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望皆平话平望

 苏迷 2011-09-21

我们往往热衷于去远方去旅游看风景,却不知道,在身边也有许多好风景,值得一游。古镇平望,就是这样的地方。

出王江泾,过盛泽不远,即到了平望。在以往的印象里,平望只是一个过路的站头,我们去苏州、无锡,都要经过这个小镇,而今天是特意为它停留。

停车驻足,面对白鹭翻飞的莺湖,首先体验到“平望”的含义:水面波澜不惊,一平如望。远处是运河的船队,缓缓前行,跨越千年的记忆在此刻激活。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平望”的名字,与这湖是最相宜的。

莺脰湖,给了平望想象的空间,从而积累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历代无数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杨万里、陆龟蒙都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这当中,唐代书法家颜鲁公的“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清代吴琼仙的“湖光十里碧粼粼,蟹舍渔庄自在身。细雨斜风归亦好,平波台上问仙人”最有代表性。聪明的平望人,从前人的诗句里拾取“望”、“波”二字,造了一座七孔拱桥——望波桥,把平望镇与莺湖相牵连。

湖是好湖,诗是好诗。今天你可以站在这望波桥上,极目远眺,看四季变换,看日出日落,听梵宫钟声,与古人对话。甚至,你可以坐伴莺湖,品味水乡特色佳肴金睛银鱼,想象当年吴王夫差伐越得胜归来,泛舟莺湖,喝“鱼会鱼汤”,挥手之间,变残肉剩骨为金睛银鱼的神话故事。那是怎样的神仙福地啊。

从莺脰湖回过身来,再来拜望水乡佛地——小九华寺,静参坐,悟人生,足可以让你透彻许多道理。

小九华寺,坐落在莺湖畔,四周环水,只有一座伟岸挺拔的安德桥相连。小九华寺又名九华禅院,原名东岳庙。清朝道光年间《平望志》上记载:明万历年四十年(1616)建,是为了纪念地藏菩萨。当时规模宏大,山门、客房、斋堂、厨房,一应俱全,飞檐翘角,殿宇重重,顶膜礼拜的人蜂拥于此,是当时江南的一座名刹。当然,曾经的辉煌历经沧海桑田,早已改变模样。今天,虽然庙宇面貌都是新造的,但安德桥依然矗立,也许能让你寻到一点旧痕吧。

当年,我国现代名僧太虚法师,原本要去普陀山出家,不意误上了去苏州的航船,中途在平望舍舟登岸,因缘相续,进了莺脰湖边的小九华寺,被寺中住持收留为徒,成就了一代名僧。一个世纪过去了,平望小九华寺作为太虚法师的起始地,香客、游客纷至沓来,平望因此更加名声大震。

翻翻有关平望镇的志书,平望记载始于西汉,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38年。运河古镇所有的特征,平望都具备。当乌镇、周庄、西塘都开发成了新景点,热热闹闹起来的时候,平望这个运河古镇,也在这水乡泽国之地,悄悄地经营起自己的水乡文化。莺湖商贸旅游区已经初步形成,以小九华寺为代表的佛文化正在发扬光大,使这颗“苏杭天堂走廊”上的明珠更加璀灿夺目。(唐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