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字诗
把心里头想要表达的字眼,故意从诗面上隐去的,叫隐字诗。隐字诗属于旧名称藏字诗的一种。藏,有藏出和藏入之分,因而统称藏字诗,过于暧昧。藏出,就是把字眼隐出于诗面之外,暗置起来,故称之为隐字诗比较贴切;藏入,就是把字眼嵌入到诗面之上,明摆着,故称之为嵌字诗比较适宜。嵌字诗将在下篇谈。
传说,明朝有个女子对丈夫纳妾不满,但又不好明说,便写了一首隐字诗,宛转地向丈夫表明心迹。诗云: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当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
开门本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是妻子只交付六件,隐去“醋”,把酸酸的妒意留给自己。这种写法,非常巧妙,合符当事人的社会地位与家庭地位,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另外,诗中的“她”,原作“他”,为了顺眼,笔者妄改之。当时并无“她”字,“她”字是五四时期刘半农创造的新字。
还有一首隐字诗,也颇有意思。说的是一对落魄文人,开了家酒店,专卖兑水酒。一天,兑水的酒坛子卖空了,男店主又从库房里新搬出一坛,但不知妻子是否已经兑过水,当着顾客面又不便明问,只好求助隐字诗句。众目之下,妻子也不便公开,同样用隐字诗句作答。顾客听出门道,气得要到对面酒店打酒。店主人眼看失去生意,妒火上升,便说了句贬损对面酒店掺水更厉害的话。就这么一问一答,一愤一妒,合吟出一首难得的隐字诗:
(男店主)君子之交淡若何?
(女店主)北方壬癸已调和。
(顾 客)凭钱谁买金生丽?
(男店主)对面青山绿更多。
四句话,句句都隐藏了个“水”字。第一句,“君子之交淡若水”语出《庄子》。第二句,五行中,水位北方;《淮南子? 天文》云:“壬、癸、亥、子,水也。”第三句,“金生丽水”语出《千字文》。第四句,“青山绿水”语出《景德传灯录》。

嵌字诗
在诗中的一定位置,嵌入预先准备好的字眼,这种诗称为嵌字诗。嵌字的位置,可以在句首,也可以在句尾或句中,但要有规律。嵌入的字,汇集起来须成一句话。
嵌字诗,写作技法简单方便,表达心迹快捷明了,易于把握分寸,便于记事抒情,从古到今,深受诗人们的喜爱。
苏东坡在杭州当太守被召回时,路过京口郡。恰逢京口郡宴会,座中有两个官妓出牒(相当于请示文体),一个叫郑容的请求落籍,即在官妓册上除名;一个叫高莹的请求从良,即与人正式结为夫妻。京口郡太守林子中,命她们呈苏东坡判。她们本是良家女子,命运坎坷堕入风尘。苏东坡阅过,顿生怜悯之心,索笔作《减字木兰花》于牒后。书罢,还于二妓,落籍、从良之事,只字未提。二女不解其妙,东坡说事已办妥,让呈京口太守。——原来,词中已经嵌入“郑容落籍,高莹从良”八字。此等判词,在当时传为风流佳话。南宋陈善的《扪虱新话》载有此事,清代《白香词谱笺》一书亦载有此事,只是《减兰》的个别字眼有异,笔者从陈善,因其距离北宋更近。词云:
减字木兰花
郑庄好客,
容我樽前先坠帻。
落笔生风,
籍甚声名独我公。
高山白早,
莹骨珠肌那解老?
从此南徐,
良夜清风月满湖。
戏剧《望江亭》里,女子谭记儿欲向恋人白士中吐露“愿随君去”的心迹,但羞于启齿,便吟了一首嵌字诗:
愿把春情寄落花,随风冉冉到天涯。
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
白士中闻诗激情难抑,还以嵌字诗作答,表示“当不负卿”:
当垆卓女艳如花,不记琴心未有涯。
负却今宵花底句,卿须怜我尚无家。

析字诗
把一个单字,析成几个字或几个笔画的方法,叫析字法。含有用此法作的诗,称为析字诗。请看北宋秦观的一首词。
南歌子 赠陶心儿
玉漏迢迢尽,
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
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
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
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末句后七个字,用的是析字法。把“心”字分析作一个卧钩(残月)和三个点(星星)。既点明所赠对象的名字——心儿,又寄托作者的情感。
诗人黄庭坚有一首《两心同》,巧借析字格娓娓道情来。其下片是:
小楼朱阁沉沉,
一笑千金。
你共人、女边著子,
争知我、门里挑心。
最难忘,
小院回廊,
月影花阴。
“女边著子”即“好”字,“门里挑心”是“闷”字。你跟人好,怎知我闷。单相思也,独怀苦恋之情
卜三在《中华诗词》刊物上也发表有用析字法做的诗:
无 题
一去桐城风雨稠,感君见我泪双流。
烟云往事飞天外,舟楫今生寄浪头。
酒后门笼千古月,诗前心托一江秋。
从来天意高难问,万载情牢作死囚。
第三联暗含“闲愁”二字,“闲”字(繁体)析作“门、月”;“愁”字析作“秋、心”。闲愁,用今天话说,就是爱情。闲愁破碎无觅处,婉转地透露出诗的主旨。

叠字诗
叠字,就是重复叠用同一个字。如寻寻,如冷冷,如花花草草,如三三两两是也。叠字诗,要求将叠字手法贯串作品之始终。偶尔用一下叠字,如李易安之《声声慢》,就属于叠字诗。
元代乔吉的一首散曲,全曲皆用叠字,读之悦耳,别有情趣。
[越调]天净沙
即 事
莺莺燕燕春春,
花花柳柳真真,
事事风风韵韵,
娇娇嫩嫩,
停停当当人人。
宋代王十朋,有一首五言诗《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因成鄙语勉语士子》,用的也是叠字手法。
贡院垂成双莲呈瑞因成鄙语勉语士子
大厦垂垂就,佳莲得得开;
双双戴千佛,两两应三台。
欢意重重合,香风比比来。
人人宜自勉,济济作廷魁。
相传,清代有士人游镇江,在江岸远眺焦山时作叠字诗《临江远眺》:
渺渺茫茫浪泼天,霏霏拂拂雨和烟。
苍苍翠翠山遮寺,白白红红花满前。
整整齐齐沙上雁,来来往往渡头船。
行行坐坐看无尽,世世生生作话传。
古人写对联也爱用叠字。如故宫太和殿对联,用叠字状尽百乐声中三拜九叩的情景:
乐乐乐乐乐乐乐
朝朝朝朝朝朝朝
又如黄文中题西湖天景亭: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再如苏州网师园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燕燕莺莺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反复诗
有意让相同字眼,在适当位置重复出现的诗,称反复诗。反复之字,通常对举。清朝陈沆的一首七绝,反复十次嵌用“一”字,使诗的意境显得格外幽绝:
一帆一桨一扁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轮明月一江秋。
六朝时梁诗人鲍泉有一首诗,十八句用了三十个“新”字,当称一趣。
奉和湘东王春日
新莺始新归,新蝶复新飞。
新花满新树,新月洒新辉。
新光新气早,新望新盈抱。
新水新渌浮,新禽新听好,
新景自新还,新叶复新攀。
新枝虽可结,新愁讵解颜。
新思独氤氲,新知不可闻。
新扇如新月,新盖学新云。
新落连珠泪,新点石榴裙。
梁元帝春日诗,十八句反复使用二十三个“春”字,春色不浓也醉人。
春 日
春还春节美,春日春风过。
春心日日异,春情处处多。
处处春芳动,日日春情变。
春意春已繁,春人春不见。
不见怀春人,徒望春光新。
春愁春自结,春结谁能申。
欲道春园趣,复忆春时人。
春人竟何在,空爽上春期。
独念春花落,还是惜春时。
反复手法,也常用于对联。例如某戏台对联,状敲锣击鼓之声,寓道古唱今之意:
今古今古今今古;
古今古今古古今。
以“今”状锣声,“古”状鼓声,确是奇思妙想。又如,大理慈父岛云天阁对联,也用反复法:
异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
杰阁遥临天半,上是天,下是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