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几种常见的方法: (一)主题欣赏法 演唱(填词)、演奏 为名曲填词可以增加学生的对音乐的兴趣和记忆。为《渔舟唱晚》主题填词: 山苍苍,水茫茫,船似箭,桨激浪,歌声随风扬。鱼满仓,心欢唱,踏浪归去月如霜,惟见水天长。 (二)结构欣赏法 在主题记忆的基础上分辨音乐的结构,这是音乐欣赏教学重要环节。在分辨音乐结构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如用动作、用不同颜色的卡片、演唱、演奏等不同的方法表现不同的乐段。 《单簧波尔卡》 (三)联想想象法 我们把描绘性的音乐所引起的对相关生活形象和意境的想象称作“联想”,而把由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所引起的自由想象称作“想象”。 如在欣赏了德彪西的《月光》后,有的学生为乐曲命名为《月光》;有的说乐曲使人感到诗情画意,有一种神秘感;有的创作了一首小诗:风儿轻轻,月儿明明,水儿滢滢,我欲乘风行,月公自有情。还有的画了一副画。 另外,还有一种很重要的音乐想象形式就是内心听觉想象,也称为内心听觉。 (四)听唱结合法 音乐欣赏不仅只有听必须与唱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现在许多音乐家都将著名乐曲的主题,或者著名的乐曲填了词,既便于记忆,又丰富了音乐表现的形式,即使没有词也应让学生唱一唱旋律以便加强记忆。 (五)文化渗透法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与相关文化是对音乐教学理念的一大发展和进步,使音乐教育更加接近人文教育的实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应最大限度的挖掘音乐中的文化内涵,丰富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欣赏《渔舟唱晚》时,除音乐因素外,我们还可以渗透以下几方面的文化内涵。 1、《渔舟唱晚》是以古曲《归去来辞》为素材发展而成的,具有中国古典音乐美的特征。 2、标题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诗句,具有古诗的神韵。 3、音乐的审美意境同中国的山水画有异曲同工之意,如石涛的《秋江雨景》、倪瓒的《渔庄秋霁图》等,可以丰富音乐的想象。 4、音乐审美意境与古诗的意境如出一辙。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斯珍珠月似弓。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不同乐器演奏的《渔舟唱晚》,如电子琴、管弦乐合奏、民乐合奏等,不同的音色及演奏风格,使我们可获得了不同的审美感受。 深入挖掘教材的内涵: 1)反复倾听音乐,记住音乐的主题并能用钢琴演奏。(如可能最好能记下全部的乐谱) (2)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 (3)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 (4)分辨音乐的结构 (5)在欣赏过程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 (6)通过欣赏引起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 (7)了解作者的简况 (8)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 (9)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