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静方能生智慧

 工作并快乐着 2011-09-20

      1、状态与气场

教育者最重要的是修炼一种状态。好的教师,站在那里就是教育,教师状态,分为三个境界:一是气韵宛然;三是活力自在;二是中正平和。对应王国维先生的三境界论。

教师的状态,实质上是——人的内在力量,在精、气、神三个方面综合后流露出来的“场”。所以,这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有人叫气场,之所以叫气场,是因为人的“精”和“神”,都将被“气”控制,这个“气”,就是情绪,好的情绪谓为“中正平和养精神”,坏的情绪谓为“牢骚太盛防肠断”。

 

2、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注重心情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心情,是做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心是水,情是波,情由心生发,所以,养心是教育的大智慧。即:养人养心,真心第一。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情”是表面问题,“情”之根在“心”,因此,我只做“养心”的工作。养心,主要是经营教师和学生的五心:信心,爱心,耐心,专心,开心,其实就是创造内心秩序。由此,我们开创了新时期养成教育理论实践体系,通透、深刻、好操作、效果好。

 

 3、人的情绪是怎样发生的?

    情绪是和人的追求联系在一起的。

    当我们无法确定是否应该去追求时,就会犹豫、彷徨;当我们失去目标的时候,则会感到空虚、寂寞、伤感;当我们在追求过程中碰到紧迫局面与压力时,需要我们付出持久的、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就会感到紧张、焦虑、忧虑、担心。

 可见,要消除或者摆脱这些消极的情绪,就要求我们能正确地面对追求,形成良好的心态,进而才能控制或者分解不良情绪。 

 

4、心静方能生智慧。

心静才生智慧。可是心静多难啊!心要静,要有远见,站在将来看现在;心要静,要有大宇宙观,人在世界中只是尘埃一粒;心要静,要有宽阔的胸襟,大其心方可容天下万物;心要静,要有大爱…何其难?可心不静,一切教育都是无力的。

心能不能静,是由我们如何看人生、如何看世界、如何看问题的态度来决定的。

我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任何时候,看问题,要整体地看,要积极地看,发展地看。这其实也是常识!在家里,在课堂上,家长和老师如果经常在孩子面前,对社会现象发牢骚,甚至“愤世嫉俗”,恨不得闹革命,孩子的心性一定会受到动摇。人的心性不稳了,再好的教育,都是没有用的。

 

 5、当我们心烦气躁的时候
  眼前无论多大的东西,只要把它挪得远远的看,比如三十年以后,都是小的。

 眼前无论多么繁多杂乱的东西,只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在足够高的地方,比如万米高空上看,都是少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