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单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朦朦相遇 2011-09-20
 
第六单元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一、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脑膜炎双球菌
  传播途径:呼吸道
  流行季节:冬春季
  易感人群:6个月至14岁儿童多见

  二、诊断
  (一)普通型
  1.临床表现: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
  2.实验室检查
  ①血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②脑脊液:压力高及化脓改变。
  ③皮肤淤点或脑脊液涂片:革兰阴性球菌
  ④脑脊液或血培养阳性可确诊。
  
  (二)暴发型
  1.休克型: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及意识障碍,皮肤大片瘀斑伴中央坏死,休克表现。脑膜刺激征常缺如。
  2.脑膜脑炎型:为脑实质损害,高热、昏迷抽搐,有脑水肿,可发生脑疝死亡。
  3.混合型
  
  

  三、鉴别诊断
  几种脑膜炎鉴别
临床表现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发病季节 7、8、9三个月 冬春  
病原 乙型脑炎病毒 脑膜炎双球菌 结核杆菌
传染源 患者及带菌者 患者
传播途径 蚊叮咬 呼吸道 呼吸道
临床特征 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衰竭 皮肤瘀点、瘀斑  
脑脊液 清亮 浑浊 毛玻璃样
蛋白 轻度高
糖、氯化物 正常
白细胞数 <500×106/L >500×106/L <500×106/L
分类 单核为主 多核为主 单核为主
确定诊断 IgM抗体 细菌涂片、培养(+) 细菌涂片、培养(+)
  腰穿压力80~180mmH2O
  脑脊液正常值:
  外观清亮透明
  白细胞数成人:(0-8)×106/L;儿童:(0-15)×106/L;
  蛋白0.15-0.45g/L
  葡萄糖2.5-4.5mmol/L
  氯化物110-130mmol/L
  【习题】
  男性,8岁。发热,头痛3天,伴神志不清6小时,于12月8日入院。既往体健。体检:T39.9℃,BP110/70mmHg,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正圆,球结膜水肿。四肢可见散在的瘀点,颈抵抗(+),克氏征(+)。血WBC20×109/L,中性粒细胞92%,淋巴细胞8%,Hb157g/L。要穿脑脊液检查:压力250mmH2O,WBC2600×106/L,多核细胞88%,单核细胞12%,蛋白3.3g/L,糖0.8umol/L,氯化物91u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中毒型痢疾
  C.肾综合征出血热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正确答案』E

  四、治疗
  病原治疗:首选青霉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