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表剂
|
|
发表日期:2010年7月6日 已经有168位读者读过此文 |
|
1解表剂 1.1 辛温解表 麻黄汤 组成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甘草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附方1 麻黄加术汤 组成即麻黄汤原方加白术9g.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祛湿. 主治湿家身烦疼痛. 2 麻杏苡甘汤 组成麻黄10g 杏仁12g 甘草10g 苡仁12g. 功用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一身疼痛. 特征发热日甚. 3 大青龙汤 组成 麻黄12g 桂枝4g 甘草10g 杏仁10g 石膏12g 生姜9g 大枣10g 功用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发热恶寒,寒热具重,脉浮紧,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4 三拗汤 组成麻黄 杏仁 甘草 各等份,加生姜为引. 功用宣肺解表. 主治感冒风邪. 特征鼻塞身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 5 华盖散 组成麻黄 桑皮 紫苏 杏仁 茯苓 陈皮 各等份 甘草10g 功用宣肺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肺感风寒. 特征咳嗽上气,痰气不利,脉浮数者. 桂枝汤 组成桂枝10g 赤芍10g 甘草6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特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 附方1 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葛根12g 桂枝6g 赤芍6g 甘草5g 生姜10g 大枣10g 功用解肌舒经. 主治太阳病. 特征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 2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组成桂枝汤原方加厚朴,杏仁. 功用解肌发表,下气平喘. 主治宿有喘病又感风寒. 特征见桂枝汤证者,或风寒表证恶用下剂后,表证未解而微喘者. 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5g 防风5g 苍术5g 细辛2g 川芎3g 白芷3g 生地3g 黄芩3g 甘草3g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 特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 大羌活汤 组成羌活10g 独活10g 防风10g 细辛10g 防己10g 黄芩10g 黄连10g 苍术10g 甘草10g 白术10g 知母15g 川芎15g 生地15g 功用发散风寒,祛湿清热 主治风寒湿邪表证兼有里热. 特征头痛发热,恶寒,口干烦满而渴等证. 加味香苏散 组成紫苏5g 陈皮4g 香附4g 甘草3g 荆芥3g 人艽3g 防风3g 蔓荆子3g 川芎3g 生姜3g 功用发汗解表. 主治四时感冒. 特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疼,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 附方 1 香苏散 组成香附10g 紫苏10g 甘草10g 陈皮20g 功用理气解表. 主治四时瘟疫伤寒. 附方 2 香苏葱豉汤 组成香附10g 新陈皮10g 葱白10g 紫苏12g 甘草6g 香豉20g 功用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妇伤寒. 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g 赤芍9g 细辛3g 干姜3g 甘草10g 桂枝6g 半夏9g 五味子3g 功用解表逐饮,止咳平喘. 主治风寒克表,水饮内停. 特征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身体疼痛,头面四肢浮 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附方1 小青龙加石膏汤 组成小青龙汤加石膏10g 功用解表逐饮,兼除烦躁. 主治肺胀,心下有水气. 特征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附方2 射干麻黄汤 组成射干6g 麻黄9g 生姜9g 细辛3g 紫苑6g 款冬花6g 大枣6g 半夏9g 五味子3g 功用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鸣声. 1.2辛凉解表 桑菊饮 组成桑叶6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6g 薄荷3g 桔梗6g 甘草3g 苇根6g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特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银翘散 组成连翘9g 二花9g 桔梗6g 薄荷6g 竹叶3g 甘草6g 荆芥6g 牛蒡子9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特征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 脉浮数. 附方银翘汤 组成二花15g 连翘10g 竹叶6g 甘草3g 麦冬12g 生地12g. 功用滋阴透表. 主治阳明温病. 特征下后无汗脉浮者.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6g 杏仁9g 甘草6g 石膏18g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 特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升麻葛根汤 组成升麻3g 葛根3g 赤芍6g 甘草3g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未发,或发而不透. 特征身热头痛. 附方宣毒发表汤 组成升麻6g 葛根6g 前胡10g 杏仁10g 桔梗3g 枳壳6g 荆芥6g 防风6g 薄荷6g 木通6g 连翘6g 牛蒡子6g 竹叶3g 甘草3g 功用解表透疹,止咳利咽. 主治麻疹初起. 特征欲出不出. 竹叶柳蒡汤 组成西河柳6g 荆芥6g 葛根6g 蝉蜕3g 薄荷3g 牛蒡子6g 知母3g 玄参6g 甘草3g 麦冬10g 竹叶3g 石膏15g 功用透疹解表,清泻肺胃. 主治痧疹透发不出. 特征喘咳,烦闷躁乱,咽喉肿痛者. 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g 葛根10g 甘草3g 黄芩6g 羌活3g 白芷3g 赤芍6g 桔梗3g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 特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眼眶痛,脉浮微洪者. 附方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g 葛根9g 甘草3g 赤芍6g 黄芩6g 知母6g 生地3g 丹皮3g 贝母6g 心烦加竹叶,谵语加石膏.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春温夏热之病. 特征发热头痛,与正伤寒同,但不恶寒而口渴,与正伤寒异耳,此方主之. 葱豉桔梗汤 组成葱白10g 桔梗6g 枝子6g 淡豆豉10g 薄荷3g 元召6g 甘草3g 竹叶3g 功用疏风解表,清肺泄泻. 主治风温初起. 特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附方葱豉汤 组成葱白50g 淡豆豉6g.不汗加葛根,升麻,再不汗加麻黄 功用通阳发汗. 主治外感初起. 特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等证. 1.3扶正解表 败毒散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独活 羌活 茯苓 桔梗 党参 甘草各10克 功用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感冒风寒湿邪. 特征恶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苔白 腻脉浮濡,或浮数重取无力. 附方1 荆防败毒散 组成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枳壳 茯苓 荆芥 防风 桔梗 川芎 甘草各10g 功用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 特征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者. 2 仓廪散 组成党参 茯苓 甘草 前胡 川芎 前胡 独活 桔梗 枳壳 陈仓米.各等份. 功用益气解表,败毒止呕. 主治噤口痢. 特征毒气冲心,有热呕吐. 3 参苏饮 组成党参 紫苏 葛根 前胡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桔梗 枳壳 木香.各等份. 功用益气解表,祛痰止咳. 主治外感风寒,内有痰饮. 特征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膈满闷,苔白脉浮等证. 再造丸 组成黄芪 党参 桂枝 甘草 制附子 细辛 羌活 防风 川芎 生姜 .据证用药量.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解表. 主治阳气虚弱. 特征感冒风寒,头痛身热恶寒,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奢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 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等证. 附方1 麻黄附子细辛汤 组成麻黄 细辛 附子.据证用药量.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少阴病始得之. 特征反发热,脉沉者. 2 麻黄附子甘草汤 组成麻黄20. 甘草20. 附子20克 肉桂20.据证用药量. 功用助阳益气,发汗利尿. 主治少阴病. 特征恶寒身疼,无汗,微发热,脉沉微者,或水病身面浮肿,气短,小便不利,脉沉而 方2;制附片20,炙甘草20,生姜3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