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物理分层练习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 理 部 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物理部分含五个大题。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答题要求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作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共16分)
下列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指 ( )
A 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B 铁的重力比木头大。
C 铁的体积比木头小。 D 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2.下列物理量中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
A 压力。 B 密度。 C 质量。 D 压强。
3.下列器材或装置中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A 喷水枪。 B 茶壶。 C 船闸。 D 锅炉水位计。
4.下列关于压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 压力的大小总是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C 压力的方向总是和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
D 压力的方向不—定和物体的接触面相垂直。
5.建立压强概念所依据的基本事实之一是 ( )
A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
B 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并指向表面的力。
C 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D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物体形变越明显。
6.下列事例中,能够增大压强的做法是 ( )
A 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
B 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C 在拖拉机轮上安装履带。
D 为了便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7.用铁和铝制成的实心金属块(ρ铁>ρ铝),下列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 铝块的体积和质量都大于铁块。
B 铝块的体积和质量都小于铁块。
C 铝块的体积大于铁块,但质量却小于铁块。
D 铝块的体积小于铁块,但质量却大于铁块。
8.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相同。已知铜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可能使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的方法是 ( )
A 将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B 将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甲、乙的上面。
C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D 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二、填空题(共26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读作___________,它表示1米3的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千克。把一铁块切去一半,剩下部分铁的密度为_________ 千克/ 米3。



10.如图2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比,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我们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定义为该种物质的__________,它表示了物质本身的一种________。


11.城市道路建设中,人行道上都要求铺设供盲人行走的“盲道”,实现无障碍通行,如图3所示。如果行走时从一棱棱凸起的“盲道”走到了普通人行道上,由于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________,使脚底受到的压强 _______(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2.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ρ铁>ρ木),体积较大的是______球;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铁球,质量较小的是________球。



13.如图4所示,铁制的圆柱体和立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高度相等,但质量不同,则它们的体积________,它们对地面的压力_________,它们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均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4.如图5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相等质量的不同液体,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F甲_______ F乙,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_______ p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_________ F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_______p乙¢。(均选填“>”、“=”或“<”)



15.现有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小球和一架调好的天平,将甲球放入左盘、乙球放入右盘,左端下沉;将乙球放入左盘、丙球放入右盘,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将甲球放入左盘、丙球放入右盘,略略拨动游码后天平平衡。则三个小球中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密度最大的是______。


16.小明同学想研究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将两块相同的砖块放在沙面上,并观察沙面的形变情况,如图6(a)、(b)、(c)所示。他根据图(a)和(b)可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根据图(b)和(c)得到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共6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题必须使用2B铅笔。
17.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7中画出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
18.重为5牛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对斜面的压力为4牛,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8中画出斜面受到的压力。
四.计算题(共24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19.质量为9千克的冰块,密度为0.9×103千克/米3。
(1)求冰块的体积。
(2)若冰块吸热后,有3×10-3米3的冰熔化成水,求水的质量。
20.篮球巨星姚明的蜡像摆放在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的显要位置,若蜡像的体积为0.15米3,每只脚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10-2米2。求:
(1)姚明蜡像的质量。
(2)站立的蜡像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ρ蜡=0.9×103千克/米3)
21.在一个重为2牛、底面积为4×10-2米2的薄壁容器内装有0.1米深的水,把容器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已知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11.8牛。求: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容器中水的重力。
22.如图9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薄壁柱形金属容器,质量为0.5千克,底面积为0.01米2,容器高50厘米。A容器中水的质量为2千克,B容器装有3.0×10-3米3的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
(1)求A容器中水的体积。
(2)求A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3)是否有可能存在某一深度h,两个容器中的液体在增大或减少同一深度h后,使容器中的液体对底部的压强达到p水>p酒精?若有可能请算出h的范围,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测量不规则固体的密度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固体的 和 。使用天平前,应首先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在水平位置__________,在测量物体质量时__________再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选填“仍能”或“不能”)。测量时应把物体放在天平的_________盘(选填“左”或“右”)。



24.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实验所用器材及所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均_________,而实验目的和测量次数均__________(均选填“相同”或“不同”)。在“探究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提供的实验材料有:天平(带砝码)、量筒、烧杯和水。为得出比较完整的实验结论,还需要的实验材料是__________。此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选填“a”或“b”。其中a:使得到的物理规律更具有普遍性;b:减少实验误差。)


25.图10(a)、(b)为用指针式压强计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实验中的一个情景,此时研究的是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_的关系(容器内均装满液体),此研究过程中运用到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用此装置还可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_________的关系。

26.小王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他在侧壁开口的玻璃管中分别注入水,如图11(a)所示。
(1)观察图11(a)的实验现象可知:同种液体压强随______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2)接着他们又在相同的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内分别注入不同液体,且液面相平,如图11(b)所示,由此实验现象可知:在液体深度相同时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定量规律,他们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甲液体,将一圆柱体金属块竖直浸没在甲液体中,并将数字式压强传感器探头紧贴在金属块上表面,测出传感器受到的液体压强,如图11(c)所示。然后再换用乙、丙液体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每次实验的相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 甲液体(ρ甲=0.8×103千克/米3) 表二 乙液体(ρ乙=1.0×103千克/米3) 表三 丙液体(ρ丙=1.2×103千克/米3)
实验
序号
|
深度
(厘米)
|
传感器受到压强(帕)
|
|
实验
序号
|
深度
(厘米)
|
传感器受到压强(帕)
|
|
实验
序号
|
深度
(厘米)
|
传感器受到压强(帕)
|
1
|
30
|
2400
|
|
4
|
24
|
2400
|
|
7
|
20
|
2400
|
2
|
45
|
3600
|
|
5
|
36
|
3600
|
|
8
|
30
|
3600
|
3
|
67.5
|
5400
|
|
6
|
54
|
5400
|
|
9
|
45
|
5400
|
①由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传感器受到的液体压强随深度变化的规律,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在相同深度情况下传感器受到的液体压强,可以得出初步结论:当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③(a)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7(或2与5与8或3与6与9)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与7(和2与5与8和3与6与9)的数据,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理化学科分层练习(B卷)
答案与评分标准
物 理 部 分
题 号
|
答案及评分标准
|
一、16分
|
1.D。 2.B。 3.A。 4.C。 5.D。 6.D。 7.D。 8.D。
说明:每题2分。
|
二、26分
|
(第9~14题每格1分,第16题的第2、3格每格1分,其余每格2分)
9.7.8×103千克每立方米; 7.8×103;7.8×103。
10.正;不同;密度;特性。 11.增大;减小。 12.木;木。
13.不相等;不相等;相等。 14.=;=;<;<。 15.乙;甲。 16.(1)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2)不能;按(b)、(c)两种方式实验时,对沙面的压力大小相等。
|
三、6分
(每题3分)
|
大小1分;方向1分;作用点1分。
|
四、
24分
|
19.
(4分)
|
(1) 1分
= =1×10 -2米3 1分
(2)m冰′=ρ冰V冰′=0.9×103千克/米3×3×10-3米3=2.7千克
1分
m水=m冰=2.7千克 1分
|
20.
(6分)
|
(1)m=ρV 1分
=0.9×103千克/米3×0.15米3=135千克 1分
(2)F=G=mg 1分
=135千克×9.8牛/千克=1323牛 1分
1分
= =2.64×104帕 1分
|
21.
(6分)
|
(1) p水=ρgh 1分
=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1米
=980帕 1分
(2)F水=p水S 1分
=980帕×4×10-2米2=39.2牛 1分
(3)G水= 1分
=11.8牛—2牛 =9.8牛 1分
|
|
22.
(8分)
|
(1) = =2×10-3米3 2分
(2)FA=GA总=(m水+m容)g=(2千克+0.5千克)×9.8牛/千克=24.5牛 1分
pA=FA/SA 1分
=24.5牛/0.01米2 =2450帕 1分
(3)①没有可能 1分
②h水=V水/S=2×10-3米3/0.01米2=0.2米
p水=ρ水gh水=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2米=1960帕
h酒=V酒/S=3×10-3米3/0.01米2=0.3米
p酒=ρ酒gh酒=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0.3米=2352帕
若增大同一深度
当p水>p酒时,ρ水g(h水+Δh)>ρ酒g(h酒+Δh)
液体将超出容器的高度,∴不可能达到p水>p酒 1分
若减少同一深度
∵Δp=ρgh,由于ρ水>ρ酒,Δp水也大于Δp酒
∴不可能达到p水>p酒 1分
|
说明:在计算中,有关单位错写、漏写,总扣1分。
|
五、
18分
|
23~25
(12分)
|
23.质量;体积;平衡;不能;左。
24. 相同;不同;煤油(或其它液体);a。
25.液体密度;控制变量法;深度。
说明:每格1分。
|
26.
(6分)
|
(1)深度。
(2)液体密度不同,液体产生的压强不同。
(3)①同种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成正比。
②1与8(或2与9)
③(a)液体密度和深度乘积相同,液体内部压强相同。
(b)液体密度和深度乘积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说明:每格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