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人生是苦”
从这里也就引出来了佛教的积极人生观。第一,要珍惜当下,懂得惜福。现在的幸福与快乐虽然短暂,也是宿世因缘所致,人们常说的“福报”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知道爱惜与珍惜眼前的幸福,不仅会“人在福中不知福”,还会把好事做成坏事,因为糟蹋福报而造新业。我们看见不少家庭中成天吵吵闹闹,甚至大打出手,这就是不知惜福反造恶业的例子。第二,佛教既然指出了人生的缺陷,指出一切无常不能久在。所以提出了积极的修持法,主张大家努力修行。人生有缺陷好象人生中有了疾病,就要看医生就要服药,今天不舒服,明天疾病去除,不就恢复健康与快乐了吗?今世有缺陷,赶紧修来世不就是一种积极的办法吗?佛教的修行正是对治“人生是苦”的严酷现实的有效手段。 现实中虽然说来是“无常、苦、空、无我”,但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和理想境界却是“常、乐、我、净”的。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人就不可能是悲观与消极的了。说到消极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人,或者耽于五欲享乐,不讲道德修善的人才是真正的消极的呢。学佛的人,不仅在困苦时知道努力向上,在幸福中也知道惜福,又因为时时警醒自己,了解快乐不是永久可靠的,所以必须好好向善努力。说到底,人生的确是苦,但佛教的目的是教人化苦为乐,是教导人们如何迈向积极的、向上的、健康的、快乐的人生道路。 |
|
来自: 行为准德为先 > 《青阳、红阳、白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