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家之妙

 cujun 2011-09-25

                                                                     中医大家之妙

        中医大家遣方用药,看似平淡无奇,却可以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真有点神乎其神,不仅让人顶礼膜拜,更让后学者望而却步。其实,万事无他,唯手熟尔!说白了“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妙能生绝,绝能生神,神能生圣”而已。
        但都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不断进行自我否定的发展中实现的。熟,能突破定势方生巧;巧,能删繁就简标新立异而成妙;妙,能在出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谋胜道则为绝;绝,能在情理之外的非逻辑、非常规、非常理中,谋胜道者则为神。非逻辑、非常规、非常理即超出一切条条框框,超出一切规则,亦即阴阳不测,一阴一阳谓之道。超出阴阳,即是道的境界了。故有: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至今多已失传,能问会切已经是“神医”了。而大多的坐堂中医也只是随便问问,假装切切,遣方用药,不求治病救人,以吃不死人以为功,或以高价卖药以为利。
        如何登神圣妙境?无他,唯手熟尔。然手熟尚需心危。
        什么美国神枪手,04年奥运会上最后一枪打到别人靶上? 08年又重大失误 居然打出4.4环?  不是手不熟,而是心不危! 其实国内的神枪手王义夫、杜丽也有类似问题,成绩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枪往往打不好。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这十六字载《尚书--大禹谟》,  我国上古时期有道明君大舜传禹王的修心之法,是中华文化经典中记载的最早的心法,早于孔子心法与释迦心法一千多年,历代明师高贤称作十六字心法。  
        一、欧阳修的《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二、中医能手眼通天
        口述:胡维勤
        整理:正清和
       「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我对中医最深的体会。通俗一点说,就是可以通过人体外部的变化诊断出人体内部的疾病。有意思的是,最先让我认识到这一点的并不是那些中医经典,也不是什么名医高人,而是一位卖西瓜的小贩。
        一个酷热炎炎的夏日,街边的一排西瓜棚生意清淡,唯有拐弯处的一个瓜棚围满了人,还不时传出叫好声。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是摊主正与一位顾客打赌。摊主说自己能连选十个西瓜,保证个个都甜,这位顾客偏不信,两人就较上了劲儿。我仔细观察小贩选瓜,只见他先看瓜的形状和颜色,然后用手拍几下,再把瓜举到耳边,一边拍一边听。三下五除二,十个西瓜就选好了,的确个个又沙又甜。
        围观的人喷喷称奇,我则陷入了深思。小贩选瓜一看、二拍、三听,中医看病一望、二闻、三问、四切,行业虽然不同,但道理却惊人的相似。《内经?灵枢》里说「故远者,司外揣内;近者,司内揣外」,意思是说,高明的人可以通过事物的外部表征看透事物本质。我想,这也应该是一个医生的最高追求。
        这让我联想到历史上的很多神医,他们的神奇就在于将「司外揣内」发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下面举两个事例,其中一个是扁鹊四望蔡桓侯的故事。一天,扁鹊朝见蔡桓侯,见蔡桓侯面色异常,就说:「主公啊,趁着病还在浅表赶紧就医吧。」蔡桓侯不信,对身边的人说:「这些医生,成天想着给没病的人治病,好叫人说他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见蔡桓侯,见他的疾病已经深入肌肉,就劝他早些治疗,蔡桓侯还是不听。到了第三次拜见蔡桓侯,扁鹊一看就知道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脏腑了,再不治疗,将无药可救,可蔡桓侯仍然无动于衷。第四次见蔡桓侯,扁鹊远远一望,二话没说,拔腿就跑,因为这时候任何人都回天乏术了。五天后,蔡桓侯果然死了。
        另一个是关于东汉名医张仲景与王粲的故事。张仲景晚年行医到洛阳,遇到当时的著名诗人王粲,见他眉毛异常,就判断出他二十年后会得一种病,并劝他服用五石散。当时王粲正值青春,并且处处得意,哪里听得进别人的劝告,最后,张仲景无奈地说:「二十年后你将脱眉而死。」二十年后,张仲景的预言果然应验。
        在西方医学日盛的今天,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现代检测设备的人来说,这两个故事玄之又玄。扁鹊既没给病人做心电图,也没给病人量血压,更没有化验血液,他凭什么就能诊断出蔡桓侯的病呢?张仲景的故事就更不可思议了,他凭什么能从眉毛的细微变化项知二十年后的疾病?今天的基因检测技术都做不到,何况一千六百年前呢?
        这就是中医的神奇之处,它将人体看做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五脏六腑的盛衰和病变都会通过精血津液等介质表现于体表,高明的中医常常能从脉象、舌苔、眉毛、头发、皮肤、手掌纹路、指甲颜色等身体表面的细微变化诊断出体内的疾病。中医的这一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源于自然万象的规律。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提出过一个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简单地说,就是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世界万象的联系是如此神奇微妙,它们相互影响,互为表里。人体也是这样,头发、指甲、耳朵....身体外部的一切都在反映着体内的情况。
        记得小时候,一看见蚂蚁搬家,大人就叫我们回家,说天要下雨了。蚂蚁搬家就是天要下雨的反应。在医学院学习西医时,我就常常思考:人体内是不是也存在「蚂蚁搬家」的现象呢?在学校的西医课程里,我找不到答案,现代西方医学过分重视技术成分,而将这种奇妙的联系斥为「玄学」。而学习中医让我茅塞顿开,像扁鹊和张仲景这样的神医之所以能出神入化,不就是看出了病人身上的「蚂蚁搬家」,暗合了「蝴蝶效应」吗?
        我曾与一位美国西医讨论过人体的「蚂蚁搬家」现象,这位美国人惊讶得张大了嘴,怎么都不相信,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正巧吃饭的时候,我无意中发现他的耳垂上有条清晰可见的「冠脉沟」,便笑着问他是不是有冠心病,不知是因为话题来得唐突,还是没有心理准备,他差点没噎着,连忙喝了口水,使劲往下咽了咽还没嚼烂的红烧牛柳,瞪大眼睛吃惊地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笑着跟他说:「这就是蚂蚁搬家现象在你身上的验证啊!人的心脏出现了问题就会表现在耳朵上,耳朵上的冠脉沟就是冠心病在身体表面的反映。因为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会让耳朵上的毛细血管凝固,形成皱纹,这就是冠脉沟。」他听完我的解释后心悦诚服地点点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方人,又受了多年的西医教育,一开始不相信神奇的中医文化,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有很多已经「西化」了的中国人也是如此,他们只看重现代技术,过低估计了前人的智慧。他们就像青春期的叛逆少年,总认为自己的父母这也不好,那也不行,一旦自己成熟了,才发现原来父母是多么的杰出。胡适的经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生致力于西方文化的传播,以中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自然成为其攻击的对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20年胡适突然生病了。他发现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尿也排得多,人却日益消瘦下去。新派人物生病当然要去看西医了,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经过认真诊断之后得出结论:糖尿病晚期,已无药可治,只能回家休养。言下之意,胡适只能回家等死了。
        西医没有办法,朋友就劝胡适看中医。当时正是学界「科玄论战」的关键期,胡适是科学派的主将,反对的就是像中医这样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叫他去看中医,那岂不是主动放倒手中的旗子吗?然而,面子事小,性命事大,胡适最终还是答应了。
        来给胡适看病的是北京名医陆仲安。中医没西医那么复杂,又是验血,又是验尿,陆仲安只是用手把了胡适的脉,并询问了一下病情,就从容不迫地说:「这个病很好治,吃几服以黄芪为主的汤药就可以了,如果病没好,唯我是问。」被西医判了死刑的胡适将信将疑地喝下了陆仲安开的中药,没想到几个月后症状就消失了。再到协和医院检查,果真是好了!医生们非常惊奇,这怎么可能?谁给胡先生治的病?胡适当下就把实情说了。
        这件事轰动一时。被新文化运动者认为不科学的中医,偏偏治好了新文化运动名将的病。这令新文化运动者很是尴尬。胡适也觉得很没面子,对此事不置可否。然而,救命之恩是万万不能忘记的,胡适曾在林琴南的一幅画上撰文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来,林琴南也受过陆仲安妙手回春的益处,为表示谢意,他亲自作了一幅儒医研究经典的《秋室研经图》送上,上面还题了一篇桐城体的文言文。陆仲安别出心裁地请胡适在上面题字。胡适欣然答应。胡适在画上的题词内容为:
        我自去年秋季得病,我的朋友是学西医的,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陆先生诊看,陆先生用黄芪十两丶党参六钱,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全好了....-现在已有人想把黄芪化验出来,看它的成分究竟是什么,何以有这样大的功效。如果化验结果能使世界的医药学者渐渐了解中国医与药的真价值,这不是陆先生的大贡献吗?
                                                                      民国十年三月三十日胡适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华夏子孙受益了几千年,岂是现在几个人就能轻易废止的!与其高谈阔论,不如去读一读《内经》和「伤寒论》。我敢肯定只要你认真研究了中医,就一定会发现西医虽然很强大,但中医更加伟大!
        摘自《將中醫進行到底》吉林文史出版社 
        三、中医望诊之精要—望“气”
  气与形、色关系密切,气为本,气充形而形载气,气足则色艳而色 仅显气之部分。所以说:若在望形 、望色等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望“气”,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元及其将来的发展过程,那不 仅能对事物分析判断正确而透彻,还具有较高的远见能力,真正到了“先知先觉,出神入化”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的神、色、 形、 态的变化,但还应当将望“气”结合进去,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地提高诊断和预测的正确率。
  望“气”的重要性
        《素问.宝命全形论》曰:“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庄子.知北游 》)。所以若能观察到这“气”的聚与散、清与浊等等,对了解人的生与死、未病与已病 等都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气与形、色关系密切,气为本,气充形而形载气,气足则色艳而色 仅显气之部分。所以说:若在望形 、望色等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望“气”,才能看清楚事物的本元及其将来的发展过程,那不 仅能对事物分析判断正确而透彻,还具有较高的远见能力,真正到了“先知先觉,出神入化” 的境界。
  望“气”的方法
  望“气 ”之要,应当是清心观望,静静体味,一觉而悟。这所观所悟之“气”,可能与现代人们所 研究 的人体表皮周围的生物场(包括光、电、磁等)有一定的相关性。
  那么望“气”的最佳时间及注意事项又是什么呢?古人云:“凡看人气色,须天色方晓傍 起时, 就纬幄中以纸烛照看辨认……辄不得洗面盥漱饮汤药然后看之,亦难验矣。且五脏初气 色即 早朝面,养息于心故侵,晨观之则五脏五色,清气朝于面也。其凶恶气色无时朝发于面。 ”若 个别没法早晚看者,则请其凝神静坐良久后再看之;个别酒后、醉中、怒间、汗后、更 不停 待而看者,此则又有一时浮暴之气发现,最好改日再看。
        “气”的分型及临床意义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全形论》)。人有三大主气形成,一乃禀承天地父 母之 气,与生俱来之先天之气;二乃出生后之呼吸清气与水谷精微并而调摄修养成后天之气 ;三 乃易受外界环境熏陶影响的七情之气。
  人的一生也有特定之气,则谓:人有“少淡、长明、壮艳、老素”之气色。年、月、日 亦有 其特点,年有“春、夏、秋、冬”四时之气;月有“朔后森发,望后隐耀”之气;日有“ 早青 、昼满、晚停、暮静”之气色。它们之间具有内在必然的联系,与人的疾病疗效密切相 关。
  观察到了人体之“气”后,还应当根据气的正邪、部位、色着、昏明、清浊、强弱、顺 逆、 厚薄、沉浮、缓急、舒结、静躁等等予以区分。如从气与色着方面讲,临床上可以见到 赤气 、黄气、紫气、黑气、七彩之气等等多种多样,这些直接反映了内脏的健康与否。古人在 这方 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有“赤气浮焰不贴肉,赤点如草根向上病在心;青浮枯如烟 ,成 条如缕,主恐惧病在肝;黄气凝滞不通,如壁上尘垢病在脾;白气浮白点如珠,皮肤燥病 在肺 ;黑气如烟凝散,主劳倦神不安病在胃”之说,至今仍有其临床价值。
  “气”旺,则生命力强盛;“气”衰,则生命力衰弱。“气充则神旺,是以气足而神彻者 高,气 充则神和者高,气明而神清者高,气实而神旺者高;气衰而神滞者夭,气清而神短者夭,气 昏而 神寒者夭,气乱而神惊者夭,气短而神枯者夭,气大而神促者夭,气粗而神少者夭。”“气 壮血 和则神固,血枯气散神光奔。”“气浊神枯死定期……”,气充乎质,质载乎气。质宏则 气宽, 神安则气静,得失不足以动其气,喜怒不足以惊其神,气宽神安,方能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