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玛托娃(1889~1966)苏联俄罗斯女诗人。出生在敖德萨一个海军工程师 的家庭。原姓高连柯。阿赫玛托娃是她取自鞑靼族外祖母的姓氏,用来发表作品的 笔名。1912年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表现了女性的压抑和孤独的情调。1914年 出版的诗集《念珠》引起较大反响。此后陆续有诗集《车前草》(1921)、《白色 的一群》(1917)、《公元1921》(1922)等出版。她的诗作极善抒发女性的内心 情感,富有音乐性。十月革命后,虽然对革命并不十分理解,甚至远离革命的现实, 但与那些逃离祖国的白俄作家,是界线分明的,并写有《我和那些抛弃国土的人不 同道……》(1917)30年代著有《马雅可夫斯基在1913》、《但丁》,探索了诗人 的命运。在这个阶段,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 (1934~1940),卫国战争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如《起誓》、《勇敢》 等。大型抒情叙事诗《没有主角的长诗》(又译《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1962) 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此外还有诗集《光阴飞逝》1909~1965年的诗篇》。女诗人 一生命途多舛,1946年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50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
我们俩不会道别
我们俩不会道别,--
肩并肩走个没完。
已经到了黄昏时分,
你沉思,我默默不言。
我们俩走进教条,看见
祈祷、洗礼、婚娶,
我们俩互不相望,走了出来……
为什么我们俩没有此举?
我们俩来到坟地,
坐在雪地上轻轻叹息,
你用木棍画着宫殿,
将来我们俩永远住在那里。
1917年
乌兰汗 译
离别
一
我们经常分离--不是几周,
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
终于尝到了真正自由的寒冷,
鬓角已出现了白色的花环。 从此再没有外遇、变节,
你也不必听我彻夜碎嘴,
倾诉我绝对正确的例证--
源源不断,如同流水。 1940年
二
正象平素分离一样,
初恋的灵魂又来叩击我们的门扉,
银白的柳树拂着枝条冲了进来,
显得那么苍老而又那么俊美。
我们伤心,我们傲慢,又有些傻呆,
谁也不敢把目光从地上抬起来,
这时鸟儿用怡然自得的歌喉对着我们
唱出我俩当年是何等的相亲相爱。 1944年9月25日
三
最后一杯酒
为破碎的家园,
为自己命运的多难,
为二人同时感到的孤单,
也为你,我把这杯酒喝干--
为眼睛中没有生气的冷焰,
为上帝无法拯救的苦难,
为残酷而粗野的人寰。
1934年6月27日
乌兰汗 译
CINQUE
*(意大利文:诗五首)
一
我仿佛俯在天边的云端,
把你讲过的话儿思念,
而你听到我的语句,
黑夜变得比白昼明丽。
我们,就是这样离开了大地,
象星星漫步于高高的天际。
无论是现在、将来,或者当初,
都不会与绝望,也不会有耻辱。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可听见
我怎样把活着的你呼唤。
我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
关上你虚掩的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