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打运动员严重损伤的救治和预防

 父母呼应勿缓 2011-09-22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散打运动员损伤及预防情况.结果显示:受伤部位多以头部居多,手腕和腿部次之;损伤性质以轻度软组织损伤居多,符合一般运动损伤特点,急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占绝大多数,而骨折、脱位和严重颅脑损伤少见.采用加强训练,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科学安排运动量;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注意准备活动,加强保护帮助和医务监督等方法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散打运动严重损伤的救治
 1、休克的现场急救
  休克是指人体受到强烈的有害作用而引起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运动员出现的休克多见于外伤性休克,主要是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或震荡所致。
  对于散打运动来说,多在实战比赛中由于头部、腹部、裆部受到严重挫伤,从而引起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现象。出现休克时,应立即让伤员平卧,头侧偏,注意防寒或防寒或防暑,不可随意搬动和让伤员坐站立。对昏迷不醒者,可掐人中或嗅以氨水使之苏醒。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昏迷时间在5分钟以上;清醒后头晕、恶心、呕吐剧烈、两瞳孔不对称或变形;清醒后有颈项强直或出现第二次昏迷时,说明头部严重损伤,应立即送医院处理。裆部挫伤急救措施同前,但要检查外部是否出血,睾丸是否进入腹腔,如有这些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
 2、关节脱位的临时处理
  关节脱位是指关节失去正常的连结,也称脱臼。
  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由于倒地时自我保护动作不正确,易出现肘关节、肩关节脱臼;在使用冲拳、惯拳用力空击时也有可能出现肘、肩关节脱臼。这里受伤关节会出现疼痛、压痛和肿胀,关节功能丧失,关节外表出现畸形。
  肘关节脱臼时,让患者取坐位,助手站在患者背后,用手握住伤肢的上臂,术者一手握伤肢腕部,另一手拇指抵住尺骨鹰嘴,与助手对抗牵引数分钟,然后逐渐使肘关节屈曲,即可复位。
  肩关节脱臼时,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于患侧,双手推患肢腕部,并用足底伸入患侧腋下(左肩用左足,右肩用右足),蹬住其附近的胸壁,徐徐拉伤肢,并同时向外旋转患肢,此时肱骨头可从锁骨下、喙突下、盂下离开,自关节囊的开口处滑入关节盂内。
 散打运动损伤的预防
  散打的教学与训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通过教学与训练,一方面使有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良好变化,并且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地渐进积累;另一方面使运动员掌握和提高技术、战术,并能在比赛中熟练运用。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某个环节的疏忽就可能导致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为了减少或避免发生运动损伤,在教学和训练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课前或赛前,必须安排20-30分钟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跑步、关节操、热身操、拉韧带等,使关节、韧带的伸展、旋转的幅度由轻到重、由小到大充分拉开,并使身体发热和兴奋。不要一到训练场或赛场,头脑一热就伸胳膊踹腿。尤其在天冷或天热,情绪兴奋或抑制时,准备活动不充分最容易受伤,对于初学、初练者更应予以重视。不要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而造成损伤,从而影响训练比赛,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
 2、要遵守教学与训练的原则
  散打教学与训练的重要原则,就是系统性、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由于散打本身项目的特点,运动员在掌握技术和运用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承受生理、生化适应性变化的“痛苦”,还要承受对抗中的“皮肉之苦”,所以从事散打运动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持之以恒,配合好教练员的安排。如果怕苦、怕累、怕痛而间断训练,是引起损伤的最大隐患。另外在训练的安排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深入细致地筹划。不要在防守动作还没有形成“动力定型”,就进行攻防实战练习;倒地的自我保护动作还没有掌握好,就进行摔法练习;抗击时一定要先学基本动作,再学基本技术,同时加强专项和非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攻防练习要由轻到重、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当形成有意识的进攻和防守,并具备了打击和抗击能力时,再安排小范围的实战,使身体各部门机能逐步适应训练和实距,然后才能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
  由于年龄、素质、基础的不同,队员之间仍然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要贯彻区别对待原则,不能操之过急,个别与整体都要逐步提高训练水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保证运动员训练的长期性和持续性。
3、提高训练水平
  散打的实战和比赛,对抗性强、竞争激烈,要求运动员具备全面的技术动作和战术打法,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方面都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积累,容不得“缺斤短两”。如果教练员、运动员不能严格要求,只看重暂时的输赢,以此引发的运动损伤对运动员今后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则是长远的。
  例如:有些队员技术单一,比赛的漏洞就多,进而就会被动挨打,受伤的可能性就大;有些队员虽然技术较全面,但抗击打能力差,往往打到对方反而使自己的拳、脚出现擦伤或挫伤;有些队员临场应变能力差,容易出现攻防的盲目性,甚至丧失信心,这也是导致受伤的隐患;有些队员由于专项和非专项身体素质差,随着体能的消耗,只能看着对方出拳出腿,自己连防守招架的力量都没有了,怎么能不受伤?
  在散打的实战和比赛中,由于场地、器材等客观原因也有偶然性损伤,但训练水平不高所造成的损伤比例很大,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4、加强医务监督
  医务监督是预防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保证运动员训练和健康的有效措施。
  运动员要采用自我检查的方法,把训练、比赛成绩、健康状况以及身体反应等情况定期记录在训练日记中,作为医学观察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有伤,有及时治疗、调整训练,不要延误。
  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配合医生的工作,尊重医生的意见。运动员如伤病未愈就参加训练和比赛,往往会使伤病加重或造成新的损伤。
5、全理安排膳食
  散打训练运动量很大,饮食安排是否适合,对体质和技术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膳食上主要供给蛋白质(尤其是动物性蛋白)和含有较丰富的糖类食物。每日要有一定的蔬菜和水果,以增加各种维生素,满足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内环境稳定性的需要,特别是维生素B、C的摄取要引起充分重视。训练后要适当休息才能进食(一般30分钟左右),进食后,也要休息一段时间再去运动(一般为1.5—2.5小时)。
6、其它卫生措施
  水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营养素。它能调节体温,参与物质代谢,保持身体的正常分泌。每人每一饮水量约为1000—1500毫升。习练者由于运动时排汗较多,需水量了尽可能更多些。水分一下子进入体内,会加重心脏、肾脏的负担,并且也会稀释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食欲。如继续运动,水在胃中的晃动,使人不舒服、甚至引起呕吐。习练者最好平时有足够的水分,如在训练时感到口渴,不应多喝水,以漱口来消除渴感。
  训练中和训练后要擦干身上的汗水,如条件许可,在训练后进行沐浴。
要经常洗晒护具和手套,使之保持清洁。每次训练结束后,要将护具和手套用清水擦擦,用口喷上一些酒精,去掉汗臭味,使下次训练穿戴护具时有良好的合适感。要定期大拆洗。
  要注意训练场地空气的流通,经常打扫,保持适当的温度,注意环境卫生。
  注意按时作息,保证必需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防止过度疲劳,影响训练和比赛。
综上所述,在散打的基础训练过程中,身体上各个部位的损伤都是避免不了的,预防和及时治疗因练习所造成的各种损伤也很重要。实践证明,随着攻防技术的提高,引起损伤的因素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当护具不完善的情况下损伤率越来越大,所以说在散打运动训练过程中除科学的安排训练,及早预防外,并且还要对出现的事故要总结经验,及时处理和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