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侗族风雨桥

 泉源阁 2011-09-22
    中华民族园侗族建筑景区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1平方米,建筑复原按贵州省从江、黎平地区的侗族典型建筑。规划形式为寨,由鼓楼、风雨桥、寨门、戏台、民居、水车、碾房、谷仓、稻田等组成。侗族建筑以杉木为原料,民居形式为干栏式。侗寨内水塘密布,大部分民居建筑的下部“吊脚”在水塘中。民族园再现了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广西三江侗族林溪乡马安寨的程阳桥。相对于园内散文式的建筑画面我更喜欢这里诗意的表达!!

     风雨桥又称花桥,是侗族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间建筑之一。侗寨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更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风雨桥既有飞龙腾空之势,又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意。后来,风雨桥成了情侣们幽会密语的好去处。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并肩坐在桥畔,是侗族青年男女们一种由远已久又别样的浪漫。

     风雨桥——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采用的是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既有古代百越族干栏式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艺术。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四柱抬楼式建筑,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翅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始建于1912年,于1924年建成,1982年被列国家重点文物。整座桥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杉木凿榫衔接,凿木相吻,斜穿直套,纵横交错,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亭廊相连,浑然一体,犹如羽翼舒展。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桥两边稻香柳吟,花木簇拥,不远处的吊脚楼依山傍水……

     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风雨桥大多架设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幸福。故人们称之风雨桥、回龙桥、永济桥、赐福桥…… 该桥与我国的赵州桥、泸定桥及罗马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

     程阳桥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建筑技艺和雄伟风姿而闻名于世。郭沫若先生曾题诗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而民族园里的风雨桥上有中国书协主席沈鹏的名联一幅:花繁粮丰青山环侗宅,桥腾梁悬清江济寨民。      民族大桥就仿照风雨桥的造型,兼收并蓄了白、侗、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加以花岗岩、大理石、原木及少数民族绘画等装饰,造型巍峨俊美,风格古朴敦厚,成为北京新景。于2000年11月竣工,总设计师为民族博物院院长王平女士。桥长65米,高16米,宽8米,分上下两层,将民族的南北有机相连。

      侗族鼓楼的总体外观,底部大厅、顶部架木鼓的结构,及檐角塑兽等形式,都有着同一功能的需求和模式;它建在寨子的中心,雄伟高大,几十里之外,就能看到它高耸云宵,每遇大事,它顶部的木鼓就会敲响,乡民们聚集到鼓楼“议会大厅”中,听从寨老主持“鼓楼会议”制定乡规民约,并以击鼓而生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