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大技术趋势冲击未来互联网

 10同心圆10 2011-09-18
10大技术趋势冲击未来互联网 20041213
  上世纪末,刚刚诞生的互联网就把有数十年基础的IT业界冲了个天翻地覆,但Internet浪潮其实才刚刚涌起。系紧你的安全带吧!因为在21
世纪中,Internet世界将远比20世纪更加激动人心。这一领域发生的变化,将超出单纯的工业革命范畴而影响到人类自身的发展。面对这场变革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其中最具影响的10大技术趋势。
*基础架构转动互联网大地
  当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流行的新技术上时,他们也许忽视了支撑所有这一切的互联网基础架构。但真正投钱最多,并决定未来互联网发展
的却正是基础架构。而被认为已经成熟的相关技术实际也开始发生变化。进入到所谓的“严肃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对它底层的基础架构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在快速、稳定、安全、可扩展、容易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标准。
  未来最明显的变化将是实现上世纪倡导已久的SAN(存储局域网),将存储设备从服务器中剥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网络,以顺应简化设备管
理、统一数据平台的潮流。另外,针对网上不同的工作流,服务器将进一步细分优化为3类:第一类是前端工具服务器,用来完成网络安全,如
防火墙,以及负载平衡等任务,今后甚至路由器、集线器等网络设备都有可能集成到工具服务器中;第二类是Web应用服务器,主机托管和协同
工作等任务将在这里完成;第三类是数据交易处理服务器,它将用来处理企业的核心业务,包括后台的办公业务。
  IA-64处理器的问世,以及新的内部I/O架构如PCIX的出台,将使更为复杂的应用得以在网络上运行。而跨平台的Linux操作系统和基于Java
和XML等的中间件,将为各种应用提供统一自由的开发环境。
*分布式走向互联网
  分布式计算由来已久,但与互联网结合将改变人们思考技术的方式,具体而言它将影响软件的编写,以及如何使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于企业
的商务活动。分布式计算还将对IDC和ASP模式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效率。
  P2P的计算模式是分布式计算思想新的体现,有专家认为,P2P对于未来互联网的影响就像浏览器对于互联网以往的影响一样。在分布式计算
架构中除了P2P外,还有两种主要的技术:电网计算(grid computing)和分布式信息技术平台。分布式计算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将网上多余的
计算能力集中起来,完成超级计算机级的计算任务,这又被称作电网计算。电网计算能有效减少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负担,并有效利用网络带宽
。国外正有公司研究电网计算系统,它能带来另一种网上服务,那就是把计算能力作为商品在开放的市场上买卖,现在电网计算交易公司已经开
始创建这样的网络门户,如果一家公司急需计算机处理能力,那它就可以通过网络门户购买到闲置的计算机资源。在分布式信息技术平台中有:
特殊应用服务器、Web交换、和内容分布网络等技术,它将使分布式的软硬件共享统一的网络协议。使不同地点的数据中心拥有统一的数据。分
布计算将促使人们从新考虑传统的网络拓扑和计算结构,网络的基础架构将分成小的,特殊的应用块,软件也将具有更多的智能,并将被裁剪用
于特殊的应用。
*网络智能带来经济利益
  网站生存的关键是提供增值服务,而电子智能(E-intelligence)则是网站提供增值服务的技术基础。电子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网站在众多的访
问者中,找到真正的客户,知道客户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从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让他们在想花钱的时候,就想到你。智能代理和智能
搜索技术能实现网站间的主动沟通,根据用户的喜好提供有用的实时信息,并替用户在网上找寻想要的服务或产品,而不是像现在的搜索引擎那
样,列出一系列网页,让你自己一个个去看。
  新型互联网智能(II)与传统的商务智能(BI)有很大不同,BI是为客户机/服务器的计算结构设计的,而II是建立在新的分布式结构上。II
将以新的方式在网上提供动态的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在II处理数据的范畴中,许多是未知的,例如,数据的提供者也许是在网上某个不知道
的地方,而分析者的水平和兴趣也将有很大差别,另外,网上谁去访问II的结果也是未知的。II 将摆脱对以企业为后端信息处理平台的依赖,
而是以互联网为信息发布和分布式应用的基础。
  II不仅基于互联网,而且针对互联网进行了优化设计。II使用的是分布式信息处理的概念,它将动态信息和处理工作放在网上,用户可以根
据各自的需求,分析、处理、整合不同数据源的数据,从而得到对他们有用的结果,而不是像传统做法那样,由一个分析中心将完全一样的分析
结果,通过互联网发放给实际有不同需求的各个用户。
  新的II还对数据库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在传统的BI中,关系数据库是核心技术之一,但它是伴随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成长起来,并且是为交
易处理而优化设计的,但在新的分布式互联网信息架构中,为多维信息分析设计的,能处理多种格式和结构数据的新型数据库,将担当其重要角
色。
*数字汇集、IP统一天下
  以IP业务为主的数据业务是今后世界信息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据有关专家预测,每6~9个月,主要ISP的互联网骨干链路的带宽需求就增
长一倍;2005年后,纯语音和数据流量之比将变成1∶99。不仅如此,其它业务(如视频、多媒体业务)也将步入数字汇聚(digital
convergence),最终走向统一的IP平台。据此,能否有效地支持IP业务已成为某项新技术能否有长远技术寿命的标志。
  数字汇集是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技术和数字媒体技术的融合。新的数字汇集技术将使互联网的基础架构能够通过支持文本、音频、视频媒体
,满足人类网上自然交流的需要。作为影响商务运作和个人学习与娱乐的一个统一信息平台。数字汇集将改变个人和企业协作及共享信息的方式
,它将诞生出新的人机界面、通信方式、合作方式。其中的主要技术有:VoIP、流媒体以及基于互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
  随数字汇集这一趋势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增值服务,新的服务及其成本和复杂度将呈指数增长。数字汇集要求为各种服务开发出统一的网络
基础架构,这将降低服务成本和复杂度,因为不用再为每个新的服务都重复建立网络系统,多个服务可以由一个平台来提供和管理,从而简化了
对设备的需求。
*宽带,网络永恒的需求
  宽带不仅是今天人们讨论的热门话题,更是互联网今后发展的关键。未来三到四年,全球宽带内容传递市场将达到50亿美元。
  IP宽带网络综合信息平台分为三层:高性能的核心层、灵活的网络收集层及联接企业和用户的接入层。在高性能核心层即宽带IP网络的骨干
层,全光网被认为是宽带IP网络的未来。全光网络采用密集波分复用(DWDM)作为传输平台,以IP业务为主,又称为IP优化光学网络,它将原来的
时分复用信道改为波分复用信道,并通过G位(或T位)路由器实现选路和数据包的转发。
  卫星作为宽带骨干网,虽然没有地面帧中继网络速度快,但它更适于IP多播和流媒体的需要,被认为是IP宽带网的另一个选择。
  宽带IP本地网络的趋势是:接入方法多样性,包括利用Cable Modem通过有线电缆接入、利用ADSL和ISDN通过PSTN网络接入以及无线接入等
方式。
  下世纪,作为综合信息传输平台,宽带IP网络必然要与其他信息网络互连。有线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网和电线网“多网融合”在发达国
家已经开始。 
  新加坡正在试验将现成的电线网络改变成一个电力载波通信(powerline communication,简称PLC)系统。这项为期一年的试验如果成功,
用户以后只要将电脑插到任何一个电插座,就可以直接上网,还能以电线代替电话线,用来打电话或发传真。电线网络意味着人们不必再为电话
线的位置所束缚。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一台膝上电脑和一个转接器在手,就可以随时上网。你甚至可以将家里几台电脑联成一个LAN,在家里
设立一个电脑游戏中心。 除了为用户提供更大的便利,电力载波通信服务可提供快至每秒4兆的网络速度,比现有的宽带网络至少快上3倍。 
  有线电视网,是一种广泛普及、低成本的向用户传送电视信号的网络。有线电视拥有宽带入户的优势,其广播式传输的技术特点及与计算机
网在逻辑上的兼容性,使其自身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无线互联敲开企业商务的大门
  i-mod模式的成功,使日本在无线互联网世界上已经先行一步,易用、简单的计费和大众化的应用是它成功的关键。无线互联的下一代应用
将沿着i-mod之路走向移动社区。2001年春天,日本开始使用3G无线技术将加快这一进程。3G高速技术还将敲开企业无线应用的大门。据预测,
明年移动互联网的中心将转向专为企业裁剪的应用、相关的新型服务以及新型的m-commerce。
  专家认为,今后无线互联网成败与否在于人们的认识,不要将它视为替代e-commerce的一种途径,或是无线接入互联网的一种手段,而要真
正为移动用户量身定做应用和信息平台。
  未来支撑无线互联网的拳头技术有两个,一个是无线语音技术,它将帮助无线手持设备摆脱输入、输出不便的问题,如键盘和显示屏幕过小
等限制,基于语音技术的PDA将在2001年底到2002年初出现;另一技术是基于位置的技术,如电子地图等,它将帮助无线互联真正进入到人们的
商务和生活中去。
  从无线接入设备看,IDC预测从现在到2004年,全球手持设备销量将由710万增长到1900万,市场规模将由31亿美元增长到66亿美元;同时呼
机、手机和PDA将逐渐合为一体;另外基于蓝牙的无线设备销量预计到2005年将有14亿。明年不会成为蓝牙技术火热的一年,它有可能会在小范
围内使用,如果还能生存三五年,它有可能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部分。蓝牙基础的软硬件技术已经成熟,它需要的是上面的应用和服务。
*集中托管大势所趋
  在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时代,集中托管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潮流,它代表了互联网的精神,体现了互联网对业界的改变。以前分散的IT资源在
这里被整合、以前各不兼容的应用和数据在这里被统一、以前混杂的IT业务现在交给更专业的公司集中处理。最重要的是,集中托管将所有这一
切与服务联系在一起,这一趋势将给IT的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商带来深远的影响。具体的集中托管模式有IDC和ASP等。集中托管需要的关键技
术将是:负载平衡、数据映射与同步、用户智能识别和高速缓存等。
  在集中托管的思想下,IDC将为客户量身定做一揽子服务,包括;专线接入、机房租用、服务器托管、整机带宽出租、网络管理服务、提供
域名及IP地址,甚至提供应用软件和数据库平台,进而提供完整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据预测,今后我国IDC业务市场的规模为:2001年20亿元
、2002年30亿元、2003年40亿元。
  ASP模式利用集中托管的思想实现了软件应用的网络分发和管理,解决了互联网给软件带来的版权、渠道管理和用户授权等问题。目前ASP服
务的主要对象还是中小企业,但今后大型企业将成为ASP业务的关键。未来对ASP服务的要求是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客户所在的垂直市场,了解他
们的业务过程;ASP还必须开发出支持低成本商业模式的可重复配置程序。
*信息终端大爆炸
  未来人们会感到,琳琅满目的普及运算设备像清风一样迎面扑来,它们将使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没有人能说得清普及运算设备是
什么,因为,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你的身边,可能在你的车里、房间里,也可能在你的衣服里、手腕上,或许有一天还会在你的指甲里。通
过它们,互联网将真正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为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便利。据PwC 2000年研究预测:无线设备、普及运算设备、和non-PC设备
将在今后几年中主导未来发展。虽然PC仍将继续增长,但non-PC 市场将以惊人的速度呈爆炸式膨胀。
  Forrester Research公司认为,non-PC影响最大的还是离线交易,到2005年,non-PC 设备将为2490亿美元的全球在线交易市场带来230亿美
元的收入,但却能为3780亿美元的离线交易市场带来1280亿美元的收入。IBM普及计算市场和策略总监Jonarthan L.Prial的预测更为乐观,他说
:到2002年全球80%的网络交易将通过non-PC实现。
*安全不得不关注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防护应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信息的静态安全和信息的动态安全。前者指防止存放在服务器、磁盘阵列等设备上
的数据被盗取、修改、破坏,后者指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被截击或窃取。保证系统安全至少需要三方面的技术:其一是系统的防
护技术,新的技术趋势是将安全与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其二是系统的保护技术,如数据的备份、异地存储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其三是加密、解密
和认证技术。
*聚焦本地文化
  结合本地文化建立互联网的信息平台,将为国内厂商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本地文化相关的技术包括:语音服务、电子地图、中文翻译和
中文域名及中文关键字搜索等。
  通过在PSTN与互联网之间放置中文语音网关,实现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帮助用户语音上网,以“说话”来控制网络自动信息系统,将成为
银行、电信、证券、运输等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武器。伴随着语音上网概念的出现,提供信息服务的语音门户也浮出水面。语音门户将吸引更
多的人通过电话、手机等其他途径上网。利用语音服务,还可以将电子邮件、电话和传真统一到一个信息平台上,让移动用户通过电话来收发电
子邮件。
  电子地图将为移动用户提供当地详悉的服务信息,例如不论你到哪里,通过装有电子地图的手持上网设备,就能马上知道周围有什么能满足
你需要的商店或餐馆,并能立刻订购。
  由于互联网是从美国发展起来,所以网上大量的信息都是英文的,而DNS最初也是为使用英文的人而设计,这些都成为我们全民上网的障碍
,而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任当然就落在了国内公司的肩上,网页翻译、中文域名和关键字中文搜索技术的成熟,无疑将降低百姓上网的门槛,挖掘
出互联网在中国的巨大潜在能量。
 
[作者:申小乙 原载于:中国计算机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