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指分析师 王奇 随着恒大亏损70.7亿转让万科股权的消息逐步扩散,这场近2年的股权之争也进入了尾声。 与恒大“割肉甩卖”不同的是,万科原第一大股东华润,却以总盈利超过350亿元的成绩离场,也就是说,恒大亏的钱还不到别人利润的1/5。由此看来,恒大此役真的栽了吗? 临近股权之争的尾声,作为主战场的万科形势愈加波动,其股东持股比例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发了25%以上的换手。 在今年1月12日之前,华润还持有万科15.31%的股权,恒大也一直保持着14.07%的持股。 1月12日,华润宣布以每股22元的价格把持有的万科股票悉数转让给深圳地铁。而也正是华润,在去年6月以大股东的身份强烈反对万科管理层引入深圳地铁的战略。 6月9日,恒大也宣布转让手中全部14.07%的股权给深圳地铁,单价18.8元/股。而这些股份,主要为去年万科股权之争陷入僵局时,恒大趁着万科股价大幅下跌时买入的,持股至今仅1年时间。 目前深圳地铁持有万科29.38%的股权,超过宝能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回顾整个股权之争中,主流股东的持股成本发现,恒大以23.4元/股的高价位居首位。 深铁的成本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以单价22元接手华润持有的万科股权,另一部分正是6月9日,从恒大处购买的18.8元/股的股权。综合计算下来,深铁目前的持股成本约20.5元,相较之前的22元/股已经有了明显下跌。 安邦的总成本在108亿元-128亿元之间,平均每股成本18元左右。 宝能旗下的钜盛华、前海人寿、资管计划三部分成本各不相同,其成本分别为14元/股、15元/股、18/股。由于资管计划的规模最大,成本最高,综合折算其持股成本为16元。 万科管理层主要由“金鹏计划”与“德赢计划”构成,虽然持股比例不高,但是成本较低。据资料显示,这两大资管计划主要在2014-2015年建仓,当时成本价约为10元/股。 华润最为持股最长的股东,其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华润入股的2000年前后,其万科股价采用前复权计算不到1元/股。 纵观股东的持股成本与出让价格来看,华润与恒大目前均已经实现股权退出,华润每股盈利超过21元,而恒大每股倒亏4.55元。 其余4大股东虽暂时没有退出,但若按万科停牌时的20.87元计算,也均有不同程度的盈利。 结合各大股东每股盈亏及所持有的股本计算,在华润持股的这17年里,万科股价一路攀升,一直到今年初华润退出,总共盈利超过355亿元; 万科管理层持股虽然比例不高,但每股盈利空间较大,因此也有100亿元的盈利; 宝能目前整体浮盈137亿元,但其资管计划持股成本较高,受恒大折价转让股权影响,宝能也将面临成本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宝能持有的万科股票在7月也将迎来解禁,届时宝能将有机会选择出让股权来降低成本压力,而这也将为万科股权之争画上真正的句号。 安邦自股权之争以来并未有太大的动作,其持股比例低,利差也不大,目前账面浮盈19.5亿元。 深铁现在作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十几亿元的涨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深铁想要的是万科的控制权,而并非财务上的盈亏。 当然最后是整个股东名单中,唯一一个账面亏损的企业——恒大。70.7亿元的亏损远远超过恒大每年50亿元的营业收入,然而恒大着眼的或许并不止于此。 此前恒大一直表态“无意成为万科的控股股东”,甚至不惜将持有的万科股权表决权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深圳地铁,而恒大与深铁乃至深圳的关联远没有这么简单。 早在2016年9月12月,恒大便将公司注册地迁往深圳,这也被外界纷纷解读为恒大在为借壳回归A股做准备。 不仅是公司注册地的改变,恒大背后的股权也有深圳投资的影子——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深业集团旗下的子公司,参与了恒大第二轮增资,占股2%。且就在转让万科股权之前的6月1日,恒大以54.25亿元获得了深圳市国资委旗下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挂牌出让的4个项目,其中三水地产、三水投资及三水酒店现时共同拥有位于佛山市三水区的项目,项目地块规划为低密度居住用地及商服用地。 无论是甚嚣尘上的恒大以退出万科股权之争换取“深深房A”的壳资源,还是恒大看中了深圳长期发展中的大量潜在地块的前景,与深圳政府签订了桌底协议,亦或是单纯地想拉近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换取恒大在未来房地产开发中的政商合作,恒大此番壮士断腕都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那么由此来看,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创家集团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