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万物而细无声,利万民而与世无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所谓“七善”,就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居善地”,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要谦让。 “心善渊”,心静养,善于容纳百川,深沉渊默。 “与善仁”,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地生命,善良,与人为善。 “言善信”,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立身处世,持平正衡。 “事善能”,担当做事,调剂融和,能干。 “动善时”,把握机会,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祥澄止。
人际交往有技巧的问题,有境界的问题,老子教导我们一个人要人生的成功不要单单看技巧,要看境界。境界不是技巧。在人际交往当中要一个智慧,智慧也有一个境界。有人是小智慧小聪明,有人是大智慧,越是大智慧越是大智若愚。 最高的境界要完美带有一点缺失,智慧境界,所以叫大成若缺,因为好像圆成的东西你要留一下,空缺一点东西。正因为不十全十美,不爆满,所以有一个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抬力,有一个后劲儿,全部撑满了不行。这是智慧,这是境界。所以说,看上去大成,但是有一点缺,看上去大盈,要带有一点空隙,然后这个作用能够永远的不必败,永远地用不完,大境界,大智慧。 老子也说过:上善若水。 老子讲了,水有七种德行,就是水有“七德”,或者叫“七善”,第一,像水那样的善于定位,在下位。第二,像水那样的静而深,三,像水那样的善于仁和爱。四,像水那样的善于言而有信,五,像水那样的善于无为而有为。第六,像水那样的善于发挥能力。第七,像水那样的善于行止有时。这个水太聪明了,冬天来了,结冰了,我就结冰了,我不动了你看看,不动了,春天来了我就流淌了,春水流淌,多美妙啊?你看看,我看那个水桶我就翻过去,,我遇到一个阻挡我的东西我绕过去,我这个水放到圆的我是圆的,我这个水放到方里面我是方的。水有七德七善,一个人当中经常有水的意向,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人生境界。 在人际交往当中有理念,有技巧,更要注意个境界问题。那么老子在人际交往当中,对境界的问题有着什么重要的智慧呢? 有关人生,有关人际交往,老子还给我们讲了这么一种境界,什么境界?大成若缺,上善若水。境界!第一,我们先来说,什么叫大成若缺,老子说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什么意思?最大完成的东西完美的东西你得注意,要留一点空缺,所以你看我们写贺年片,写什么东西,祝你十全十美,心想事成,都要完美无缺,错,错。最高的境界要完美带有一点缺失,智慧境界,所以叫大成若缺,因为好像圆成的东西你要留一下,空缺一点东西。还有一句话,叫大盈若冲,其用不穷,非常充盈的东西,你不要让它全部满,你要留一点空档在那里啊。这不要太十全十美啊,正因为不十全十美,不爆满,所以他有一个什么?生命的张力,生命的抬力,有一个后劲儿,全部撑满了不行。这是智慧,这是境界。所以说,看上去大成,但是有一点缺,看上去大盈,要带有一点空隙,然后这个作用能够永远的不必败,永远地用不完,大境界,大智慧。 第三条我们要讲的一个境界,老子说的上善若水。老子讲了,他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经常有句话,叫“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其实这个智慧不全面,如果一个人老是想着水往下流的话,大智慧,我要向水一样往下流,我就永远处在最下面,我处在最下面一个什么好处呢?来了,大家想想看,你处在最下面,其他人的水就往你这里流了。所以老子就讲了,水有七种德行,就是水有“七德”,或者叫“七善”,第一,像水那样的善于定位,在下位。第二,像水那样的静而深,三,像水那样的善于仁和爱。四,像水那样的善于言而有信,五,像水那样的善于无为而有为。第六,像水那样的善于发挥能力。第七,像水那样的善于行止有时。这个水太聪明了,冬天来了,结冰了,我就结冰了,我不动了你看看,不动了,春天来了我就流淌了,春水流淌,多美妙啊?你看看,我看那个水桶我就翻过去,,我遇到一个阻挡我的东西我绕过去,我这个水放到圆的我是圆的,我这个水放到方里面我是方的。水有七德七善,一个人当中经常有水的意向,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人生境界。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 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人生如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