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感悟

 愚翁斋 2011-09-14
       有许多事情可令人产生恐惧,而死亡当属最恐惧的事了。年轻时自知离死亡尚远,故谈论起死亡总带有调侃的心态,其实从没有认真想过死亡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也从没有过对死亡的恐惧。如今到了年过半百的年龄,同事、战友行列中已数度出现过劳仙逝者,突然间觉得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暂、如此脆弱,脑子里才真正有了对死亡的一丝恐惧。

      今年春节前夕,都市里所有的人群都在为准备过节而忙碌,马路上比平时显得更狭窄、更拥挤。为了过个舒心的春节长假,我计划将手头上大部分工作在年前了结,因而早在半个月前我就开始加班了,我自己开车,走访一个又一个政府机关及相关单位,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疲劳,偏偏这时胃病又犯了,来不及看医生,在药店买了两盒从未服用过的胃药草草服下,便继续投入繁忙的工作。

       2月12日,距春节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我终于按计划做完了年前预定的工作,拖着疲惫的身躯驾车回家。回家的路程仅三公里,却因塞车足足耗费四十分钟,看着四周如蚂蚁般的车流,呼吸着呛人的汽车尾气,前进不得,后退不能,顿时焦躁起来,突觉一阵晕眩,视线有些模糊,继而恶心、呕吐,霎时间大汗淋漓,如同水洗一般,全身无力的瘫软在座椅上,连操方向盘的力气都没有了。

     虽然有所谓“病来如山倒,病退如抽丝”的说法,但没有任何征兆,来得这般突然,还是让我有些惊悸,因为我这个年龄段的人,突发心肌梗死的概率颇高,而且一旦发病往往猝不及防,这在同事、战友中已不乏先例,于是我本能的用手触摸自己的脉搏,发现心跳有些快,但并没有出现心跳不规律及胸闷等心梗的基本特征,略感一丝欣慰,然而眩晕、呕吐的症状却愈加严重,我只好关掉车引擎,停车斜靠在座椅上试图减轻一些痛苦,却毫无用处。我想到打120,瞥一眼周围拥堵的车流,也立刻打消了报警的念头,任由那愈来愈烈的莫名的痛苦折磨,为了摆脱痛苦,那一刻若能选择我甚至愿意选择死亡。十多分钟后,我才随着缓慢的车流以极大的毅力勉强坚持把车开回家,连衣服都没脱便一头倒在床上......事后终于明白,这是由于本人未经医嘱擅自服用那种副作用很大的胃药所致。

      一次突发的意外,一场小小的虚惊,让我真切的体验了一把死亡,从而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原来,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健康状态下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如此不同,年轻健康者忌讳、恐惧死亡,年老多病及遭受绝症痛苦折磨的人,往往能够以更超然、更理智的态度去审视死亡,甚至做出让健康人难以理解的决定。如果说死亡是人生的必然归宿,那么,病痛就是医治人类对于死亡恐惧的良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不能没有疾病,也许正因为如此,上帝才故意制造出疾病这种东西。

       当然,走向另一个世界的最理想方式是无疾而终,但大多数人都没有如此幸运,其晚年大多与病痛为伴。因此人生在世,高质量的生存状态远比长寿更宝贵也更有意义。  

       当下不是有所谓“安乐死”的争论吗?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反对“安乐死”的人多属健康人群,从健康人的角度看,反对者不能说没有道理,但其实他们根本没有发言权和表决权,因为他们根本体会不到病痛者的痛苦,而病痛者才是最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前不久,某媒体报道过一位身患绝症的花季女孩为追求安乐死的权利而不懈抗争的故事,那女孩的一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我热爱生命,但我不想活。”“ 安乐死对我而言,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生命的重生。”   

       女孩的话既体现出她对生死的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境界,按照古代思想家庄子天、地、人合一的思想,人死即是一种自然的回归,辨证唯物主义者也认为,物质是不灭的,人死了烧成灰变成泥土,也不过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转化罢了。因此我不认为那女孩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相反却觉得她是一位勇敢者。当人们身体所遭受的病痛超出其生理极限时,任何人都应该有在生与死之间做出权衡与选择的权利,这是人性尊严的体现。

       总之,若能以坦然的心态对待生与死,我们将活的更快乐!(2007-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