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惠程:聚酰亚胺的泡泡能吹多大?

 昵称4914996 2011-09-19
  12月10日,深圳惠程(002168.SZ)公告称,证监会已核准其根据此前公布的增发预案,本次其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000万股,发行价不低于每股12.20元。

  此次增发预计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4.52亿元,将主要用于高性能耐热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新型高性能高分子材 料金属复合管母线及结构件项目和真空绝缘电气控制设备项目。

  凭借聚酰亚胺概念,深圳惠程股价仅在11月涨幅已逾50%。而如果从2008年算起,深圳惠程的股价已为“2年10倍”。

  2008年底,深圳惠程股价在20元(复权后)附近徘徊,但截至2010年12月13日,深圳惠程股价最高蹿至247元(复权后),2年时间,公司股价上涨10倍之多。

  推动股价上涨的题材正是公司5000吨聚酰亚胺的项目。

  这是一种具有高模量、高强度、高耐高低温、轻质、阻燃等特点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广泛用于高科技、新兴产业、军工等诸多高精尖领域,目前仅有奥地利赢创、美国杜邦、宇部兴产、钟渊化学和SKC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

  但问题是,仅处在10吨中试阶段深圳惠程,离最终的工业化稳定生产,尚有一大段距离,而股价已飙升。

  即便是一个美好的故事,而在股价10倍涨幅之后买入,风险有多大?

  高管减持

  而在10倍涨幅之后,公司高管却在半月内密集减持近2300万股。

  深交所大宗交易记录显示,10月27日到11月12日之间,深圳惠程三位高管(股东)累计减持2299.98万股,占公司流通盘1.44亿股的15.97%。据统计,公司高管平均减持价格为每股22.23元,合计套现5.068亿元。

  其中,总经理何平和副总经理匡晓明持有的股份在2010年9月21日解除限售。在此番抛售中,何平减持1000万股,匡晓明减持1279.98万股。

  而事实上就在此前,公司才刚通过增发预案,彼时公司第一大股东、董事长吕晓义承诺斥资5000万元现金参与其中认购。而该项增发募投项目正是聚酰亚胺。

  一边是大股东高调现金参与增发,另一边却是第二、三大股东何平、匡晓明的巨量抛售。

  而与此同时,2010年8月后,多家券商也开始发布针对深圳惠程聚酰亚胺的研究报告,不惧股价高位看好。

  其间公司利好也随之放出。

  11月24日,深圳惠程公告称,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受让“聚酰亚胺泡沫专有技术”,并开展对相关技术的中试及产业化研究。当天深圳惠程早盘冲至涨停;11月26日,深圳惠程盘中最高涨幅达9.37%。

  减持股份的副总经理匡晓明其时对媒体表示,募资的3亿元大约扩建5~10条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这次募资后,基本解决了资金缺口。匡晓明介绍,2011年纤维生产能力将达年产300吨,原料生产能力将达年产1500吨。

  如果聚酰亚胺真如此值得期待,那股东为何又频繁减持呢?

  聚酰亚胺之梦

  深圳惠程10月19日公告称:深圳惠程控股子公司长春高琦聚酰亚胺材料有限公司与吉林省科技厅签署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同书。根据该合同,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委托长春高琦承担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的“年产5000吨高性能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开发”项目的科研任务并提供部分研究经费。

  有券商研究员据此推算,“聚酰亚胺纤维若以25万元/吨销售,5000吨产能投产后预计每年将贡献业绩1.05元。”

  但貌似合理的企业盈利推算背后,却是从中试到工业化的重重阻隔。

  “中试只是一种技术上的可行性,工业化生产跟中试是两码事。有很多工业项目从中试到工业化一拖就是好几年。成品率、产品质量、成本,都是工业化生产所必须达到的严格指标。”一位化工专业人士告诉记者。

  “要么就是装天真,要么就是真天真。”上海一位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的经理不无戏谑地向记者说,“我们的研究员不会这么测算。”

  据记者了解,聚酰亚胺物理特性优越,国外一些化工巨头,曾斥巨资研发多年始有突破。

  华泰联合证券研究报告称,“深圳惠程的聚酰亚胺,采用独特的氯代苯酐合成路线,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解决了原料来源的问题,同时还将反应过程从6步减少为2步,实现了连续化生产,理论成本比国外传统路线降低30%左右,保证了公司产品未来的盈利能力。公司中试的纤维产品,经下游客户试用,已达到国外先进水平。”

  深圳惠程半年报显示,公司长春高琦耐热纤维小规模生产线已实现稳定连续生产,工艺逐步成熟,产业化条件已完全具备;在高强纤维、薄膜、复合材料、纳米纤维制品等方面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试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记者尚无法证实深圳惠程聚酰亚胺纤维等产品是否达到国际同等水平,并可工业化生产。但从以往国际化工巨头的研发经验看,新材料的研发并没有那么容易,且费用巨大。

  化工专业人士估计,研发聚酰亚胺此类极具价值的高新技术型化工产品,则其每年的科研经费投入约可达1.5亿至1.8亿美元左右,并且研发周期不会低于5年。

  公开资料显示,深圳惠程大股东吕晓义,此前曾是长春应化所副所长,这是外界认为公司能够在聚酰亚胺项目上占据优势的有利条件之一。而长春应化所正是深圳惠程的技术合作方。

  作者:言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