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肺炎支原体

 wxn2000 2011-09-22
试个中成药吧,原名叫“返魂草冲剂”,吉林出的.不苦,是我们市中心医院儿科专家给我儿子开的,外面卖15元左右.疗效不错但是老包装.现在不太好买到.市面上有一种“肺宁”(盒子上有注明说原名返魂草冲剂)我儿子喝过,也不错.

【摘要】 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入手,结合典型病例,介绍盛丽先教授运用养阴清肺汤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经验。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阴虚内热;养阴清肺汤;经验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经治疗后全身症状好转,咳嗽成为主要或唯一症状,时间大于4周,则称为慢性咳嗽[1]。临床多见阴虚内热表现,吾师盛丽先教授以养阴清肺汤治疗,效果颇佳。现述导师心得于下。

  1痰火灼肺、阴伤失濡是病机关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急性期病程可持续1~3周,以持续高热刺激性咳嗽或咳嗽痰稠为主要症状,或伴咽痛、胸闷、胸痛等[2]。中医辨证属木火刑金或痰热壅肺之内伤咳嗽。小儿肺常不足肝常有余。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风寒风热之邪犯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日久外邪入里化热,引动肝火,木火刑金而作痉咳少痰[3];或邪热灼津,炼液成痰,痰热互结,壅滞肺气,而致咳嗽痰稠。经西医抗感染或中宣肺热化痰等治疗后,外邪渐退,痰热渐清,而肺津日渐耗损,致肺阴不足。阴虚可生内热,内热又伤肺阴,如此循环,肺阴难复,肺失滋润,咽失濡养,而干咳迁延,月余不已。此时由急性期的实热咳嗽逐渐转化致慢性期的虚热咳嗽。临床表现为干咳或清嗓声,多无痰或痰少而黏,或有咽喉不舒感。舌红或如常,舌苔薄净或花剥,脉细弦或无明显异常。部分内热体质患儿有唇红、便干、扁桃体红肿等症状。据以上分析,导师认为此期中医辨证当属阴虚内热。

  2滋源益肺兼清以润为治疗原则

  患儿咳嗽日久,肺津不足,肺阴亏损,单一沙参麦冬汤药力不支,故导师选用养阴清肺汤,从脾肾增液以润肺,兼清内热,力专效宏。

  养阴清肺汤源自《重楼玉钥》,药用生地黄玄参麦冬白芍甘草牡丹皮浙贝母薄荷,本治肺肾阴虚,兼有内热之白喉[4]。吾师取其滋阴凉润之功,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后阴虚内热咳嗽。方中寓增液汤润肺滋肾,使金水相生,泉源不竭;含芍药甘草汤滋养脾阴,经脾散津,上归于肺,洒呈于咽,又可缓急解痉,减轻干咳[5];配以浙贝母、牡丹皮、薄荷清透内热。脾肾得养,内热得清,则肺阴化生有源,充沛不失,肺咽得濡,而诸症自愈。全方养阴清肺,兼辛凉而散,恰合病机,故用之得效。

  3 验案举例

  纪某,男,8岁,2008年3月22日就诊。咳嗽1月余。曾因肺炎支原体肺炎住院治疗15 d,好转后出院。继服阿奇霉素2个疗程后,仍咳嗽,故寻中医治疗。症见单声咳嗽,痰少而黏,咳嗽以白天为多,夜间不咳,大便偏干,时有鼻衄,舌红苔少。心肺听诊(-),血常规正常。西医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中医辨证:阴虚内热。治以养阴清肺。药用生地黄9 g、麦冬9 g、玄参9 g、白芍12 g、甘草6 g、浙贝母9 g、北沙参9 g、百合9 g、竹沥9 g、半夏9 g、杏仁9 g、桔梗6 g。水煎服,每日1剂,7剂而愈。2009年9月电话随访,言近1年半来,仅鼻衄1次,余正常。

  按:患儿平素大便偏干,鼻衄时发,本属阴虚体质,津液不足,燥邪内生。本次支原体肺炎后,高热、痰热均可伤津,终使肺阴耗损。阴虚夹内热,则咳嗽迁延,痰黏难咯。治疗以养阴清热为要。本方以养阴清肺汤为基础,加北沙参、百合润肺去燥;加竹沥、半夏清肺化痰。去薄荷,以桔梗代之。桔梗苦辛升散,为手太阴肺经引经药,配入本方,一可如舟楫之载药上行,助脾散津,濡养肺咽,二可宣散利咽,与杏仁相配,助肺升降出入,气顺咳止。本案未见虚热、扁桃体红肿等血分热象,故不用凉营之牡丹皮。

  4 体会

  小儿脏气清灵,受邪之后,用药得宜,本当速效。然小儿同时也为稚阴稚阳之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慢性咳嗽,病程日久,损及肺阴,恢复不易。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诸阴之源;脾为后天之本,为肺金之母。导师在治疗肺阴虚咳嗽之时,选用养阴清肺汤,取“虚则补其母”“金水相生”之意,取得良好效果。养阴清肺汤本治白喉,现代医家用于慢性咽炎,吾师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慢性咳嗽,因其病机同为阴虚内热,故可异病同治。中医为思辨之学,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患儿整体的阴阳偏颇、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医者辨证处方不可忽视的依据,并用于临床治疗,如此反复验证,医者自身才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3]胡鹏,李秀亮.从肝论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8,4(2):7-8.

  [4]郑梅涧.重楼玉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3-44.

  [5]余国俊.中医师承实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8-19.

日期:2011年6月30日 - 来自[2010年第6卷第2期]栏目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2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大叶性肺炎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 分析2008—2009年间13例MP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线表现特点。结果 MP大叶性肺炎多见于年长儿童,多有高热、咳嗽,早期肺部体征少,易合并胸腔积液。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均痊愈。结论 MP大叶性肺炎临床症状较重,且与肺部病变范围及程度有关,有上述表现的肺炎患儿应及时寻找MP感染证据,阿奇霉素疗效可靠。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nmoniae)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无细胞壁结构,在儿童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1],但一般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者较常见,而致大叶性肺炎较少见,我院儿科2008年4月—2009年4月间收住1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大叶性肺炎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病例中,男8例,女5例,年龄 5~12岁。

  1.2 临床表现 呼吸道症状:13例均有发热、咳嗽,病初大多为干咳,后期咳少量淡黄色黏液痰,其中高热10例,中等度发热3例。肺部体征:双肺呼吸音粗,无明显干、湿啰音10例,入院时肺部可闻及固定中细湿啰音3例,其中胸部患侧叩浊5例,患侧呼吸音减低5例。

  1.3 辅助检查结果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5.0~12.0)×109/L,所有病例血沉均增高;结核抗体均为阴性;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测定(MP-IgM)13例均阳性。心肌酶CK-MB增高5例。心电图ST-T改变2例。胸片示:13例均有大叶性肺炎改变(左侧5例,右侧8例)。左中下肺野大片状阴影5例,右中下肺野大片状阴影5例,右中上肺野大片状阴影3例,右上肺不张2例。右侧胸腔积液4例;左侧肋膈角变钝,胸腔少量积液1例。其中1例抽取积液200ml,1例呈包裹性积液,仅抽取30ml。胸腔积液性质均为淡黄色渗出,未培养出细菌,未查出抗酸杆菌。

  1.4 治疗及转归 在明确诊断前,曾使用头孢类或青霉素类抗生素,疗效差,明确诊断后所有患儿均予阿奇霉素[10mg/(kg·d)]静滴,5 天后改用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静滴3天(对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均过敏者给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3天)。重复以上治疗1~2个疗程,辅以解热、止咳、雾化吸入、支持等对症治疗。高热合并胸腔积液者给予地塞米松3天,缓解中毒症状;1例全身中毒症状重,加用人血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3天。所有病例治疗后2~4周X线胸片复查,肺部病变完全或基本吸收,所有患儿全部临床治愈。

  2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community acquired infection,CAI)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在5岁以上的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尤为常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儿童肺炎者大多表现为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同时可伴有多种肺外并发症[2~4],如引起神经消化、血液、心血管皮肤肌肉关节器官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5]。病理改变亦可多样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进入细胞内繁殖生长,不易进行快速的直接病原学培养及诊断,而MP-IgM的阳性率和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组13例肺炎患者,使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应考虑支原体感染可能,及早行MP-IgM检查帮助诊断。本组13例患儿临床表现大多不典型,多见于年长儿,血象WBC不高,CRP、血沉增高,经青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后效果不佳,胸部X线检查和MP-IgM检测是作出正确诊断的主要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儿童大叶性肺炎,一旦确诊,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本文应用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治疗,适应性好,疗效佳,治疗15~30天全部治愈。这与阿奇霉素抑制支原体蛋白质合成、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有关[6]。对于全身中毒症状重和(或)胸腔积液患儿,早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有助于病情控制。这主要是因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除直接侵犯呼吸道引起肺炎症状外,尚有免疫机制的参与[7]。总之,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肺炎,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亦可有多种肺外并发症,不典型病例渐增多,甚至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因此,可将MP-IgM检测作为儿科上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入院的常规检查,以便早期诊断。一旦确诊,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中阿奇霉素治疗具有抗菌活性强、药物半衰期长、依从性好等特点,可作为一线用药。

【参考文献】
 1 粱丽雯.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临床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7,23(9):1371-1372.

  2 张雅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转换疗法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成本分析.热带医学杂志,2007,(5):457-458.

  3 符晖.IL-4和TGF-β1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热带医学杂志,2006,6(10):1103-1104.

  4 陈伟明,卢远达,刘秀芳.小儿支原体肺炎肺外并发症的临床研究.热带医学杂志,2006,6(4):442-443;433.

  5 刘春峰,袁壮.肺炎支原体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15(7):442.

  6 谢桂芬,殷琪,黄琼,等.小儿支原体肺炎用药探讨.临床儿科杂志,2001,19(4):248.

  7 俞善昌.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9.

  

日期:2011年6月29日 - 来自[2010年第7卷第2期]栏目

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及序贯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序贯治疗。方法 对12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剧增与气候因素有关且有家庭集聚现象。阿奇霉素序贯治疗疗效肯定。结论 流行季节注意家庭成员之间交叉感染的防护及进行有效的序贯治疗。

【关键词】 成人;肺炎支原体;序贯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sequential treatment for adult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meterial union literature of 126 examples infected pneumonia mycoplasma was analyzed.Results Pneumonia mycoplasma infection sharp increased and climatic factor related, and had the family to gather the phenomenon and Azithromycin (AZM) usually sequential treatment curative effect affirmation.Conclusion Between the popular season we should attention family member cross infection's protection and carry on the effective sequential treatment.

  【Key words】 adult; pneumonia mycoplasma; sequential treatment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包括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越来越引起重视,2008年11月—2009年1月中旬,我院门诊检查发现成人感染发病率非常高,共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193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26例,占同期呼吸道感染病人的65%。本文对2008年11月—2009年1月我院门诊诊治的126例成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80例,女46例;年龄14~67岁,其中14~20岁24例,21~40岁42例,41~60岁52例,61岁以上8例。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发热:中高度发热持续2~3天;体温反复波动持续数日可达1周左右;低热1周左右。(2)咳嗽: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粘痰;晚间咳嗽加剧;反复咳嗽持续15~30天。(3)咽干痒。(4)胸骨后痛。(5)疲乏无力。(6)肺部听诊无明显体征或有干性啰音。(7)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分类正常或稍偏高;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8)胸部X线摄片肺部阴影不明显。46例在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之前已用2~3天头孢类或奎诺酮类抗生素。

  1.2 治疗方法 对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阳性者均予静脉输注阿奇霉素0.5g,1次/d,连用3~5天之后改为间断口服(连续3天、间隔4天再服),总疗程4~5周。

  1.3 疗效评定 以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的痊愈、显效、进步和无效4级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痊愈和显效合计为有效,据此计算有效率[1]。

  2 结果

  痊愈101例,显效19例,进步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95.23%。不良反应12例(9.4%),表现为轻度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干呕、纳差、腹胀、腹痛。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它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之一,无细胞壁,可通过细胞滤器,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可引起散发或小的流行,每隔3~7年可出现一次地区性流行,发病多在秋冬季节,流行期以往认为多发生于年长儿,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婴幼儿的发病率也有显著的升高。本文观察成人发病率也非常高。分析支原体感染剧增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气候原因。2008年11月份乌鲁木齐市气温偏暖,少雪干燥,气温大约摄氏零下5~8℃至零下12~16℃,比较适宜肺炎支原体繁殖。(2)冬季干燥少风,大气污染较重。(3)居住习惯。根据观察家长和孩子或夫妇之间同时患病的较多,呈现家庭集聚现象,这与新疆冬季居民生活习惯有关。新疆冬季室外寒冷屋内暖和,大多数家庭成员以室内活动为主,且由于室内外温差大不愿意开窗通风。为病原体近距离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疗效已被证实,且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流感嗜血杆菌、一些厌氧菌、沙眼衣原体均有抗菌作用[2]。阿奇霉素(azithromycin,AZM)是第一个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为在红霉素内酯环的9a位上引入-NCH3合成。AZM的特殊化学结构使其具有独特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对酸稳定半衰期长,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口服生物利用度为40%[3],而且感染部位组织及细胞内浓度远高于血浓度,且副作用小。序贯疗法的定义为同一种药物静脉给药转为口服给药的一种治疗方法。抗病原微生物药物序贯疗法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初期静脉滴注,当患者病情改善后,立即改为口服给药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4]。序贯疗法既能巩固疗效又经济[5],因为AZM治疗支原体感染静脉输液仅3天,口服药物1次/d,且服3天停4天,患者依从性也好。陈琼等[6]对AZM在大鼠的组织分布及与正常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中发现AZM在体内能很快分布于大多数脏器和组织中,并长时间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动物模型研究发现,AZM存在于吞噬细胞内,且当吞噬细胞被活化后释放出高浓度AZM,可使炎症部位浓度较非炎症部位高出6倍以上,提示AZM可以长时间在靶器官发挥抗菌作用。国外学者认为肺血供丰富,对抗生素具有良好渗透性,在呼吸道的组织内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液质量浓度,当血药质量浓度降低时,组织器官中药物释放出来,使血及作用部位的药物作用时间延长。本组病例采用静脉给药3天后间歇规律口服给药,疗效显著,病人依从性好,副作用小。值得注意的是当气候条件适宜某种病原菌繁殖,且致病力增强时候时,我们更应该教育患者注意家庭隔离防护,避免家庭之间的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 姜云平,曾仁杰,李群英.阿齐霉素与红霉素随机对照治疗急性感染.中国药房,2002,13(8):485-486.

  2 傅宏义.新编医院药物大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56.

  3 陈新谦,全有豫.新编药物学,第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

  4 蓝红.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国外医学·抗生素分册,1998,19(5):338.

  5 严辉琼.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成本-疗效分析.华西医药,2006,21(1):117.

  6 陈琼,侯平,许军,等.国产阿齐霉素在大鼠的组织分布及与正常人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中国新药杂志,1995,4(4):44-46.

  

日期:2011年6月29日 - 来自[2009年第9卷第8期]栏目

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其并发症

【摘要】 小儿非细菌性肺炎中最常见的感染原为肺炎支原体,据统计约10%~20%肺炎系由肺炎支原体引起,另有报道城市肺炎10%~33%,农村肺炎30%由它引起[1]。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有所增加,目前肺炎支原体已成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常侵袭大龄儿童。但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年来支原体感染有发病年龄提前的现象,5岁以内儿童发病率明显上升,而且有局部流行的趋势,部分患儿病情较重,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因此,支原体感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儿科临床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支原体肺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除可引起肺部炎症外,还可以引起肺外多系统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胃肠道、皮肤、血液、神经肌肉关节等的损害,究其原因可能与直接侵犯、毒素学说、血管内凝血及免疫机制有关,但均未得到最后证实。目前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方法已有了较快速的发展,因此儿科医生应对本病进一步加强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非细胞内生长的最小微生物,其所引起的肺炎逐年上升,尤其在密集人群中发病率更高,且可重复感染,增加了本病传播的机会。小儿支原体肺炎表现为起病急,病程较长,症状、体征较明显,容易发生重症支原体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易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3],累及的器官有神经、血液、心血管、消化、泌尿及皮肤、黏膜、肌肉和关节等,往往使病情复杂化,易造成误诊,应引起重视,现综述如下。

  1 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点

  肺炎支原体是不需要活细胞培养的最小微生物,它具有细菌的一些特征,如有DNA和RNA,对抗生素如红霉素敏感,但无细胞壁而不同于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其大小约为0.2μm×0.8μm,多呈丝状或杆状,在培养基生长形成200~300μm大小的菌落,无光环,外观似煎蛋样或桑葚样。在从人体分离出的10种支原体和一种溶尿素尿道支原体,只有肺炎支原体引起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含有40%~60%的蛋白质,10%~20%的脂肪,不同量的糖,含有膜抗原和胞浆抗原,两种膜抗原在菌体的脂肪部分,其成分为糖脂质,与补体固定,代谢抑制,和支原体抑菌反应起作用。

  2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全世界、四季散发病,秋冬季多见,感染率高,常发生于5岁以上儿童,但婴幼儿也可见,从本病的免疫学观点看,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病情较轻。其潜伏期较长,约2~3周,飞沫传播,症状出现以前数月内呼吸道分泌物中已有菌排出,症状出现第1周内含菌量最高,症状缓解后数周内仍排菌且有传染性,因而在流行期间群居者的感染率要比一般居民高,家族内的感染情况也很常见[4]。据不少国家的报道,支原体引起的感染大约每4~5年流行1次,遍及世界范围,呈缓慢的流行状态而发生,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过去的观念关于“支原体感染”的概念有时被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支原体肺炎”,其实支原体感染一词所包含的实际意义在临床范围上十分广泛,且不说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出现的各种严重并发症,即使在肺部完全正常而且没有任何呼吸道症状的病人当中也同样存在着一系列支原体感染的事实[5]。

  3 支原体肺炎及并发症

  最近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与呼吸道以外脏器存在共同抗原,如肺炎支原体的膜蛋白有较强的抗原性,这种抗原刺激所产生的抗体会造成脏器的损伤[6]。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的T淋巴细胞功能减低,还可出现过敏反应循环系统的并发症通过心脏活检证明心脏损害与免疫功能有关,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多为直接侵袭而发病,由此可见,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远较过去的认识复杂得多,特别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往往将其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原发病)掩盖起来,而导致误诊,在我们临床实践中也有此情况:支原体感染的合并症涉及到多个系统,分述如下。

  3.1 呼吸系统 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后,可无任何症状,或只引起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因而许多患者常被诊断为“上感”、“支气管炎”等,真正表现为“肺炎”者仅有3%~10%。

  过去认为支原体感染者极少发生胸膜渗出,现已证明,在此类者的侧位胸片中约20%的病人有胸膜渗出。胸膜渗出多为浆液性,通常于数周内自行吸收,有时可培养出肺炎支原体来[7]。

  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在某些病例还可以表现为肺脓肿、肺膨出、呼吸窘迫等。

  3.2 神经系统 支原体感染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频率,约占总感染例数的0.1%,在住院的患者中可达7%。据统计,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多见于儿童,且呼吸系统与神经系统病变的严重程度不成平行关系。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包括脑膜脑炎、非化脓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横贯性脊髓炎等,在这些疾病中,没有特异性症状,可表现头痛、发热、昏睡、共济失调、灶性颅神经麻痹癫痫等。此类病人可借助血清学检查方法证实其支原体感染,大部分病人均可以从咽部,少数病人从脑脊液中分离出肺炎支原体[8],这些病人的恢复十分缓慢,往往需要数月之久,大约有1/3的病人在恢复后仍遗留神经系统方面的某些缺陷。病理检查通常有血管周围细胞浸润和脱髓鞘样变、点状出血、区域组织坏死等[9]。

  3.3 心血管系统 过去认为支原体感染时,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十分少见,但近年发现此类并发症可见于感染总数的4.5%,并可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同时存在[10]。主要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缺血、心功能障碍等。有些病人无任何心脏方面的症状,但心电图、心肌酶提示有心肌炎。病情严重程度可有很大差别,多数病人较轻微,皆可恢复正常。

  3.4 血液系统 支原体感染时50%以上患者皆可出现血液系统并发症,最常见的是程度不一的持续数周的溶血性贫血,64%的病人网织红细胞增高。同样,一般认为此类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11]。支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一般正常仅,1/3超过10×109/L,仅个别病人出现白血病样反应,白细胞可达45×109/L左右,需要加以鉴别[12]。

  3.5 消化系统 在支原体肺炎患者中,有12%~24%的病人在病程早期可出现程度不同的消化道症状,包括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病人肝功能异常,常可见到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的增高[13]。

  3.6 泌尿系统 近年曾有资料表明,支原体引起的尿道炎并不罕见。曾有人报道3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并发急性肾小球肾炎,其中1例还曾在其肾小球中检出含有支原体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在一部分肾盂肾炎人中,从病原体的分离培养直至血清学检查,均曾证明乃为支原体感染所致。

  3.7 骨骼肌肉系统 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者中,约15%~45%的病人可有明显的肌肉痛及关节痛,甚至发生关节炎。关节炎可发生在各年龄组,关节症状通常在呼吸道症状出现后1周左右开始,局部红肿、发热、可有红斑、皮下结节及滑膜渗出。往往为多关节性,呈游走性,多累及较大关节。关节症状一般呈一过性,有时在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便可消失。但有些病例呼吸道症状非常轻微甚至未被注意,而关节症状却十分严重,恢复缓慢,有时可持续10个月甚至1年半左右。在关节炎病人的血清中,常可检出类风湿因子,有时某些补体成分减少,而抗链“O”一般正常。据认为,支原体之所以能够引起关节的炎症,主要也是自身免疫过程带来的结果[14]。

  3.8 皮肤黏膜及其他 根据分离培养及血清血检查确诊为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其中有约25%的病人表现有皮肤、黏膜的损伤[15]。皮疹可在发热同时或发热后数月出现。多先见于四肢,然后陆续出现于躯干及颜面部,一般持续7~10天,皮疹多为红色斑丘疹,也有以麻疹性、猩红热样。

  以上各系统的症状,如果支原体肺炎不典型,呼吸道症状十分轻微而并发症又非常明显时,除非能够想到支原体感染这一问题,否则容易转移临床医生的注意力,导致主次颠倒而做出错误的诊断。因此,在我们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对于可能遇到的这种情况必须给予应有的注意。

【参考文献】
1 刘喻,余春时.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临病儿科杂志,1999,17(2):86-87.

  2 翁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898.

  3 梅旭辉.新药特药手册,第2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6.

  4 崔振泽,蔡栩栩.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细胞免疫的研究.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5):278-289.

  5 中华医学会分会呼吸学组,第七届全国儿科呼吸系统疾病学术会议纪要.中华儿科杂志,2001,39(6):377-378.

  6 董宗祈.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小儿急救医学,2002,9(3):137-138.

  7 王俊,韩晓华.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及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的测定.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5,20(9):543-544.

  8 胡亚美.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

  9 来明哲,姜宏杰.浅谈肺炎支原体感染.新医学,2002,33(2):120.

  10 叶巍岭.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评价.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19.

  11 曹玉璞.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5,10(6):340.

  12 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8.

  13 张世昌.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临床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6,24(6):26.

  14 马卫东.肺炎支原体脑炎18例.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17(4):387.

  15 王霞,崔崇瑜,张予华,等.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57例.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12(3):170.

日期:2011年6月29日 - 来自[2010年第11卷第2期]栏目

您了解支原体肺炎吗?

小王今年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不久,工作比较忙,加上近期天气变化,上周出现了咳嗽,咳得特别重,晚上连睡觉都受到了影响,同时还有发热、咽痛、头痛、乏力。在社区医院输了三天头孢菌素,可咳嗽、发热照样,后来还出现了痰中带血丝。于是他就到大医院呼吸科看病,抽血化验并拍了胸片,大夫告诉他从胸片特点上看,他可能得了支原体肺炎,但是还需化验进一步证实。医生给他开了阿奇霉素静滴,输液2天后,他的咳嗽就好多了,体温也基本正常。现在正值秋冬季节,支原体肺炎的患者还真不少,您了解支原体肺炎吗?

所周知,细菌和病毒感染都能够导致肺炎,而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其实,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约10-20%的肺炎都是由支原体感染所导致的。人类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时间并不长。60多年前,国外学者描述了一种不明病原体的肺炎,其不同于典型的由肺炎链球菌所致的肺炎,对青霉素治疗没有反应,故称为非典型肺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才认识到,引起这种肺炎的病原体就是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大小为200μm。它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较多,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在成人中亦不少见。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可导致肺炎,即支原体肺炎,也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继而出现临床表现,约1/3病例也可无症状。它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发热一般为中等度发热,也可出现高热或无发热。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粘痰或粘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患者虽然自感症状较重,但胸部体检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约半数可闻干性或湿性罗音。鼻部轻度鼻塞、流涕,咽中度充血。耳鼓膜常有充血,约15%有鼓膜炎。颈淋巴结可肿大。约10%15%病例发生少量胸腔积液。除呼吸系统的表现外,支原体肺炎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斑丘疹、结节性红斑、水疱疹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呕吐、腹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较常见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见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胸部X线检查变化很大,病变可很轻微,也可很广泛。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或云雾状肺浸润,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可见肺不张。有时双侧均见弥漫网状、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特征之一。血常规检查白细胞高低不一,大多正常,有时偏高。血沉显示中等度增快。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并不具特征性,单凭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无法做出诊断。若要明确诊断,需要行病原体的检测。用患者的痰液或咽拭子洗液进行支原体培养阳性可以确诊。由于支原体培养的条件要求较高,且需23周的时间,故国内很少有单位开展这项检测工作。目前,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临床常采用者有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此外又可用酶联吸附试验检测抗原。近年国内外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如DNA探针及PCR检测肺炎支原体DNA,诊断有快速、特异性高的优点,但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多为2周左右。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故常用的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无效,而有效的药物主要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尤其是阿奇霉素,治疗效果优于红霉素,而且对血管刺激小,消化道反应如腹泻、腹痛、稀便、恶心、呕吐少,被认为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

支原体感染可以造成小流行,故应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可能影响患者的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小剂量镇咳剂,如可待因。祛痰治疗能促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减少合并细菌感染机会。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应及时给氧。除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口服。对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的支原体肺炎或肺部病变迁延而出现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有肺外并发症者,可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宜并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

 

 

日期:2011年4月8日 - 来自[专家提示]栏目

50例小儿肺外感染肺炎支原体临床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除引起肺部感染外还可并发多系统器官感染。作者将50例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病例整理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我院儿科2005—2009年住院病人中根据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并合并肺外感染50例病例,男32例,女l8例.年龄1—12岁,平均7.6岁。

  1.2辅助检查50例患儿血清MP—IgM均为阳性(≥l:32);WBC>10.Oxl09/L者11例。X线胸片中双胸见斑片状阴影l5例,右下肺斑片状阴影27例,左肺斑片状阴影伴胸膜反应5例;累及神经系统的28例脑电图呈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有心血管并发症的l3例中,窦性心动过缓3例,房性早搏7例,单源性室性早搏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ST—T明显改变4例,心肌酶谱升高8例。

  1.3结果50例肺炎支原体肺外感染病例中,神经损伤28例,心血管系统损伤13例,消化系统感染9例,皮肤损害6例,肌肉、关节损害5例。

  1.4治疗和转归 在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有神经系统损伤者辅以营养脑细胞药物,颅内压高者给予20%甘露醇脱水.有心血管损伤者辅以大计量维生素C、辅酶Ql0、维生素E、黄氏等营养心肌治疗,有消化系统症状、皮肤损害及关节肌肉疼痛者,多随原发病治疗而好转。46例临床治愈。4例I临床好转,住院时间5-22d,平均14.3d。

  2讨论

  肺外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发生率为l8%左右,肺炎支原体感染出现神经损害,一般认为有以下原因:病原体直接侵犯;神经毒素介导损害;免疫机制介导损伤。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与病毒性脑炎临床表现较为一致.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引起的心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心音低钝、心率不齐等,心电图检查异常,心肌酶谱异常。其发生机制目前认为有以下因素:①免疫因素,由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心、肺、肝、脑、肾及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当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后可产生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从而引起包括心肌在内的肺外组织损伤。②肺炎支原体直接侵袭心肌。故对疑似心肌炎患儿,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做肺炎支原体筛查。

 皮疹多发生在发热期,皮疹形态多样,与其他出疹性疾病不易鉴别,如未考虑到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则易误诊。消化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病原直接侵入有关。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一般不重,且多随治疗而好转。本组出现5例肌肉、关节损害,多累及大、中关节,呈游走性,愈后好,病程短。本组资料表明,肺炎支原体除能引起呼吸系统感染外.还能引起呼吸系统以外的多系统、器官的感染。特别是神经系统损伤,发病率相对较高,心血管系统损伤也时有发生,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日期:2010年1月14日 - 来自[中医中药]栏目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脏器损伤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损伤。 方法 对42例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损伤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用药治疗结果对比。 结果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伤为血液系统23.8%、神经系统21.4%、泌尿系统28.6%、肝脏系统19%、关节16.6%,治愈33例,治愈率78.6%,好转6例,好转率14.3%,疗效差2例,占4.8%;死亡1例,死亡率2.3%。 结论 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脏器损伤是一过性的,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外脏器损伤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的病原体,其不仅引起肺部感染,还可以引起心、肾、脑、肝、关节等多种脏器的损害。我科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476例病人,入院后经临床表现、血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肝功能、肾功能、脑脊液检查证实存在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42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于2003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住院肺炎支原体肺炎47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按《儿科学》第5版诊断标准[1],其中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不同程度的损伤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14岁,平均7.8岁,血液系统损害主要表现急性溶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脑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肾炎,肝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肝酶增高,关节损害主要表现关节红肿、活动受限制。对照组为同期因支气管肺炎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病程、临床表现与观察组均有可比性,作为对照研究,本组研究对象均无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血液疾病。

  1.2 诊断标准 所有对象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其中合并急性溶血标准为患儿有贫血和解酱油样尿;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标准为患儿有皮下出血点,血常规血小板减少<50×109;合并心肌损害标准为患儿有心率变慢或加快, cTnI>1.8μg/ml、CK>135U/L、CK-MB>30U/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缓或过快,T波改变;合并脑部损害标准为患儿嗜睡或激惹,部分出现抽搐,脑脊液检查肺炎支原体阳性、脑电图提示异常; 合并肾脏损害标准为患儿有少尿或部分镜下血尿,BUN>7.5mmol/L,Cr>80mmol/L, 合并肝脏损害标准为患儿有呕吐,部分有黄疸合并肝酶升高,肝脏肿大,AST>40U/L,ALT>40U/L,合并关节损害标准为患儿有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制,血沉、抗“O”正常范围,X光关节检查正常。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用β-内酰胺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处理,观察组用大环内酯类治疗处理基础上,按相应抗溶血(丙种球蛋白2g/kg·次、糖皮质激素),升血小板(丙种球蛋白2g/kg.次、糖皮质激素)营养心肌细胞(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营养脑神经细胞(脑活素2~4ml/d, )、保护肝脏细胞(肝泰乐10mg/kg.d,维生素C 100mg/kg.d)、利尿(速尿1mg/kg.次,尿量正常后停用,)等综合治疗处理,10d为一疗程。所有对象采血前均未使用过任何药物,入院时进行抽取血清标本化验检查cTnI、CK、CK-MB、BUN、Cr、ALT、AST,血清由日本HITACHI-70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由上海长征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检查ASO、ESR、PLT。

  1.4 治疗判断 住院治疗10d为一疗程,进行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和检验检查评估, 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各种检验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为治疗痊愈;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检查正常或轻度异常,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为治疗好转;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心电图检查轻度异常或无明显变化,各种检验检查结果未恢复正常为治疗效果差。

  2 结果

  2.1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脏器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见表1。

  2.2 辅助检查结果 所有对象检查前均未使用任何药物,入院时均抽静脉血查MP-IgM,39例阳性,另外3例3d复查MP-IgM亦呈阳性,而ASO、ESR则均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入院检查心电图正常; 观察组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2例,窦性心动过快10例,T波改变6例,脑脊液肺炎支原体阳性5例,脑电图异常5例,镜下血尿2例。经一疗程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恢复正常9例,复查脑脊液肺炎支原体恢复正常4例,脑电图恢复正常3例,镜下血尿恢复正常2例,血清学检查见表1。

  表1 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外脏器损伤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生化指标比较(略)

  注:a与对照比较,P<0.01;b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 各脏器损害情况 急性溶血6例,占14.3%,血小板减少4例,占9.5%。心肌损害13例,占30.9%,脑炎、脑膜炎9例,占21.4%,肾功损害12例,占28.6%,肝功能损害8例,占19%,关节炎7例,占16.6%,多脏器功能损害(2个或2个以上脏器受累)10例,占23.8%。

  2.4 治疗结果 治愈33例,治愈率78.6%,好转6例,好转率14.3%,疗效差2例,占4.8%,;死亡1例,死亡率2.3%。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是已知的能在自然界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近年来由于实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间接病原诊断率明显上升,除引起呼吸系统的损伤外,合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损伤。其机制可能肺炎支原体进入呼吸道后,通过其表面的P1蛋白黏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分泌过氧化氢等有害物质,破坏黏膜上皮细胞, 同时其抗原与人体的脑、心、肝、肾、关节等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免疫损伤。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亚临床感染,增加了患儿对病原体的敏感性,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病变的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肺外病变。本组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血液系统损害表现为急性溶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10例,占23.8%。其机制可能系冷凝素抗体激活补体而发生溶血,也有学者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使过氧化氢物分泌增多,引起红细胞膜的变性,导致自家免疫性溶血、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2]。经过抗感染、免疫球蛋白、糖皮激素治疗一疗程后可恢复血液系统功能,表明血液系统损害是暂时性的,预后良好。本组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脑炎、脑膜炎9例,占21.4%,其机制可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产生菌血症,直接透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脑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神经系统免疫损害,致无菌性脑炎。经过抗感染、营养脑神经细胞治疗一疗程后可恢复神经系统功能,表明神经系统损害是暂时性的,大部分预后良好。本组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急性心肌炎、心包炎13例,占30.9%。其机制可能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机体,其抗原与人体的心肌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心血管系统免疫损害;同时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憋而导致的缺氧时心肌细胞的生物膜首先受损,心肌酶逸出,导致血清中心肌酶的活性升高 。肌钙蛋白(cTnI)系肌肉收缩系统的主要调节蛋白,存在于肌原纤维的细丝中,肌钙蛋白(cTnI)定位于骨骼肌快肌、慢肌和心肌中,心肌细胞损伤时释放入血液中。血CK、CK-MB、cTnI均升高,有心血管系统损害,经治疗一疗程后复查心肌酶,血CK、CK-MB、cTnI值均有下降,心电图恢复正常,表明心血管系统损害是暂时性的,一旦缺氧改善,经抗感染、营养心肌细胞治疗等处理后可恢复心肌功能,预后良好。本组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泌尿系统损害表现急性肾炎13例,占28.6%。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肺炎支原体的亚临床感染,增加了患儿对病原体的敏感性,产生的免疫复合物引起血管病变的Ⅲ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泌尿系统病变。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憋而导致的缺氧,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肌肉组织损伤释放肌红蛋白,从而血尿素氮、肌酐值升高,血肌酐升高反映肾小球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升高反映了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或尿素清除率下降,提示泌尿系统受损害。经治疗一疗程后复查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值均有下降,表明泌尿系统损害是暂时性的,一旦缺氧改善,经利尿、对症等处理后可恢复肾功能,预后良好。本组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肝脏系统损害8例,占19%。其机制可能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肝脏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肝脏系统免疫损害。肺炎支原体肺炎喘憋而导致的缺氧,缺氧引起血管收缩造成肝脏微循环障碍,血液再灌注时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及细胞内钙超载导致线粒体和细胞膜的损伤,造成肝细胞损害,肝细胞肿胀和坏死,肝脏的转氨酶增高。经治疗一疗程后复查肝功能,肝脏转氨酶值均有下降,表明肝功能是暂时性的,一旦缺氧改善,经抗感染、保护肝功能等处理后可恢复肝功能,预后良好。本组资料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关节损害7例,占16.6%。也可能是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后,肺炎支原体抗原与人体的肌肉存在共同抗原,从而使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关节免疫损害,目前多认为仍系免疫性病理损害所致。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关节肿痛消失,预后良好。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合并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肝脏系统、关节等多脏器损伤,各系统受损害多呈一过性,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残率的主要手段措施,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脏器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王幕逖.儿科学[M]. 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83~284.

  [2] 王茂贵.儿科进修医师必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191~192.


作者单位:海口市琼山区妇幼保健院,海南 海口 571100; 海南省人民医院儿科,海南 海口 570311.

日期:2010年1月13日 - 来自[2008年第8卷第7期]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