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夏纳税人为粮食流通负担太重(2006.11.19)

 洋汀 2011-09-08
宁夏纳税人为粮食流通负担太重

 

据宁夏政府网最近报道, 1998年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集中资金近4亿元,解决粮食流通环节的“老粮、老人、老账”问题。其中,先后安排9000多万元补贴历年保护价收购的高价位粮食价差,处理10亿斤超期储存粮食和陈化粮;安排5000万元下岗分流粮食企业职工10410人;政府由于出台政策致使国有粮食企业亏损买单2.4亿元。6年来,在粮食流通环节为国有粮食企业补贴近4亿元,宁夏的粮食流通成本实在太高了!纳税人的负担太重了!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508元、城镇登记失业率达4.5%的条件下,每年用于粮食流通的政策性补贴高达6300万元。如果按照2005年宁夏全区粮食总产量299.8万吨、口粮消费400公斤/人·年计算,全区570万人需要消费口粮228万吨,进入流通的粮食只有71.8万吨/年,6年在粮食流通环节88.2/吨;如果按照 2005年宁夏全区粮食直补(10/亩)资金6021万元、粮食种植面积602万亩计算,6年在粮食流通环节补贴10.47/亩·年。难怪宁夏财政收支缺口之大,2005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71亿元,财政支出高达158.71亿元。

国有粮食流通企业背着近4亿元的沉重包袱,长达六年之久,根本无法进入市场平等地参与竞争,最后背着一个不会经营管理的罪名,抬不起头、撑不起腰。1998年粮改时,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12000人,至2004年底,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职工减少到1590人,减幅88%。政府仅用5000万元,就减员10410人,每人仅用4800元就打发了。

200611月中旬,国家粮食局在宁夏召开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对宁夏建立垂直粮食行政管理体系、垂直储备粮管理体系、构建粮食购销市场体系经验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且要求在全国学习宁夏经验。

宁夏经验的精髓是什么?我理解实际就是将国家储备粮的优惠政策、补贴收入纳入地方粮食局统一经营管理,实行两块牌子(地方粮食局和储备管理局)一套人马,必将造成新一轮政企不分,所谓构建符合大流通大市场需要的粮食购销市场体系将无从谈起!将进一步制约企业进入市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