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的六经到底指什么?

 山远云近 2011-09-16

仲景的六经到底指什么?

(2011-08-28 11:56:40)
标签:

健康

分类: 个人日志
 

仲景的六经到底指什么?

阳密乃固说:古人或从营卫的观念、或从升降园运动的观念、或从内经六气的观念来解释仲景的六经,或有干脆认为仲景的六经辨证不尊内经,乃从汤液经法,而汤液经法又无从考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今试从中医内经生理学的观念分析之,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

1.       仲景的六经辩证是公认的最完善的辩证体系。

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的辩证体系,像三焦辩证,五脏辩证,卫气营血辩证,六经辩证,八纲辩证等,但只有六经辩证是最完美的体系,不讲八纲而八纲在其中,不讲气血营卫而气血营卫在其中,不讲五脏辨证而五脏观念在其中。

2.       统而言之,仲景之六经,三阳以水气(阳)的运行为法,三阴以精血(阴)的运行为用,但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载,阴阳是不可分离的,尤其是三阴的运行,仍要以阳气的先行为动力,经云阳行六寸,阴气才开始运行。

1.)太阳主开,指膀胱水腑在小肠火的蒸腾下,太阳寒水气化而进入卫气营血,这是周身阳气运行的总来源,太阳开机不利常表现为阳气不达腠理四肢而易感表虚,易成桂枝汤证;或阳气不能自由出入而表闭,易成麻黄汤证;阳气不能蒸腾津液而癃闭或小便多、三焦停饮等。在此过程中,小肠火提供了气化的能量,膀胱水提供了气化的物质基础及场所,因此,仲景将膀胱与小肠都定义为太阳,主开,是为足太阳膀胱与手太阳小肠。

2.)阳明主合,指水气的吸收与收藏入里。这里分两条路径,如果是饮入水,则由阳明胃土直接气化,散精四布,直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如果是食物中夹带的水,则由于有食物的保护,胃腑来不及对水吸收就进入了小肠,小肠不吸收水于是进入大肠,由于大肠与肺相表里,它们之间有管道相通,这时在小肠火的作用下,大肠中的水会气化进入肺腑,而剩下的残渣就形成了大便。

水分从消化系统进入身体就可以看成是水分的吸收与收藏,由于胃与大肠都有吸收水分入里的主要功能,故将他们都定义为阳明,主合,是为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

3.)少阳主枢,表示水气可以从此枢以外出,也可以枢转入里,由此少阳为路径可知。在图中无法表述出来,因为少阳包括三焦与胆,三焦是水气升降出入的道路,经言:“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就是指此。因此,图中脏腑之间所有的联线,几乎都可表示为三焦系统,三焦没有具体的形状,少阳三焦主半表半里,表示他既可达于肌表,又可以达于脏腑,所谓无处不在。

而少阳胆主相火,实为水气过了肺腑以后,就化为相火,所谓“遇木则明”才能更好的发挥火的效应,经言:“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就是指胆经相火可作用于五脏六腑。

因此,仲景将提供阳气出入路径的三焦与化气为火的胆腑都定义为少阳,少阳主枢,是为足少阳胆与手少阳三焦。

4.)太阴主开。开机代表将阴经之源(食物)转化成可以吸收入里的部分。脾主运化,可将食物转化成食糜,将可吸收的营养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一段生理过程乃太阴脾脏所为,而肝藏血,从中医的生理学看进入血液循环就是进入肝脏,这就是饮食后血糖会暂时升高,而饥饿时会低血糖的原因,血液里面血糖的浓度变高就要靠肝脏的疏泄功能来解决,这是后话。

太阴开机不利,常常表现为“腹满而吐,食不下,时腹自痛,自利益甚”的不消化症状,至此化源渐断,精血营养跟不上,此为阴证的开始。

5.)少阴主枢。枢是枢转,升降开合之义。人体是一个平衡系统,光收藏不利用也不行,阴精过多时就收藏入肾,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五脏盛乃能泻。”不但肾藏精,而且精还可化髓,肾系连脊,肾精在命门火的作用下,沿脊上行,化脊髓、脑髓,而脑髓也不能光藏不泻,因此脑髓又可进入骨髓、脏腑被他们利用。这一个循环就是少阴枢机的升降开合。这个过程中,肾脏既提供了能量又提供了物质和场所,而心脏为最终的能量来源,故仲景将心肾定义为少阴。

6.)厥阴主合。合机代表将营阴收藏入里。血液中的营阴能不能进入脏腑四肢百骸为身体所用又由厥阴合机在管。经云“肝主疏泄”,什么是疏泄功能?将浓度大变为浓度正常就是疏泄功能,所以肝脏的疏泄功能可以将血液中血糖的浓度降下来到常态,肝又是人体最深最里的脏,故仲景将肝脏定义为厥阴。

3.辩证法门。

     从以上可以看出,三阳无论哪一经病,水气就运行不起来,同样三阴无论哪一经病,阴精就运行不起来,从这角度来辨病之主症,我认为才是方便法门。例如,厥阴主合(收藏),或称之为主阴精进入,如果是癌症,脏腑因有阴实的存在,会拒绝五色营养的进入,同时阳也入不了阴,因此,癌症就是厥阴阴实症;又如果是糖尿病,同样是五色营养不被五脏吸收,因此也为厥阴症,但糖尿病由于脏里没有实的存在,因此是一种功能的虚证,所以糖尿病也可看成是厥阴阳虚证。原因不同,治疗就大异其趣。

     按六经辩其主症以后,我们就可动手治疗,这时再按六经的传变去做文章就比较困难,因为病的传变在六经没有明显的规律,因此不妨引入五脏生克的观念。仲景在《金匮》之开篇,就讲明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仍以上面为例,癌症可断为厥阴阴实,但究竟是哪一脏阴实,又有不同,那么在五脏生克上也不同,处方方向自然不同。糖尿病断为厥阳阳虚证,其病则实发肝脏,因为肝主疏泄,是肝的功能问题阻碍了营养的入里,治疗就要以补其肝阳为主,恢复肝脏条达之性。

4。六经辩证的总体开合枢义就是如此,但是六经为体,阳气为用,尽管只分为管水气运行的三阳,以及管营血运行的三阴,但是六经却都以阳气为用,没有阳气动能的推动,则六经的功能都是完不成的。所以,李可常说,阳气一处不到就是病。一般的治疗处方都要考虑扶其阳气,这几乎是一个大原则,这也是目前扶阳一脉大行其道的原因,由于抓住了生命的大原则,所以方向上就不会错,只不过没有仲景的六经辩证来得那么精准。

5。病有六经传变。我认为并不是由太阳传入阳明,太阳病就没有了,只剩下阳明病了,如果这样治阳明病,则阳明病不会断根。

凡病的传变,并非真有外邪入里,实为本气自病。举例:一个人太阳生病,膀胱之太阳寒水无力蒸腾,肌表水气太少,由于人体是一个自组织自动控制系统,这时人体会自救,会发出水气太少的信号。又由于阳明主合,这信号就会反馈给阳明系统,刺激阳明系统一方面将水气调入太阳,一方面吸收更多的水分入里,那阳明只有保持足够的热量才能吸收更多的水分,于是出现了阳明热证、实证。这时,我们吃白虎汤或承气汤解决了阳明的问题,但是,如果水不化气的阳虚证不解决,则病仍会回来,因为病根仍在,这就是有时仲景方治病,会有反复的原因,非圣方不行,乃是医者辩证不精准。因此,治病一定要深挖病根。

由于有这种原因,所以医家治病,常会由三阴治到三阳,再治到病之始,有时如肝炎,癌症等,其病之始不过是一个感冒而已,这才是病根,病根不断,病还会回头。

如果是更好一点的医生,一开始就了解了病的来龙去脉,当然是标本同治,一剂去病。

因此,也由于病的传变越多,则辩证就更难,方剂药味也会越多。

但是,万病不离伤寒六经,无论病情怎样复杂,总是在六经上的叠加,治疗上常有合病、并病,数经同治,才会有满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