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人敢闯红灯的逻辑是什么

  2011-09-17
  20日是济南市“文明行路日”,为了更好地了解交通状况,记者在省城流量较大、地处市中心地带的几个路口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即使在有交通协勤人员指挥的路口,闯红灯等不文明行路现象仍屡见不鲜,约有三成人无视红灯。(10月21日《齐鲁晚报》)
  闯红灯现象,恐怕是中国城市的“特色景观”,无论是哪个城市,闯红灯者总是屡见不鲜,所以,很多城市的路口,除了红绿灯,还要一年四季在马路上画蛇添足设置交警岗位,每个路口还要有交通协管手拿小旗,手忙脚乱地阻拦行人闯红灯。更为滑稽的是,济南市曾有过“体罚”行人的经历,交通违章者要手持小旗子在路口“值勤”一段时间才被放行。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成都市某街口,交通协管员准备了一条20多米的粗绳,一端拴在绿化带的护栏上,一头紧握在她手中,红灯一亮,她就采取拉绳拦路阻止行人闯红灯。
  “红灯停,绿灯行”,这是起码的交通规则常识。你说没有法律规定吗?不是!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规定,对行人闯红灯等可罚款5至50元。你说国人没有血淋淋的教训吗?也不是!“车祸猛于虎”!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车祸的无辜生命有10万人左右,其中行人的交通意识差是酿成车祸的原因之一。你说行人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更不是!哪有人不珍惜自己生命,动辄自寻“死路”?但事实是,国人真的视生命为儿戏,每年10万条鲜血淋淋的生命,没有惊醒麻木的国人,仍像一个个视死如归的“勇士”,置法律规定于不顾冒死闯红灯。
  那么,我们的行人敢闯红灯的逻辑是什么呢?笔者身居济南市,一年四季,每天骑小电动车行走在繁华的文化路、泺源大街上,然后拐弯到位于朝山街的单位上班。每次在等待红灯时,经常听到一些闯红灯者与交警或者协管员的对话。面对“你为什么闯红灯”的质问,行人A回答:“我闯红灯了吗?”B回答:“我闯红灯怎么了?你管得着吗?”C回答:“我是闯红灯了,别人也都在闯啊!”。从这些几乎千篇一律、理直气壮的对话中,我们可归纳出行人闯红灯的逻辑——A类人属于无知的法盲;B类人属于无知无畏、且蛮横无理者;C类人属于从众型闯红灯者。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基本可以诠释一些闯红灯者的“理由”。
  也许有人振振有辞说:中国人素质低,外国人素质高。我认为这话过于简单武断。遵守社会“规则”,与贫富无关,与素质无关,而与公共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氛围有关。对此,早有人提出纳闷——也有人质疑:在中国没有排队习惯的人,在外国怎么有?在国内敢闯红灯的人,在外国怎么不敢闯?在日本、美国等国,谁闯红灯,都认为是耻辱的事,社会会给予谴责;在新加坡、德国,闯红灯是非常严重的事,在新加坡,行人闯红灯属违法行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第二次、第三次再闯,最重可以判半年到一年的监禁。在德国,闯红灯不仅被重罚,而且还与个人信用一生挂钩,找工作、贷款都要受限。而我国呢?闯红灯虽然为法律规定所不允许,但真正被法律惩处的有几个?法律成了“稻草人”,还能威慑违法者、影响社会所有人遵纪守法吗?假如有一个个的个体在违法闯红灯,而得不到约束和惩治,按照“破窗效应”,就会影响、带动一大批人违法闯红灯。当然,闯红灯不仅是国民丑陋行为的孤立表现,比如上车不排队,随地吐痰、大声喧哗等,与闯红灯同类也。
  破解行人闯红灯的世纪性难题,从长远看,应该提高国民素质,加强法制教育等。但当务之急是:治乱用重典,对闯红灯者依法严罚,让法盲者、无知无畏者慑于法律尊严不敢闯红灯,以此约束个体,逐渐在全社会养成“闯红灯可耻,守法者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