮到个人的部分,资料库需要详细记载着目标消费者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点、联系方式、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家庭婚姻状况,甚至购物习惯、消费心理、业余爱好等等一切有用信息。在笔者深度访谈的几家DM杂志中,其读者数据库建设质量也参差不齐。例如某房地产类DM杂志读者定位为一年内有买房需求的中高收入群体,该杂志通过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房交会、写字楼等发放杂志和读者登记表,通过读者登记表收集个人信息,将符合条件的个人吸纳为购房会员俱乐部会员,并向这些会员免费寄发杂志,直邮给个人的杂志数量占杂志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杂志甚至将数据库营销设为公司的单独部门进行运作,公司同时可以根据广告主需要将广告主的宣传材料独立于杂志之外直邮到数据库中相应读者,这就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房地产商的宣传效率和力度。南京《MAP》杂志是最早一批出现的综合类DM杂志则定位于在南京生活的外籍人士,他们刚开始就选定外籍人士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进行杂志的发放,如五星级酒店、各大高校的外国留学生公寓等,该公司后来成立读者俱乐部,方便更多外籍人士稳定地获得每期杂志,俱乐部会员不仅可以得到一年12期杂志,同时公司还定期(至少每月一次)举行各种会员活动,会员可以免费或交纳少量费用参加。该公司还注册成立了外籍人士服务中心,利用自身的读者数据库资源提供外教、外籍人士钟点工等中介机构作为中外人士沟通平台。通过调研,该杂志对在南京的外籍人士特别是长期定居于南京(超过一年)的外籍人士覆盖率超过90%(由出入境管理数据以及杂志定向发行量得出比率)。外籍人士数量毕竟有限,实际上该杂志的大多数读者仍为国内人士,但因为杂志的读者定位独特,杂志内容文化特色鲜明,获得了中外籍读者的认可,从而杂志面世几年来总体上广告额也呈现出一路上升趋势。当前DM行业中也存在部分杂志并没有明确的读者定位,他们没有自己的间接营销数据库,这些杂志通常只求与某一广告主的短期合作,共享广告主的vip客户作为数据库资源,广告主提供的这类数据库信息很不完整,一般只包含邮寄地址,有些甚至不包含收信人姓名,这样的数据库不仅性质比较单一,而且也很难向其他广告主证实其价值。 3、超小众媒体定位 我国大众媒体都是由事业单位承办,直属国有,大众媒体有着天生的优势和竞争力,就算现在中国逐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大众媒体对传媒行业的垄断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的。而DM杂志前身是私营广告代理公司——严格意义上它们还算不上媒体,目前国家尚无法解决DM的合法地位问题,只能称作广告发布载体——他们是商业竞争的产儿,完全是市场化运作。我国杂志广告在整个媒体广告份额中仅占1%左右,DM杂志则占得更少。而且,一份内容全是广告的杂志操作起来也并非看上去那样简单。 4、名片效应 目前学术界对DM杂志评价最多的关键词莫过于“赔钱赚吆喝”了,但是对于广告经营者来说,缘何明知“赔了钱”还在继续努力“赚吆喝”呢,并且仍然不断有新的广告代理公司进入?DM杂志社的本质和前身是广告公司,而且国家工商总局从2005年初开始正式施行的“第17号令”中也规定,DM杂志的承办条件提升为150万元以上的注册资本,同时企业的成立时间必须在3年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给DM杂志的新进入者提高了门槛,另一方面也是引导有经验的广告公司利用现有的客户以及其它合作资源进入DM行业。调查过程中,很多拥有DM杂志的广告公司经营者都表示:光靠经营DM杂志所得利润并不会很高,绝大多数DM杂志经营者都是借助DM作为与客户沟通的运作平台。 5、DM杂志异质化 DM杂志的读者定位和间接数据库建立还不能足以说明杂志的成败,如何维持住这些读者又是对杂志的一大考验。“究竟是广告最重要,还是读者重要”,这几乎是每一份杂志都要遇到的问题,编辑与市场人员似乎是一对天敌,对免费杂志来说,因为没有销售收入,广告收入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支持,这个矛盾就显得更加尖锐。“以内容为中心”,不仅是传统媒体要关注的,也是免费杂志所不能忽略的。提高内容水平已经是成功的DM杂志达成的共识,没有内容做基础,只用资讯或花巧的设计、概念支撑杂志,迟早会被读者在选择中淘汰。对任何媒体而言,受众都应该是第一位的,以内容来吸引受众,以受众来吸引广告投放,才是长期稳定的获利之道。DM杂志的内容通常有城市生活资讯构成。按传统媒体理论,媒体主要承载着传播信息、娱乐享受、社会教育等功能。过去,生活资讯在媒体功能和内容安排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DM杂志所体现出的城市中高等收入群体对时尚生活的渴望,让传统媒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革新的方向。他们纷纷开辟生活栏目、生活频道,增加节目的实用性、亲和力。因此,DM杂志一开始便以异端的边缘化刊物面貌出现,影响力的壮大使其逐步呈现主流化的发展态势,吃喝玩乐的生活资讯始终是DM杂志的主流态势,也是压力日渐增大的都市人群休闲方式的解读和引导。 6、精心创造杂志外观 要以一种编辑管弦乐曲的方式来设计杂志,以期获得一种音乐的感受和节奏感。在强调动感和活力、自发性的同时,也要注意通过大量的留白、前后一致的字体以及一种双页载体的处理,从而实现杂志风格的统一性和连续性。 三、结语——城市与DM杂志 在都市白领的日常生活中,报纸是他们的精神早餐,电台是他们的行车享受,而DM杂志则是他们夜生活的锐利武器。的确,一座城市有没有免费杂志的生存空间,是对城市生活丰富程度的一大考验。如果没有多少餐馆酒吧可供选择,没有几家休闲会馆可以比较,没有几场音乐会、演唱会需要宣传,那么,DM杂志每期的基本资讯就无从谈起。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具备消费能力的各种人群,没有对各种消费信息求之若渴的需要,那么,DM杂志即使免费,也不会有多少读者捧场。这些现象不仅解释了DM杂志存在的合理性,也对DM杂志提出了要求和呼唤。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对DM杂志行业的诞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杨昌宇主编 营销的魔方——数据库营销新方案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刘浩,女,1965年9月出生,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班毕业,南京支点广告有限公董事长;南京《MAP》杂志出品人。 专业资格及任职: 专业获奖: 社会任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