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赫玛托娃| 我走在黑暗的路上,去白色的死神家做客

 玉韫珠藏 2015-07-25

阿赫玛托娃 | 我走在黑暗的路上,去白色的死神家做客

2015-07-24 现实以上主义

《他向我承诺了一切》


他向我承诺了一切:

天空的尽头,那样模糊,赤红,

圣诞前夜可爱的梦境,

复活节音调多变的微风,

还有红色的藤条,

公园里的瀑布,

以及生锈的铸铁栅栏上的

两只大个儿的蜻蜓。

于是我不能不相信,

他会和我友爱一生,

那时我沿了灼热的石径

正向着山坡高处攀登。


《如同未婚妻,每天黄昏……》


如同未婚妻,每天黄昏

我都会收到一封书信。

稍晚的深夜我会回复

我的友人。

我正走在黑暗的路上

去白色的死神家做客。

我温柔的人儿,请不要

在世间对任何人作恶。”

而两根树枝之间

亮着一颗硕大的星星,

它如此平静地承诺

实现我所有的美梦。




译者:晴朗李寒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晴朗李寒的博客】

网址:http://blog.sina.com.cn/qinglang1970


阿赫玛托娃(1889-1966)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女诗人之一。有“俄罗斯诗歌的月亮”美称。她和第一任丈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命运多劫,而创作不止,一生出版的诗集有《黄昏》、《念珠》、《白色的云朵》、《车前草》、《耶稣纪元》以及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她出生于奥德萨一个海军工程师家庭,1910年与诗人古米廖夫结婚。与丈夫、曼德里施塔姆等人组建了俄罗斯“白银时代”的著名诗歌流派“阿克梅派”。1912年,她的第一部诗集《黄昏》问世。此后陆续有诗集《念珠》、《车前草》等出版。十月革命后,古米廖夫被处决,阿赫玛托娃受牵连,很少发表诗作。三十年代,她的儿子两次被捕,她依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下了她一生最重要的组诗《安魂曲》(1934-1940)。这是一部抒情组诗,抒发的是一个母亲在儿子无辜被捕后无比痛苦的心情,以及对造成这一切的错误政策的愤懑与不平。《安魂曲》虽然有着诗人自身的遭遇,但她的诗是献给所有人的。她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还有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全诗230余行,分为献诗、前奏、判决、致死亡等6部分。组诗当时未能发表,直到1987年才问世。卫国战争中,阿赫玛托娃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诗篇。1946年,她曾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五十年代后期才得以恢复名誉。长诗《没有主人公的歌》(1940一1962)是其诗歌创作的总结。此外还著有《光阴飞逝》等。安娜·阿赫玛托娃是现代俄罗斯文学史上最富魅力而又复杂的文学现象之一。她以其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诗艺,在众多的白银时代女诗人中高出一头,她早年以撷取生活的戏剧性细节表现恋爱中人物的心理活动而见长 。在走过了偃蹇多舛的生活道路之后,诗风变得开阔而苍凉,形式上也随之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