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

 李氏百草堂 2011-09-11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发病机制、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凡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症状迁延不愈,超出一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均属于慢性肾炎的范围。本病多见于成人,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多数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本病常呈缓慢进展,病情逐渐发展而导致肾衰竭。治疗棘手,预后较差。

  本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其表现特点,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的“阴水”、“水肿”、“肾水”、“尿血”、“眩晕”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风邪合寒、热或夹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肾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本病病位在肾,病变为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主水、封藏等功能减退,出现腰痛、水肿、眩晕、尿浊、尿血等诸症,并按虚损劳衰的进程发展。病理表现以正虚,脾肾亏虚为主,但有偏阴虚与偏阳虚之不同,且涉及脏腑广泛。病程中有易感外邪和产生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热毒等兼夹证,并因此加重病情等特点,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

  1.脾肾气虚;2.肺肾气虚;3.脾肾阳虚;4.肝肾阴虚;5.气阴两虚;6.水湿内停;7.湿热壅盛;8.瘀血内阻;9.湿浊内蕴。

  脾肾气虚型肾小球肾炎治疗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剂:异功散加减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生姜、大枣、金毛狗脊、杜仲、怀牛膝。每日一剂,水煎服。加减:脾虚湿困、纳呆腹胀者,加苍术、藿香、佩兰、陈皮以化湿健脾;脾虚便溏者,加炒扁豆、炒芡实一健脾助运;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以利水消肿。健脾法其意有二:一则补气以充脾,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二则理气以转脾,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之功能,重在于运,故应加入转脾之品,药用陈皮、苍术、山楂等。

  讨论:慢性肾炎临床辨证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乃肺、脾、肾三脏之虚,尤其以脾肾亏虚为主。而标实中则以瘀血内阻及水湿潴留影响最大。治疗上当补虚祛实,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早期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益肾;后期则脾肾同补。慢性肾炎,其病程较长,应属中医“阴水”范围。其病之早期,常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肌肤而成水肿。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要不断地得到后天之本的补充。因此,脾虚日久必然导致肾虚。脾虚不摄,肾虚不固,则精微物质如蛋白质等自小便而出。故组方遣药上,以益气健脾为先,常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其中黄芪常用至30~60克。有人喜欢用人参、党参等益气之品,然此二者药性峻烈,用后反而易致气机壅滞,不如太子参平和清淡。早期益以益肾,常用生地黄、旱莲草、金毛狗脊等。随着病情发展,逐渐过渡到补脾益肾并重,常加用淫羊藿、山茱萸、枸杞子等,但温阳慎用附子、肉桂一类温燥之品。滥用温燥,难于中病,而且容易耗伤阴液。因此,强调补益脾肾具有平衡阴阳、调理气血的作用,以增强机体抗病修复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同时,还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各种外邪的入侵,避免诱发因素,减少病情的反复。此即《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